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陪伴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佳教育

2016-05-14 13:58张雅儿
中小学德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运动场橄榄球新西兰

张雅儿

去年,我有幸带着由17名孩子组成的游学团造访我校新西兰姐妹学校——奥克兰市鸽子山小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访学活动。期间,游学团的孩子白天与洋学生一起上课,晚上就住在当地学生家体验本地家庭生活。由于学校是上午9点钟上学,下午3点钟放学,而且没有家庭作业,我们对他们的课余生活很是好奇。洋孩子回到家做些什么呢?带着这种心理,我们两位带队老师进行了上门家访。

一个家就是一个运动场

这户人家的别墅式小楼坐落在幽静的大马路边,没有围墙和院子,只见一艘游轮占据了房前的整块空地。沿着狭窄的过道进入屋内,只见作为生活区的一楼除了厨房之外,满地都是孩子的玩具和运动器械,沙发、桌椅则被放置在角落边。走入地下室,映入眼帘的还是各种运动器具。推门步入后院,我们看到了一个由露天茶座改造成的运动场,其中有自制的攀岩、吊环、蹦床……主人家的小孩和我们的两个寄宿孩子正在尽情玩耍。放眼望去,只见前面一大片草地,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主人说那是生活在这片小区的十几户家庭一起买下的公共运动场,供大家踢足球、玩橄榄球、打曲棍球……整个小楼与其说是家,还不如说是一个无所不有的运动场。在这样的环境中,运动自然成了孩子在家的主要生活方式。

我们的一个寄宿孩子生病了,让洋妈妈给他吃点感冒药,洋妈妈说他们家里从不备药,因为他们的孩子一般不生病。大冬天,我们的孩子棉袄裹身还觉得冷,洋孩子则穿着短袖赤着脚丫,两只手还是火热的;学校体育课上,我们的孩子只会跑步,而刚读一年级的洋孩子几乎都会踢足球,玩橄榄球和曲棍球……

一块伤疤就是一次成长

主人家的小儿子也在鸽子山小学读书,他活泼好动,特别擅长攀爬运动。我们发现他的校裤破了好几个洞,拉起裤管,腿上布满了疤痕。我们问他摔疼的时候哭过没有,他笑笑说从来不哭,因为爸爸告诉他疤痕是运动的勋章。坐在客厅角落的沙发上,我发现旁边的椅子上堆满了女主人来不及折叠的衣服——清一色的运动套装,有的衣服、裤子上还破了洞。洋妈妈说洗衣服是最劳累的家务活,孩子们每天都穿得很脏,裤腿上沾满了泥巴,有时候一天就弄破一条裤子,来不及买,只得继续让他们穿。洋爸爸补充道,他们鼓励孩子运动,更鼓励孩子摔跤,因为一块伤疤就是一次成长,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人生是在跌跌爬爬中走向精彩的。这时,洋妈妈拿出大女儿的照片给我们看,只见照片上的女生穿着橄榄球衣,笑得一脸灿烂。洋妈妈告诉我们,从16岁开始,大女儿就没有向他们要过一分钱生活费,全是她自己在餐厅、超市打工挣的。现在,她正在奥克兰大学主攻医学。

而打开我们游学团一个13岁女孩的行李箱,却见里面满满当当全是漂亮的裙子,有十多套。每到一个地方,购物消费就是她最主要的活动。当离开本地家庭独立住旅馆的时候,她哭了,因为她的行李箱怎么也塞不下购买的东西;离开旅馆的时候,她又哭了,因为她的手机落在房间了……这就是崇尚“女孩一定要富养”育儿观的中国家庭娇生惯养出来的小公主。洋人家庭则认为男孩女孩一个样,从小要在运动中学会吃苦。他们把刚出生的孩子浸泡在海水中冲浪,他们选择大冬天让孩子到游泳馆游泳,他们动员孩子在双休日与父母一起加入当地马拉松比赛……摔倒了爬起来,流血了不喊疼,用运动的伤疤练就孩子坚强的意志、独立的个性以及生存的能力。

一声父母就是一程陪伴

再过几天,鸽子山小学又要放两周假了(新西兰学校一年有四个假期,前三个假期都是读十周书,然后放两周假,只有第四个圣诞节假期比较长),学校还是不布置作业。我们非常好奇洋家庭会怎样安排孩子的假期呢?洋妈妈告诉我们,他们事先向单位请了两周假,假期除了有三天空闲到新西兰南岛去玩一下,其余时间都是带孩子去赶各自的赛场:大女儿的橄榄球比赛、大儿子的足球比赛、小女儿的游泳比赛、小儿子的曲棍球比赛……比赛分散在各地的体育场,由家长自愿组织,所有裁判、工作人员以及观众也都由家长担任。看着我们的惊讶表情,洋爸爸笑着说:请不要质疑家长的专业性,因为在新西兰,全民皆是运动员、裁判员。

孩子们一放假,家长就得放下工作陪伴孩子度假,那公司老板会准假吗?洋爸爸笑言,必须同意,因为老板自己也要陪孩子去参加体育比赛。新西兰法律明文规定,孩子读小学时,父母必须有一方陪伴在身边。为给孩子创造运动条件,父母可以牺牲家里属于自己的空间;为让孩子积极参与运动,父母也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在西方国家,父母要担当起一程“全身心的陪伴”的职责,直到孩子18岁成人礼为止。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工作之余也会时不时地秀一秀他的天伦之乐——陪女儿们打球、游泳。而我们中国父母能做到这样的陪伴吗?中国文化过多强调了生育是一种义务,而忽略了养育更是一种责任。有些父母常常以“工作忙”为借口,把孩子堂而皇之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托管中心。有些家长说他们也很重视体育运动,也给孩子报过一些体育兴趣班,比如每周40分钟的乒乓球课、每周1小时的跆拳道课……但是,当运动已经精确到用时间来衡量时,运动就俨然成为了孩子额外的负担。

这次家访让我感受到了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巨大差异,更让我陷入了对中国家庭教育的深入思考:全身心的陪伴,并不是守在孩子身边,控制孩子的行为。也许像新西兰家长一样——陪伴孩子一起运动,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是更为“绿色有机”的陪伴方式。让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能把运动陪伴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吧!

猜你喜欢
运动场橄榄球新西兰
Turkey Day在美国,人们如何过感恩节?
新西兰央行宣布降息 拉开发达市场宽松序幕
浅析触碰式橄榄球在中小学发展的可行性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新西兰地震震出上万只超级大鲍鱼
家有运动场
“橄榄球革命”正在中国兴起吗
运动场上捡来的趣图
运动场上笑点多
为什么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