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视域下中学微课的设计研究

2016-05-14 03:18陈丽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学微课

作者简介:陈丽,女,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微课教学。

摘 要: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得微课应运而生。本文立足微课产生的现实背景,从选题设计与教学设计两方面介绍了中学微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旨在帮助广大中学一线教师更好地设计和使用微课。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中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28-01

随着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微视、微杂志、微电影等迅速走红,深入人心,标志着微时代的诞生。片段式、碎片化是微时代的特点。刚开始是人们忙于工作只能利用零碎时间来获取信息,但到最后人们只倾向于接受“微”型信息,否则就会感觉疲倦,力不从心。然则,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出现“微”学习,微学习的体现形式为微课。微课所有的优势都集中体现于一个“微”字上面,具有“小”、“实”、“精”等特点,对学生而言,时间短、信息量少容易被接受,被记忆,而且学生可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细化知识点,制作要求低,大大减轻了教学负担,同时也是思考新式教学,尝试教学创新、教师自身成长的好机会。

一、选题设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好的选题是一堂微课成功的关键。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制作微课程,也不是得把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做成微课,因此笔者从两个方面讲述微课的选题设计。

(一)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相当于前端分析,通俗的说法是为什么要制作这个微课,为谁制作这个微课,这里涉及到了两个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者。要考虑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学习风格以及最近发展区这些因素,选择满足学习者需求,又符合课程标准且目标指向明确的内容,着手设计微课。

(二)细化学习内容。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后,还需要对内容进行细化,才能符合微课“小”的特点,内容少而精,播放时间短,学习者才能利用零碎时间进行补充学习,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的注意力。

笔者推荐利用mindmanager工具,通过绘制课程内容结构图来细化教学内容。MindManager思维导图软件是创造、管理和交流思想的标准,也是一款专业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其界面直观清晰,功能强大,可以快速捕捉、组织和共享思维、想法、资源和项目进程等等。下面以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中《文件的下载》这一节内容为例演示说明。如右图所示,这样的一张思维导图完整的展示了《文件的下载》的知识架构,有利于我们选择一个独立的知识点用以制作微课,同时亦能了解该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根据这个大纲设计学习情境。

二、教学设计

继选题和细化学习内容,确定教学主题之后的环节就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构筑微课程灵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列出学习者分析、需求分析、目标分析、内容分析、重难点分析等,这些与其他的教学设计一样,但需要着重提出来的是贯穿此环节中的情境设计和结构设计。

(一)情境设计。微课的三个特点之一“实”讲的就是每一个微课程都针对实际存在的情境。利用一个具体的情景(也可以说是一个主题)来引导课堂,在不经意之间呈现教学内容,同时又能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说我在设计《文件的下载》这一课的时候采用的主题是《中国梦,我的大学梦》,事先创建一个文件夹,里面包含与我的大学梦各种类型的文件,在互相交流我和学生们的大学梦想之后,我向他们展示我为我的我的大学梦创造的文件夹,让学生们归纳文件的类型,然后引出为什么要这么归纳,从而引入到文件根据其后缀名识别这一知识点,再告知他们我当初就是用这些关于我梦想中的大学的文件来激励我自己奋发向上,朝梦想努力的,所以让他们也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大学梦的文件夹,里面要求包含刚刚所讲述过的各种类型的文件,也随之介绍如何从网上下载这些文件,这样下来,原来枯燥的一节课被“我的大学梦”串连,符合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是了解学生们的好机会。因此,在确定微课程的内容之后 ,观察内容大纲(借助思维导图),尽力创造一个情境,能囊括所确定的知识内容的情境去设计教学,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二)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指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流程的设计,包括导入新课、开展新课、巩固新课和结束新课的设计,各个环节都追求一个字——“新”。中国微课网上有一堂微课叫《细节描写之动作描写》,在结构设计上,这一微课做得很好。首先她用《背影》那篇文章的原稿和修改稿的对比来引出动作描写的重要性来引入课题,而后播放《人在囧途》中王宝强喝牛奶那个影片剪辑,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氛围,并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写作,用文字描写王宝强喝牛奶那个片段,小组交流展示之后进行点拨,讲述细节描写中动作描写的作用及用法,而且展示案例,让学生体会动作描写的微妙,这是展开新课和巩固新课的过程,与导入新课联系密切,承接自然,没有思维跨越,思路清晰,能很好的被学习者接受。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中学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