盛国
摘 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能否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是专业设置的根本依据。文章对浙江省48所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关联性,探究影响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关联性的原因,提出加强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关联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专业设置;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的纽带。专业设置合理,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凸显办学特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201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明确指出,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引导各地政府和院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因此,研究分析高职院校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根据人才需求和就业状态,灵活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努力提高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浙江省高职教育现状及专业设置分析
截止到2015年,全省共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48所,占全省高校数量的44.4%。全省共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规模31.91万人,较2008年的29.46万人,增长了8.32%,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数33.33%,校均规模7090人,如图1所示 。
全省高职院校通过主动调整(增设、改造、撤销)专业设置,专业布局、专业结构和专业规模得到不断优化。截止到2015年,全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数从269个增加到314个,覆盖了高职高专教育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专业点数从1061个增加到1176个,校均专业数26个。2013年招生专业数285个,占全部开设专业数的90.76%;招生专业点数1060个,占全部专业点数的90.14%如图2所示。
总体专业中,一产类专业15个,比例4.78%,专业点41个,比例3.49%;二产类专业130个,比例41.40%,专业点545个,比例46.34%;三产类专业169个,比例53.82%,专业点590个,比例50.17%。专业开设排列前5位的大类是:财经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土建类和文化教育类,分别占总专业点数的19.39%、14.63%、13.52%、10.12%和7.82%。其中,开设前10位的专业(院校数)是:会计(28)、计算机应用技术(27)、电子商务(24)、物流管理(24)、机电一体化技术(23)、计算机网络技术(22)、市场营销(20)、商务英语(20)、计算机信息管理(19)、酒店管理(19)。2015年,招生规模排名前10位的专业(人数)分别是:会计(7691)、建筑工程技术(3176)、电子商务(3170)、酒店管理(3057)、机电一体化技术(2882)、国际贸易实务(2693)、计算机应用技术(2528)、市场营销(2430)、护理(2430)、物流管理(2154),如表1所示。
二、浙江省产业结构状况和趋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有两个比较明显的趋势。一是服务业发展加快,其作为产业优化升级“催化剂”的作用大大增强。二是企业向外投资经常化,产业结构向外延伸,对省内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将有所弱化,但对浙江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要素优化配置,则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与迅速增长的经济总量相对应,浙江省产业结构经历了层次优化升级的过程。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4.9:51.2:43.9转变为2015年的4.3:45.9:49.8。浙江省第一产业比重一直远低于第二、三产业,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增长迅速。截止到2014年,浙江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221.5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达47.9%,高出第二产业0.2个百分点,首次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
从产业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中不难看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动引起劳动投入的重新配置,从而牵动就业结构发生转变;就业结构的变动引起收入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变动,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发生转变。当就业结构的变动能较好地适应消费结构的改变时,产出结构就能较好地适应消费结构的要求,从而促进就业结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循环;当就业结构的变动难以适应消费结构的改变时,或者调整时滞过长时,就会影响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循环,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长,从而影响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
由表3可知:2015年,浙江省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4.3:45.9:49.8,对应的专业结构比例(%)为8.6:45.3:46.1。5年来,第一产业类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比例呈现反方向变动,但结构比例在逐步趋向一致。第二产业类专业比例偏低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类专业比例偏高7.7个百分点,但专业结构与相应产业结构比例变化方向趋向一致。但从专业设置看,部分专业布点过多、某些专业报到率偏低、个别专业招生规模少于20人等,新能源和部分新兴产业服务的专业则存在空白。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未来一段时间,浙江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将降低,但科技化、产业化和绿色可持续将成为主要特点,“三二一”产业结构背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同时劳动力将向第三产业转移中的比重会逐步加大。未来的就业方向应更多聚焦于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基于全球宽带、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支撑的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之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深度渗透,成为服务业的最强劲动力。
三、浙江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建议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展,高职教育将会面临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专业设置能否符合市场的需求会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急需构建与区域经济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服务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具体在专业设置上,可从以下方面展开努力:
(一)重视专业设置建设规划,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规划。学校应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浙江省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为引领,依据自身发展现状,结合区域未来五年或十年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立足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认证的基础上,制定本校五年或十年专业发展规划,系统开展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使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建议学校成立专业设置与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任组长,将专业设置作为学校发展和教学工作的重点项目,确保学校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依据浙江省产业集群,建设专业集群
专业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适销对路”,在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时,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产业相衔接的原则。学校应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人才需求发展势态作深入了解,并将调查结果作为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的依据,优化专业结构。就浙江省高职院校而言,应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产业集群,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协同发展现有优势,以资源整合为核心,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学校重点专业,构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集群。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做强做精丝绸、黄酒、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着力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万亿产业。到2020年浙江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龙头的服务经济将加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4:46:50。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高职院校在专业优化设置中应加强浙江七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及现代服务业相应专业集群的设置并努力培育其成为优势特色专业,从而较好地满足未来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多方联动机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应更多地征求企业的意见,把市场的短周期性和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政府部门宏观统筹为主导、行业部门中观指导为依托、多种合作主体协调发展为基础,共同参与投资和管理,共同分享利益的多主体办学机制,不仅能满足行业、企业当前的需要,也可满足行业、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还可解决毕业生的出路,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
总之,高职院校要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来完善专业体系,加快传统专业改造,促进高职院校专业错位特色发展,引导高职院校“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和价值链”。引导各校做强主体专业,形成特色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蕊.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
[2]江小明,王国川,李志宏.优化高职专业目录 服务现代职教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
[3]杨濯.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基础及有效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32).
[4]严新根,金嘉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及思考——浙江省的数据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
[5]蒋笃运等.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关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郭阳.莱州市中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7]王冀川.新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研究[D].天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