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洪
摘 要: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在整个数学教育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预习是学生在课前,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了解和认知的一个过程。笔者从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作业形式设计、预习活动评价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初中数学有效预习评价的策略,期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预习;预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1-01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前提。当前有效预习,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翻阅课本,提前做做练习题,有效预习还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笔者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构建初中数学有效预习评价的策略。
一、合理设计预习作业,挖掘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作业设计忌空泛,注重操作性。在课堂预习作业这一阶段,我们常常会听到教师这样的布置作业,“请大家翻到第X章,第X节的XX内容,请大家提前预习一下”。这样布置预习作业的模式,过于空泛,不具备操作性,使得预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而,教师要注重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在预习中,掌握一定数学知识[1]。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笔者设计了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在预习中,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作业如:在ΔABC中,AB=c,AC=b,BC=a,那么在该三角形中,倘若角C为90度,已知a,b,则c=( );倘若角C为90度,已知a,c,则b=( );倘若角C为90度,已知b,c,则a=( )。
(二)作业设计忌统一,注重层次性。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认知水平、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调整预习作业设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预习作业内容,让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例如,在讲授“整式的乘法”时,笔者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对后进生定了这样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同底数冥的乘法法则、冥的乘方性质、乘方运算等,着重夯实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计算题:1.(2a2-3a-9)(-9a)、2.(x-y)(x2-xy-y2)、3.(2x-y)(2x+y)+y(y-6x)、4.(x-2y+z)(-x+2y+z)等;而对于优等生,笔者则要求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期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预习题目:已知a+b+c=6,a2+b2+c2=14,a3+b3+c3=36,请问a、b、c多少?
二、优化设计预习形式,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笔记式预习。预习,离不开阅读教材、分析解题方法等。在学生预习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注重勾画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将这些难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同时,还要记录自己的预习心得。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而消除掉自己预习过程中的困惑,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
(二)查阅式预习。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而言,其生活较为枯燥,生活范围也比较有限,然而数学知识却会涉及到学生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村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2]。笔者在教学中,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查阅式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数学内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数据的集中趋势”这节课文的教授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查阅式预习。在预习中,学生搜集了大量数据,例如,男篮球队员X的身高,Y的身高,Z的身高;尺子的长度,数学书本的长度,课桌的长度……那么请算出这些数据的平均数。学生在查阅式预习中,通过搜集大量的数据,有效解决了平均数问题,进而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知识,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多元评价预习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监督,是提高预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有效保障了预习的效率。
(一)课堂预习及时评价。在评价学生预习情况时,笔者列出了以下评价内容笔者组织了学生、小组、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做到了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了学生预习活动的效率。
(二)学期预习评价反馈。在学期结束之后,笔者列出了下表,对学生学期内的预习情况进行了有效反馈(如表2)所示。
这种学期综合性活动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课堂表现情况、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进行评价,较为客观、合理,能够推动课前预习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预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从合理设计预习作业、优化预习形式、多元化评价预习活动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卫东.有效预习,奠定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础[J].数学教学通讯,2015,(19):45-47.
[2] 魏玉春.让数学课堂因预习而精彩——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3,(2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