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玮玮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一线教师在学科课堂的“破冰”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色彩,以教学方式的新变新进,建设新型课堂,实质性地提升着“生本课堂”品质。PBL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任务为引擎的“学生中心教学法”,具有深厚的学理基础和显在的教学功能。本文阐述该教学法与新课程诉求的应因性,试以个人的区级公开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列举PBL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具体实践步骤和要则,指证PBL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特色优势,为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择别应用提供研究素材。
关键词:初中数学;PBL教学法;新课程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52-02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扩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要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为学生体验过程创设合适的情境。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能够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增长经验和智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重视从问题出发、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基础的数学认识过程。”PBl教学法的应用功能契合了这一新课程诉求,其理念和方法论对于教师的新课程执行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PBL教学法最初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美洲医学教育中,之后在政法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等教育领域逐渐被广泛应用。无论在哪个教学领域,PBL的应用都指向:学习者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把握隐含于问题中的知识内涵,进而形成有助于问题解决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近年的教学方式新探实践中,笔者切实的悟到,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学生态度和教学成果;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发散性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PBL教学法在这一向度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一、关于PBL教学法的操作重心及理论支撑
(一)操作重心。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PBL教学的操作重心在于:1.以问题为学习起点,将问题为课堂学习内容的主轴;2.强调学习情境的设置,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的动机;3.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体自主学习,降低课堂教师讲解比重;4. 进行学习各环节中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倡行多种评价方式的使用。
(二)理论支撑。PBL教学法集中体现了“发现学习”和“做中学”的现代学习理念,聚焦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为主体”、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情境中求学”、人本主义理论“人性的发展”的观念。凸显着教学理念精髓的PBL,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合作、创新能力等,更有助于形成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建构,促进个体“全纳“式成长。
二、 PBL教学法的实例研究
1.基本教学步骤和要则。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时,可按照如下实施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划分小组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教学评价。其实施要则包括:
A.小组的划分不宜纯然“自主”,可根据问题任务的性质特点划分;
B.问题的提出必需基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C.分析问题应淡化教师讲授的直白性、强化教师引导的启发性;
D.解决问题时要重视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与表现,教师宜把学生错误作为教学资源;
E.教学评价有必要组织生生间、小组间、师生间互评,评价内容上也要引领学生注重进行正误、价值、策略、态度、方法、表达等多向度的理解。
2.以一节区级公开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的PBL设计和实施。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在点与圆、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延伸与拓展,主要体现了类比、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知识体系上是“圆和正多边形”一章的重难点,它也为高中阶段“圆”的学习提供了知识理论基础。
(1) 情境导入—提出疑问。将问题作为本节课的起点,抓住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旧知探求新知,首先提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顾“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可以通过公共点个数判断,还可以通过半径r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的数量关系判断。”教师将旧知转化成新问题“猜想: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如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 建构活动—分析问题。问题抛出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学生以一元、五角硬币为工具动手操作,观察两圆位置变化,并在学习单上尝试画出两圆位置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学生表现,关注探究过程中错的生成。部分学生找到公共点个数1个、2个、0个,类比表示出三种位置“相切、相离、相交”,部分学生则表示有四种、五种位置关系。分歧产生,小组相互交流,或向教师询问。教师不直接讲授,继续启发“公共点是1个、0个时两圆的位置关系有什么不同?” 小组总结:“各有两种情况”,最终归纳形成五种位置关系。教师引导:“类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大家给圆和圆位置关系起个名字好吗?”秉承“学习者为主体”,教师请学生上台操作几何画板摆出5种位置,师生互动,通过形象思维类比定义得出:“内切、外切、内含、外离、相交。”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并作为教学资源讲授“圆心重合时半径不同的两圆是同心圆,内含的特殊情况。”
图1 圆的各种位置关系
(3) 探究重点—解决问题。先定义两圆半径R、r,d为圆心的距离即圆心距。教师追问:“类比直线和圆位置与r、d数量之间的关系,圆与圆位置与R,r,d三者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形象思维容易得到外切d = R+r与内切0
(4)总结回顾—交互评价。最后,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总结,并用数轴定性定量描述,促进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巩固练习中设置学生出题互答环节,一个给出R、r、d值,一个判断其位置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整个新授环节中,教师以问为导,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培养了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完成了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这里,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四维度—学生自评占10%;学生互评占20%;小组评价占30%;及教师评价占40%。
三、 PBL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价值
1.引发认知冲突,提升学习主动性。PBL教学法较能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面对问题主动与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并合力解决,实在无法解决时再向老师发问,课堂学习全程基本上一直保持主动的学习状态。
2.培养综合能力,体验学习建构。PBL教学法实施时,教师不再是“口干舌燥”的解说者,不再 “自说自话”;教师提供咨询引导、充当教材和学生之间的中介者,而学生则要担任课堂主体角色,自行获取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收获的不单是课本知识,更有相关相邻知识、技能、情感、学养、能力的体验与建构。
3.学生学习风貌改观,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作为PBL教学法的受事主体,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所学内容,在这样的任务环境下,学生们的思维将基于个人经验和认知风格变得多样化,这使得课堂因生成变得灵动。但同时,它对教师实施新型教法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如何使教学不因重视形式而散失内容、不因学生动起来而损害教学效率、不因学生主动性而抑制教师主导性,这一系列的新课题,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必将促成教师新课程执行力的自我提升。
四、结语
回顾笔者初中数学PBL教学法的个人实践,在将PBL观念方法与具体学科教学进行一体化的思考、研究的校本教研过程中,切身体认到:初中数学教学亟需充分重视先进教学方式的选用,以多种途径、方法尽可能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教习合作自主,以新颖、合理、优效的方法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程度、强化学习的参与度。如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是为新课程的恒常命题,任重道远——这也是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职业生命内涵所在。
(作者单位:上海市民办洋泾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田全静.初中数学教学中点拨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5.
[2]孙富强.初中数学教学五种指导策略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04).
[3]张秋霞.PBL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