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祝林
【摘 要】目前,随着人口的自然减少,农村初中自然就实现了小班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尤其适用于小班教学。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时流于形式化。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小班化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浅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在农村中学中有部分初中学生由于环境,性格等原因,在英语课堂中不愿意和同伴交流,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而传统的大班教学由于人数多,一节英语课中每个学生操练的机会较少,有个别学生只有一次机会,甚至没有机会去交流,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小班化教学的开展为“二期课改”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事实证明由于班级学额数的减少,学生活动空间扩大,师生交往频度和活动密度的增加,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那么在小班化教学中如何做到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和同伴交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呢?
一、合理设置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必须创设英语环境,必须处理好个别学习、合作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在适当的时机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均要估测一下:哪些问题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发挥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是否进行小组讨论,需要讨论的就要讨论,无需讨论的问题则一带而过。但讨论要用英语进行,在组织小组讨论前,应要求所有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课堂上的乱哄哄应是用英语乱哄哄,而不是用汉语乱哄哄,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看法,这样小组讨论才能碰撞出个性化的火花。
其次,应精心巧妙的编排学生座位。我根据学生的人数情况,采取了多种座位的排列方法。有扇形排列法、“T”型排列法、田字格排列法等等。学生座位的这种编排,使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往,而是呈现了师生、生生、学生与老师间的双向、多向、立体多层多向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成为群体中普通的一员,师生间平等、广泛的进行信息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习惯
(1)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但这些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要学会独立思考。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到这点。
(2)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话交流比较频繁,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领会要点,并在他人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不评价。另外在其他小组发言时,也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而不是准备自己小组将要发言的内容。因为在听的基础上,才能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这一点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平时的评价的激励和一些小的教学设计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3)培养有序表达的习惯。所谓有序,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说话有序和有序地说。在小组讨论中,一些学生发言过于踊跃积极,不让别的同学发言。因此,要让每个学生自学遵守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让能说会道的学会谦让,让旁观者学会参与。如我在教部分单词时,出示单词卡片请四人小组读单词,一开始站起来的人有的人不管其他同学自己读,读完也不管其他人读完没有自己都坐下去了。
三、开展多维评价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1)评价要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有利于小组的成长,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常规习惯,能够激励小组的进步。如学生在小组讨论或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巡视和反馈的情况,对认真讨论、发言质量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不够认真、意见零散、小组活动开展不好的小组提出希望;对认真倾听其他小组发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没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小组进行批评。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增强了小组的集体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2)评价主体多元。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或小组。在现在的初中英语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如:Good! Very good! Excellent! You are clever.等等。其实教师应该尝试将评价的权力教给学生,让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
虽然小班化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思考,但我相信它将会随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而不断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