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2016-05-14 10:40沈晓丽
课外语文·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生命力语文课堂

沈晓丽

【摘要】在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能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动态生成;语文课堂;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其中自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与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学会观察,随时捕捉新的信息,选择有效的信息并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巧妙运用生成出来的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从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让初中语文教学充满智慧的灵气。

一、关注学生,促进生成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精读文章《社戏》为例。对于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无论从篇幅、语言、背景知识、主题思想等任何一个方面来说都有着较大的难度。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布置这样的课前预习:请同学们划分文章结构,试着归纳小说的主要情节。那么同学们拿到这两个问题后,往往第一反应就是寻找参考书或者上网查资料,然后很轻易地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于是任务算是完成了,可学生却一无所得,预习完全没有效果。

教师必须改变现状跳出陈例,寻找新的思维出发点,提出有效的问题设计。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了解鲁迅,了解社戏,并将你所得到的信息写成一两百字的文章。(2)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社戏究竟好不好看?什么豆子能称得上最好吃?说说你的理解。

第二天的课堂教学时,针对第一个问题,我给了学生五分钟自由展示的时间,学生发言十分踊跃,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发表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侃侃而谈,课堂气氛极其活跃。第二个问题的陈述中同学们引句据章,畅谈自己的感受,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连平时一些不够自信,不愿意表现自己的学生居然也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二、捕捉亮点,巧用生成

《月迹》是一篇充满着童真童趣的叙事散文。课堂上,当师生共同欣赏“杯中饮月”这一场景时,一位同学突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奶奶设置了‘杯中饮月化解了几个孩子之间的矛盾,这招确实很高明,不过我也想到了一种方法,拿来三个月饼让姐弟三人品尝,难道不可以吗?”

我听后觉得这个方法也不错,于是我顺水推舟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一招果然奏效,课堂上一下子迸发了智慧的火花:在鸡蛋上画上月亮,给他们收藏;做三个月亮形状的香包给他们佩戴;煎三个荷包蛋,蛋黄就像金黄的月亮一样,给他们吃等等。“那么,你们的办法跟奶奶的妙招相比哪个更好呢?”我继续追问。同学们纷纷举手,结论惊人一致,认为奶奶的办法更为高明。因为“杯中月”是在赏月,香醇的美酒和皎洁的月光相融合。美酒喝在嘴里甜在心里,而刚才同学们想的办法则缺少这种韵味。

三、合理引导,活用生成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1课《鼎湖山听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泉声的文字: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司轰响者,应为万道溪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同一段文字的教学,在去年和今年的不同时期,你可以看到我的理念在转变。

【案例一】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 么?生:我从“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感受到了“柔曼”。生:我从“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感到了“清脆”。生:我还能从“那厚重如贝司轰响者,应为万道溪流汇于空谷”感受到“厚重”。生:我还能从“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感受到“雄浑”。师:让我们把感情投入到文中,好好地感受一下。

生齐读这一段。

【案例二】

师: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读的时候,总能听到特别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这段文字。生:我从“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感受到了“柔曼”。

师:小溪是“柔曼”的。(在“柔曼”两个字的下面加圆点)生:我从“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感到了“清脆”。(在“清脆”两个字的下面加圆点)师:这两个声音一样吗?生:两个声音的感受不一样。“柔曼”听起来比较清新、舒服,声音比较温柔和顺,“清脆”比较清楚悦耳。师:声音越来越有层次。同学们,让我们深深吸口气,用心听一听,走进鼎湖山,隐隐飘来的是淡淡的泉声,侧耳倾听这如美妙的交响乐的泉声,细细品味大自然之歌。生齐读这段文字。生: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流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泉声好像流进了我的心田。(在“滤过心田、任我品味、引我遐想、陶醉”的下面加圆点。)师:这里有一个字最能说明泉水的魅力?生:滤!师:“滤”什么意思?生:我在预习中,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浸”指使液体通过纱

布、木炭或沙子等,除去杂质,变为纯净。(在“滤浸”的下面加点。)师:在这指把心田泡在泉水里,泉水把心田的杂质去除,变为纯净了。鼎湖山的天上地下、四面八方到处弥漫着泉声。作者的心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让我们再次把这段话读读,感受一下。

反思一下自己的两次教学,在第一则案例中,我从整体入手,片面追求以感悟为主的“不求甚解”。学生们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启动思维,没有真正用心体悟,对文中“柔曼”“清脆”“厚重”“雄浑”等精彩的词语只作蜻蜓点水般的解读,学生的阅读活动只是进行水平的推移,并没有质的提升。阅读教学变得浮躁、浅薄,想想这真是我的语文教学的悲哀!事过一年,我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反思,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因此,第二则案例中,我对文本中的精彩词语,特别是对“滤”进行了品析,先让学生说说“滤”的意思,教师再通过引导,感悟“浸”字的精确和精美。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更大了,感悟体验更深了,语感增强了,积淀增多了。

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具有“不确定性”、生成性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去认识课堂教学,建立新的教学观,走出“预设”的禁锢。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源于预设,而又不拘泥于预设,我们才能惊喜地捕捉到预设之外的精彩瞬间,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生命力语文课堂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