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力扎·哈提亚提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进行开腹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满意,且安全性高,是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临床疗效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多发良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发病率约为25%左右[1]。其发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根据肌瘤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子宫体肌瘤和子宫颈肌瘤。临床症状表现为月经改变,腹部肿块、白带增多、腰痛、腰酸、下腹坠胀、不孕或流产、贫血等[2]。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使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诊治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31~52岁,平均年龄在(39.8±2.7)岁;其中未生育者13例,经产妇27例;肌瘤数:3~5个。肌瘤直径3.5~7.5cm,平均为(5.3±0.8)cm。对照组年龄30~51岁,平均为(40.6±3.1)岁;其中经产妇26例,未生育者14例;肌瘤数3~6个;肌瘤直径4.0~7.0cm,平均为(5.5±0.4)cm。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者均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3],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腹部手术史,符合手术指征。所有患者均行胸片、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术前常规检查。排除妊娠者。排除严重腹腔黏连者以及肌瘤位置特殊者。排除有手术禁忌症者。排除有凝血障碍者。
1.3手术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择期进行手术,术前进行预处理。对于肌瘤直径≥4cm的Ⅰ型和Ⅱ型粘膜下肌瘤及肌瘤壁间内突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合并严重贫血者,应用GnRH-a治疗2~3个月,使肌瘤和子宫体积缩小,纠正贫血。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禁食6h以上。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应选择在早卵泡期实施,此时内膜较薄,视野相对开阔,便于手术操作[4]。完成预处理后即可进行手术。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留置导尿,取脐切口置入气腹针腹内压保持12~14mmHg形成人工气腹,右下腹麦氏点及左侧相应部位分别取一5mm切口置入操作器械,先探查盆腹腔脏器,确定子宫肌瘤大小、位置及数量,局部注射10%垂体后叶素6u,用单极电钩在子宫前或后壁做纵切口,切除瘤体,将瘤体暂放置于子宫直肠窝待处理,封闭瘤腔,取出瘤体常规冲洗关腹[5]。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将患者腹部切口,将子宫切开,剔除肌瘤,然后将子宫和腹部伤口缝合。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比较不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方法的安全性。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表示,计数资料见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中有5例切口出现感染,3例出现腹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2。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女最常见的盆腔实体肿瘤,生育期妇女发病率25%左右,其中约50%患者有临床症状。其病因尚不明确,许多学者认为饮食习惯,肥胖,种族,遗传,升值因素和吸烟等都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相互间存在着作用,并通过影响雌、孕激素水平或代谢来起作用。根据子宫肌瘤位置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三种[6]:肌壁间肌瘤:生长于子宫肌肉层内,初发病时多为此类,往往影响子宫的收缩力,致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临床最为多见。浆膜下肌瘤:向子宫表面突出,与浆膜层直接接触,月经正常。粘膜下肌瘤:向子宫腔内声场,与粘膜层直接接触有时可从子宫腔长出伸到阴道内,往往形成带蒂肌瘤,最易引起出血。根据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可以确诊。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方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在患者的腹部隐蔽处行3个5mm的小切口,房屋宫腔镜,通过监视屏可清晰看到经过放大的腹腔内情况,然后进行操作。手术不需要开腹,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也不会发生腹腔或盆腔粘连,并能保全女性子宫等生殖器官的完整性,保全女性的生育能力。宫腔镜手术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甚至可以再门诊进行手术[7]。此次研究目的在于观察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行性强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聂芳.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106例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4):42-43.
[2]牛守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20(8):553-554.
[3]周怀君.子宫肌瘤的诊断[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2,4(3):34-37.
[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7):555-558.
[5]王英娜,信丽华.宫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4):45-46.
[6]余丽金.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3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7):77-78.
[7]李会珍,薄彦爽,韩业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92-93.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