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乐器——琵琶

2016-05-14 06:40袁晓军
群文天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弹奏琵琶乐曲

袁晓军

琵琶是我国流行很广的弹拨乐器。初名批把,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东汉刘煕《释名·释乐器》中指出:“批把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即以弹奏方法而得名。

在秦代(前221—前207年)人们根据北鼓的形式,创造出一种直柄、圆型音箱、两面蒙皮、竖抱、用手演奏的弹拨乐器,名“弦北鼓”,又名琵琶。傅玄《琵琶赋序》“杜挚以为兴之秦末,盖苦长城役,百姓弦孝而鼓之。”到了汉代,约在公元前105年,我国的劳动人民又参考了筝、筑,箜篌之为乐器,创造出一种木制直柄、圆形音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拨的乐器,也称之为琵琶,后人称这种琵琶为秦琵琶。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以善弹秦琵琶而闻名于世,故人们又称秦琵琶为阮咸,简称为阮。

公元四世纪(约在公元350年左右),随着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有一种曲项琵琶,半梨形木质音箱、四弦四柱(即只有相位而无品位),横置胸前,用拨子弹奏的四弦琵琶和用手指弹奏的五弦琵琶传入我国的北方,公元551年以前又传入我国的南方。为适应我国歌舞艺术的发展,在隋唐时期大大地兴盛起来,被视为当时的重要弹拨乐器之一,唐代大曲常用它来领奏。

唐宋以来,在上述两种琵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了半梨形音箱,以桐木板蒙面,琴颈向后弯曲,琴杆与琴面上设四弦、四相、九至十三品的琵琶,用手或义甲弹拨(即假指甲或用拨子弹奏)的琵琶。

关于琵琶的演奏方法,它是随着琵琶这件乐器的形成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由于曲项琵琶经西域传入内地,用拨子弹奏的方法使用了多年。阮咸用手弹方法,有相当长的历史,并积累了一套较丰富的演奏方法。这样,在北魏时期,两种方法相互借鉴和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了用手弹琵琶的演奏方法。这样,历来多数人认为在唐代贞观(公元627-649年)之前用拔弹奏。唐段安节在《琵琶录》中记载:“贞观中(公元638年左右)裴洛儿弹琵琶,始废拔用手,今所谓琵琶是也。”但在北魏时期云岗石崖(公元460-494年之间开凿)里,已经有不少用手弹奏琵琶的雕刻形象,而手弹琵琶的使用时间至少在云岗石崖开凿之前已经开始应用了,以后经过了极其漫长的时间,才把这种方法加以推广。

宋元以后的琵琶,吸取曲项琵琶的形式,结合秦琵琶的优点改革而成,原始的曲项琵琶有相无品,用拨子弹奏。经过我国人民在长期的音乐艺术实践中不断改进,吸收了阮的多柱手弹等优点,发展成为十四个柱(品位),由拨弹为手弹。在形式、音域、演奏效果诸方面已与原先的曲项琵琶大不相同了。新中国成立后,琵琶有了更大的发展,除了音箱进行了更合理的改革之外,由丝弦改为钢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增加为三十一个柱位(六相二十五品)具有十二半音,可转十二个调,扩大了音域和音量,音色清脆明亮,提高了琵琶的表现能力。

汉代的王昭君与琵琶有着关联,如《王昭君歌》中写到“琵琶声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董思恭在《昭君怨》中有诗“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斟酌江颜改,徒劳握镜看”。这是写昭君当年出塞时怀抱琵琶这一典故有关,昭君的琵琶演奏技巧如何,已无从考究,诗人们在作品中引用昭君这一典故的最终目的也并不在此,诗人所关注的昭君那远离中原故土的孤寂与苍凉,琵琶是渲染这种凄凉感的一种工具,王昭君加上琵琶就形成了一种最高层的感伤,而这一切所要表现的无非是诗人自身对人生失意或者年华逝去,或者怀念家乡的感伤。

琵琶作为古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自古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诗与琵琶艺术的交融上,因而得出乐因诗而丰韵,诗因乐而飘逸的结论。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大唐帝国时期,由于音乐自身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及统治者的重视等原因,以歌舞大曲为主体的宫廷燕乐成为当时音乐的大宗,这在当时世界音乐领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据《通典·坐部伎》记载:“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可见,琵琶是当时燕乐乐队中独占鳌头,独领风骚的乐器。大型乐舞中的歌、舞、乐均以琵琶为主奏乐器,琵琶随着燕乐而兴盛起来,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乐器。在江陵一代更是出现了“琵琶多于饭甄,措大多于鲫鱼”的程度,琵琶音乐在唐代迎来了历史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不乏音乐上的圣手。

诗人王维、刘希夷等就是琵琶演奏的高手,由王维作曲并演奏的《郁轮袍》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琵琶名曲,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领略到当时高超的琵琶演奏技巧,由“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是描写琵琶演奏的上乘之作,诗人用比拟、比喻、对比、抑扬、纵横等多种手法进行正面的描写;同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听众的感受来渲染和烘托琵琶女的演奏,“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诗人分别从琵琶的左右手指法和当时流行的琵琶大曲方面着手,使我们了解到唐代琵琶在演奏上已有了复杂的手法和庞大的曲目。“大弦”“小弦”句是对琵琶不同弦的不同音质的描写,从“急雨”和“私语”二词中发现当时的琵琶已经有了很强的情感表达力。至于“大珠小珠落玉盘”句更是将琵琶那叮咚有韵,如珍珠般高雅的乐音以文字的形式再次给后人以美的享受,诗人将景物描写融入其中,更富有一番韵味,宛如音乐正向读者的心田灌注,这一切主观上是因为诗人文学驾驭水平的高超,客观上则美轮美奂地表现了当时的琵琶演奏技术的高超,白居易更有“谁能截得曹刚手,插向重莲衣袖中”的诗句,琵琶的演奏能让人“不合出京城”甚至想“截得曹刚手”,可见曹刚是一位技术怎样精湛的演奏家,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朝代的琵琶演奏技术。

