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梅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但当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情况着实令人担忧。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努力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当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情况令人担忧。围绕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这个焦点,我提出以下见解:
一、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对于语文教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十至三十分钟的朗读。科学研究表明,朗读对大脑能起到非常好的激活作用,能使大脑变得更聪敏,尤其是早晨朗读效果更好。
做一件事容易,但是要长期坚持一件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因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能让学生的朗读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我让学生自己接触朗读,引导他们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让他们自己爱上朗读,愿意朗读。
我们不光要重视课内阅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学生要博览全书。当然,我们要教导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学会自己选择阅读的书籍,告诉他们有一些优秀的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些内容对我们的身心没有益处的书要远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心二用,要静下心来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古人说,“学”与“问”相辅相成,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在读书方法上我认为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我们不仅要学会将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还要学会做读书笔记。
但农村学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读的书非常少。所以,我在“借”字上打主意。在班级建立图书角,集全班的书于一体,选举一位学生来管理,每星期开放一次,学生可以借自己喜欢看的书。除此以外,我还与学校联系,让学生可以借阅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去年,我们县图书馆开放了,那里成了学生放假时的好去处。其实阅读无处不在,我要求学生每次上街的时候注意街上的广告、商标、招牌、店名、店内的介绍等,这也是我们阅读的好材料。
我在班级发出了“珍惜每一分钟去读书”的活动,要求学生每天中午到校后,拿出一点时间读书,哪怕只有几分钟。从此以后,班级打架的少了,读书的多了。在阅读的基础上,在班级进行“书香学生”“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学生积极报名。
今年全省发出了“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我们班也不落后。学生在一个月以前就开始准备了,大家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凑在一起买来书轮流看,再在一起讨论。绕翔撰写的读后感还参加了县级的评选。
当然在要求学生阅读的同时,老师自己也要阅读。不光要读专业知识的书,还要放下身段,联系学生,读学生正在读的、喜欢读的书。也就是说,我们在要求学生的同时,首先要了解学生。
二、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说话训练。现在农村小学的写作教学是说话训练的重要形式。我认为说话的教学要采用不拘一格的形式,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随时进行,不刻意强求,更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有排斥心理。如在教每一篇课文后,我们可以拓展延伸: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呢?你对主人公有什么想说的呢?你能仿照课文的内容写一段话吗?本篇课文里最优美的句子你认为是哪些?学着造一句吧。学生兴趣非常高,踊跃发言,甚至有很多个性化的发言。这样的拓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引导他们发言。但是,我们不能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发展,这样的发言使学生缺少了个性,当然更不能代替学生发言。在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后,教师要对他们的发言作出评价,对讲的对的加以肯定,不对的提出改正的建议,以鼓励为主。
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中,我们要走出去,来到大自然,来到社会,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也许会有人说,学生还小,他知道社会是什么?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我认为学生要读书,但不能读死书。鲁迅说过: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社会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语言表达。我们在书本上学习的语言表达也是为以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做准备的。
三、重视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在每个班都建立班班通,在每一次上课时,我非常熟练地“驾驭”它。在上课前,我上网查阅更多的资料,充分地准备每一节课的上课内容。例如,低年级识字教学,我事先做课件,把每个字拆开,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记住每一个生字。而对于高年级的课文教学,我会用课前准备的资料和学生讲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为上课做铺垫。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有趣的古代和近现代的故事,文字描写很生动,可总是存在着不够直观、形象的缺陷,从而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和《清平乐·六盘山》的时候,因为时间的久远,学生对长征是陌生的,上课也是纸上谈兵。我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播放了《长征》这部电影,让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真真实实地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在讲解《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都有一个不理解的问题:天在下雨,河水猛涨,堤坝被冲崩塌,为什么不把堤坝疏通,让河水流走呢?我给他们播放了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的纪录片,让学生认识到洪水的猛烈、抗洪抢险的危险艰巨和解放军战士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乐观主义精神。
农村小学现代化的教学道具非常少,但我们可以自己动手,例如,我利用回收物品做一些形象的教具。学生看见了,很受启发,一个个动手做教具。这学期我们班还举行了做教具比赛,让我非常吃惊的是,他们做得不但形象,而且科学性非常强,不但运用了我们平时学习的知识,还引用了许多课外知识。
四、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
长期以来,我们是把某一篇课文的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虽然内容繁多,但是收获甚少。我认为我们可以把整“篇”课文整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我们只要讲清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而不是把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说出来,强加给学生。
不光课文可以整合,每个单元也可以整合。语文低年级一般是八个单元,高年级一般是七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个共同的理念,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讲的是春天时的故事、第二单元是科普知识、第三单元介绍人物、第四单元介绍世界优秀的城市建筑……我在讲解第三单元的时候,把整个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强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整体介绍四位名人坚强不息、奋勇向前以及和命运抗争的精神,既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比较和分析每一篇课文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又可以引导学生升华课文的主题思想。我们还可以把整本书进行整合,把书本分为几大篇。如现代篇、未来篇、历史篇等。把他们连起来,整理成一个整体的纲领,进行整体教学。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运用现代科学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用心用力去教,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焦正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