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歌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高考题中诗歌所占比重也并不小。但反观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诗歌鉴赏教学普遍流于形式。教师按照传统模式教,学生提不起兴趣。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据笔者统计,以人教版语文必修1-5为例,5册书共有20个单元65课,其中包括3个单元11课总计18首诗歌,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反观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对诗歌学习普遍提不起兴趣,一讲到诗歌,学生只会想到课后作业又要求背诵,久而久之对诗歌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学生不爱学习诗歌,这不得不说是语文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出现了偏失。在诗歌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开动脑筋,找到诗歌鉴赏的有效方法。
一、转变诗歌鉴赏教学观念
从思想上来说,作为三大主科之一,语文教师肩负重担。在高考的重压下,不可避免导致教学功利性太强。在课堂上,语文教师普遍是填鸭式教给学生应付考试的答题技巧,真正留给学生鉴赏和感悟的时间过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而如果师生共同迷失在所谓答题拿分“捷径”里,何谈“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更不必说“鉴赏”和“审美”了。所以语文教师要积极地转变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走进诗歌,感受诗歌,重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教给学生鉴赏的方法。当学生慢慢地在课堂上诗歌美的熏陶下找到诗歌鉴赏的“感觉”,答题拿分便可以手到擒来了。
二、精选诗歌鉴赏教学方法
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所以是非常灵活的一门课程。灵活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从诗歌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两层含义:一是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二是对不同诗歌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讲《沁园春·长沙》的时候可以采用类比法,带领学生回忆初中时学过的《沁园春·雪》,将两首诗歌进行对比;又比如讲《雨巷》和《再别康桥》的时候,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多次朗读体会其音乐美;再比如讲《琵琶行》的时候,导入时可以播放琵琶演奏,将学生尽快带入诗歌情境。
三、重视讲授诗歌基础知识
不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语文教师都有必要在诗歌鉴赏中插入一些基础知识的介绍讲解。中国有“诗的国度”之美誉,据笔者统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的诗歌选择涵盖了先秦到南北朝时期(7首)以及唐代(7首)的古代诗歌,还涵盖了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现代新诗(4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语文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诗歌发展的脉络,各个流派的风格,以及诗歌鉴赏的角度,包括对意象的解读,对押韵、对仗的品读等等。
四、优化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方式
语文教师的提问方式是一门艺术,提问过于简单,学生缺少了思考的环节,会失去兴趣;提问过于难,学生则会产生畏惧感,失去回答的信心。所以语文教师提问必须紧扣诗歌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比如讲《归园田居·其一》时,提问“诗人的感情从哪里体现出来?”就不如提问“诗中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为什么在诗人笔下显得那么美?”让学生有思考的动力,而且后种提问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属于启发式提问。
五、活跃诗歌鉴赏课堂氛围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语文课程的理念包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试着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鉴赏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六、拓宽课外诗歌诵读内容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最后的附录中列出了关于诗歌诵读篇目的建议,可以看出课标对课外诵读的重视。语文教师可以安排每天轮一个学生在教室的后黑板抄写一首名家诗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熟读成诵,久而久之,学生的诗歌底蕴定会大有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李谷宇,女,1992年出生,山西太原人,研究生,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