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鹏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实际需要,“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更有效的学习组织方式受到人们的推崇。本文拟通过简述实施走班制的必要性、内涵和优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来研究走班制教学组织管理制度。
【关键词】走班制;必要性;问题;对策实施
随着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进一步的深入,全国各地学校的不断实践和思考,走班制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备受欢迎。走班制教学赋予了学生课程选择权,克服了固定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每人一张课程表,量身定做的课程设置模式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且保证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多样化发展,促进了学生自我规划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一、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实施走班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任选3科的作为考试成绩。班级授课制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破坏了学生的自信心,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愿望,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已经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维护学生学习自由的权利,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的新型学习组织方式—走班制应运而生。
二、走班制的内涵及其优势
“走班制”是一种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最早在大学里实行。它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设置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的不同层次的班级,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愿望兴趣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另外,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不仅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各种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中。
“走班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一)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课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班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起点、重点、训练计划、培养目标等活动。学生可以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学会如何正确评价和估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走班制让不同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与自己最相适宜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走班制”实施后,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水平,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身的兴趣、特长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从而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
走班制下,学生可以与更多相同层次的同学一起学习,不会因为自卑情绪造成友谊难以建交,积极主动的情绪能充分融入课堂,提升求知欲望,相同层次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们可以相互影响,一同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走班制在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走班制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提出了新挑战
高中走班制的实施,首先会对学校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挑战。部分教师依然不能完全转变已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容易忽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科任教师依然只注重学科教学,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科的教育引导作用。其次,走班制对学校的硬件设备设施也提出了新要求。走班制需要更多更加学科化专业化的教室;走班制实施让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分散到不同教学班,要详尽地统计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信息化设备,需要更便捷的学校网络平台来整合优化学生信息,这对有些学校来说是个难题。
(二)走班制对传统的行政班级管理造成新冲击
选课走班制产生了行政班与教学班相互交融的情形,行政班的教学功能被严重弱化甚至取消。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班上课,使得在行政班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班主任不得不延长自己的管理线,班级管理活动也较难开展,这加大了行政班管理的难度。久而久之会让学生降低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淡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概念;其次,长久的游离于行政班和教学班之间,难免会有部分学生产生“放任自流”的散漫想法,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第三,走班制的学生来自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在结束教学班的学习后需要科任老师继续辅导,而学校很难根据合理的时间安排不同的老师到行政班辅导,如果学生遇到的问题不能因此得到迅速解决,一定程度上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三)走班制对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走班制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编制不同的课程组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但是,作为未成年人的高中生,其自我认识还不够完善,甚至不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是什么,这就会导致在走班制中这些学生相对迷茫。走班制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出现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景象。但是在原来班主任的监管引导弱化后,部分行为习惯差一点的学生会把这种“自主”当成是放任自流,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四、如何促进走班制的实施
(一)教师应更灵活、多样和可选择地进行课程设计
实施“走班制”的前提和关键是要构建一个全新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要突出选择性和多样化,课程类型可包括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二)加强师资建设,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了走班制的推进和实施效果。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树立“全面发展、全面育人”的人才培养观,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特點的发展和教育上。尊重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和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课程的设计把握好自身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结合点。
(三)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第一,建立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要加大实现教学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化和网络化的力度,同时,必须加强建立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收集和处理师生意见等体制建设;第二,完善班级管理工作。首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干部队伍,从“选聘”、“评价”、“奖惩”激励制等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当中的作用。同时,选配热爱学生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业务能力强和良好的思想素质的教师担任教学班班主任,对教学班学生的流动进行指导和交流,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和行政班主任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
(四)实施学分管理,用好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要根据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更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学分管理制度。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全面考核评价,不能单一根据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班级的授课教师,实施不同的管理要求,增强教师面对改革的信心和适应能力,积极投身于改革当中,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阳红珍.“走班制”与学生生存状态的改善[J].教学研究,2006(1):89-92.
[2]周常稳.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23-25.
[3]梁好.选课走班如何落地生根[J].教学与管理,201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