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育德
尕让是个很有名的地方,它地处西宁赴贵德的交通要道上。过去,当人们或步行,或骑马,或赶马车,艰难地转过多少道山弯,翻过拉脊山,然后再左转右拐,下山来到尕让村,已是人困马乏的时候,远远望见红土坡下的尕让村在大路两旁开有几家饭馆,墨绿色的幌子在微风中摇晃,顿时就有了到“家”的感觉。饥肠辘辘的行人在那儿吃上一大碗面片,抹过嘴后,再去赶路。也许是尕让的拦嘴面片味道好,也许是人饿了以后吃么么香的原因,“尕让面片”一下出了名。但随着拉脊山隧道的打通和西(西宁)久(久治)公路的改造,风驰电掣般的汽车眨眼间便飞出了尕让峡,诱人的尕让面片顿时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尽管尕让面片馆前没有了往日的红火,但尕让却还是一个让人留恋的地方。这里山分五彩,峰呈丹霞,村桥烟树,清流蜿蜒,怪不得清末青海名士李焕章在《宿尕让即景》诗中说:“烟村错落依山麓,涧水潆洄傍门庭;积雪未消遥岭白,晓云初敛远峰青。”就在这青山绿水之间,还有一处一进两院、依山而建的庄园,人称尕让千户院。这座在青海民居中独具特色的院落能保留到现在,真可说是一个奇迹。
尕让千户院实际上是郭密千户的庄园。郭密族分布在拉脊山南的共和、贵德,甚至兴海县大河坝和河卡一带,分上郭密、中郭密、下郭密和郭密阿羌。下郭密即今贵德县尕让和贵德三河地区的黄河北岸。由于尕让地处拉脊山南麓,前有龙春河清流蜿蜒,后有江拉原始松林,气候温和,环境幽静,所以郭密族部落头人世居在下郭密的尕让,并在那儿修建了自己的庄园,现在人称它为“尕让千户院”。
尕让千户院坐东面西,背靠赭色小山,山有峰,与庄园正门、屋舍中脊成一中轴线。镶嵌在高大院墙上的庄园大门为砖砌仿木建筑,门顶正脊是砖雕六瓣花卉,下嵌瓦当、滴水,压两层方形和圆形砖雕飞檐,其下两侧饰有砖雕悬柱,配有砖雕券口牙子;大门拱顶为半圆砖雕带,上有缠枝花纹,配有盛开的菊花、牡丹和花苞;雕带正中刻有法轮,鲜明地突出藏文化元素。进门为第一院(外院),是一处二层四合院,满院青砖铺地,中有甬道;二层为回廊式木结构楼房,各面为明五间,暗两间,由于庄园依山而建,中轴线二楼正中一间为通往第二院的通道,砖砌通道台阶从院中北侧起步,约十八阶,始达二楼,所以此台阶亦作为上二楼的台阶。一楼门道两侧为千户随从门房和住室,其余房间为千户会客和处理公务房间、仓库、储藏室;统一雕花支摘窗,窗下砖砌墙,中饰砖雕法轮。二楼为重要客人接待室和客房。檐前有回廊,配有护栏,檐柱与护栏结合处配有悬柱,悬柱之间有护板连接;支摘花窗图案与一楼不同,玲珑剔透,各呈风采。
沿院中甬道台阶上二楼,有台阶直通二院(里院),出门洞,迎面便是花坛,院中长有一株祁连圆柏,森森然高过屋脊。二院屋舍为“凹”字形,西侧无屋,有檐墙隔开两院,墙后搭有木梯,可下至一院屋顶。正东是五间硬山式经堂,供有佛龛。佛堂位于千户院最高点,居高临下,俯瞰全院,极尽威严。佛堂正脊为镂花砖饰,两侧山墙檐头用砖雕团花图案等装饰,檐柱桁枋,彩绘焕然;院中南北两侧是千户家人起居室、厨房和库房,各五间,与佛堂相比,结构、装饰比较简略。千户院后的小山顶树有风马旗,半坡布五彩经幡,山风轻拂,在青天丽日下不停地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