当代琵琶艺术家吴厚元作曲的作品《诉——读唐代琵琶行》有感,就很好地展现了琵琶艺术的这一“功能”。作者吴厚元读白居易《琵琶行》有感,紧紧抓住琵琶女本身是长安歌女,曾学琵琶子穆、曹二善才,后因年长色衰而为贾人妇的悲惨身世,抚今忆昔作了丰富的遐想与发挥,乐曲以自由的吟诵性曲调开始,犹如唐代大曲的散序,时紧时松,时强时弱,似乎是琵琶女在诉说着心中的怨恨,感叹成为天涯沦落人的悲哀,接着是抒情有慢中板,犹如文曲之入拍,曲调委婉而优美,这是琵琶女在回忆过去在京城中的岁月。

宫廷中盛大的乐舞场面,令人不胜感叹,婀娜的舞姿中不无带有几分宫怨春思有伤感之情,而后,旋律向上移高四度予以发挥,这时,插入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乐段,大幅度的推挽音,犹如宫女的哭泣声,哀怨而悲哀,乐曲进入展开性阶段后,旋律时而流动时而沉吟,音区高低对比,琵琶上运用了遮、分、扫、滚、轮、推、挽等多种手法,加以演绎,对“轻拢慢捻抹复挑”一句作了技法上的诠释,紧接着的快板犹如大曲的入破,繁音促节,用十六分音符弹奏,欢快的舞姿令人眼花缭乱,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现得精彩而又恰当,最后,是一大段节奏自由的长轮表现的乐段,充分表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哀,三连音的挑奏,给人一种空谷回声之感,让人体验到了当年歌舞升平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的苍凉,这首乐曲作为用音乐表达方式的“读后感”是一部相当杰出的作品,乐曲无论在结构还是情感体验上,都与诗作《琵琶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精品之一,作者已无从考,基本上被认定为文人和音乐人在长期创作和探索中孕育的结晶,全曲曲调典雅宁静,旋律婉转、悠扬,如一幅工笔精细的山水画,又如一首读来飘逸,空灵,柔美的山水诗,整首乐曲通过琵琶清晰明丽的音色所呈现出来的春江浩荡,花影婆娑,皓月当空之景,同时也抒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珍爱之情,这首先就在中心蕴意上与诗歌达到和谐统一。不仅如此,乐曲在结构上与诗歌也有一个吻合处,《春江花月夜》在旋律上还运用了“换头合尾”的手法,既乐曲的每一段开头不同,而都以一小段相似的旋律结尾,这使得乐曲环环相扣,连绵起伏,时而激荡,时而低回,把整首乐曲内涵和韵致发挥得淋漓尽致,乐曲中每段结尾的那一小段相似的地位发挥着同样的作用,这便使得乐曲与诗歌在结构上也相吻合,有相映成趣的意味,因此,无论从意蕴上说,还是从结构上分析,琵琶曲《春江花月夜》都是以诗作为模本,为素材的。诗人加上音乐的智慧,使得它们两者在气质上浑然一体,最终使得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成为琵琶艺术作品的不可多得的精品。

再从琵琶乐器的声色方面看,琵琶文曲多运用轻柔而舒缓的声色表现一种清新或哀怨的情感,武曲则旷达而又豪放,能造成一种跌宕起伏,颇有气魄的势态,这由于琵琶乐曲自身的文学性特征和琵琶乐曲特有的声色的存在,使得琵琶乐曲在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唐诗作品方面具有可能和可行性,如文曲一般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轻缓,演奏上注重左手的推拉吟揉等技巧,乐曲表现内心细腻情感或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武曲则是乐曲情绪激烈威武雄壮,节奏复杂多变,表现上富有戏剧性,注重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多表现了强烈的气氛和情绪,代表乐曲如《十面埋伏》等,无论是文曲还是武曲,都能表现一定的情节或故事,都可以看出琵琶传统乐曲具有丰富的表现性和耐人细细品味的深刻的内涵这一特点,这一特点可以认为是琵琶传统乐曲所具有的文学性。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情感交融,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让孩子们体验音乐,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琵琶弹奏技能,让孩子们真正地理解曲子,并将这些感情融入到他们的演奏中,让他们从演奏中了解音乐,也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

琵琶除了作为独奏乐器使用之外,也用于伴奏歌曲、歌舞、曲艺,戏曲及多种多样的器乐合奏。而且近年来有不少学生因喜爱这个乐器,想学习演奏,很多人在询问琵琶妈好学吗?我想以我自己学习演奏琵琶的经验,不要急于求成马上听见美妙的声音,基础练好,一切就好了,并且非常深刻地体会到琵琶乃至于中国民乐的伟大与美好,它的精魄在于愉悦自己进而再感化他人。它的声音是一种绝美的享受,而且学习它也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气质,尤其女孩抱着琵琶时就会有一种脱俗的美,似乎能够脱离尘世一般,更像一幅绝美的画,不禁让人赞叹。在学习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去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传统的文化修养以及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在琵琶演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够让演奏者更好地体味、感悟和表现作品,继而演奏出声色俱佳、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所以琵琶是名副其实的民乐之王,是中华民族艺苑中之瑰宝。

(作者单位:西宁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弹奏琵琶乐曲
我和我的琵琶
野蔷薇倚着桥栏开了
动人心弦
浅谈如何具有歌唱性弹奏钢琴
悲伤的乐曲
“琵琶”和“枇杷”
小星星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