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情况影响因素变量分析及其对高校就业指导理念发展的影响

2016-05-14 17:43骆聘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发展

骆聘三

摘要:我国GDP常年维持高速增长,这无疑为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但在其稳定的背后则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目标转变等多种调控策略的不断实施来实现的,这样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整体就业形势不稳定。而如何跟上我国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促进就业指导理念的发展,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从对大学生就业情况产生影响的变量角度进行分析,并采用理论与实际数据比对的方式研究其对高校就业指导理念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就业环境;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就业指导研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6001003

1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宏观变化

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是就业竞争和就业成功率两个方面,其具体的学生价值取向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就业竞争越发残酷的前提下,大多数大学生会采取降低就业预期的方法来实现就业目标。其次,就业规划时间大幅度提前,也是当前客观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以往,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是在毕业学期进行的,而当前受就业形势的制约,许多学生在入学时便进行了详细的就业规划,甚至在学业进行中期,因为就业目标变更而进行所学专业变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再次,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已不再局限于本专业或特定专业,转为多方向选择。最后,传统大学生对事业单位、考公务员的首选情况正在逐渐转变,持顺应市场需求、通过积累工作阅历、提升自身就业价值的发展型就业取向的学生群体数量正在激增[1]。

2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因素变量分析

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可将影响其具体变化的因素变量归纳为:学生自身主观取向及客观环境因素、就业政策及保障体系因素和市场客观需求及认知因素三个大方面。

2.1自身主观取向影响及客观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主观取向在初始时,通常是比较积极的,而这一积极性并不能始终保持热度,当其受到就业阻力,如面试受挫、待遇不理想、中途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对其他专业产生兴趣等情况产生时,其原本积极的主观就业取向就会一定程度地转为平淡或消极。而其自身所受的客观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生活压力、家人压力、家庭社会背景和家庭人脉资源等,这些客观环境的影响因素都对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取向变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与其主观取向变化保持一致。简言之,在对大学生就业自身因素变量进行分析时,要同时考虑其自身主观取向和其自身客观环境两方面因素。

2.2相关政策及保障体系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及保障体系的因素变量对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转变有着引导作用。如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多样化选择,如入伍政策、支教政策等,这些都是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不同发展策略而直接改变的。由于其就业待遇往往要优于同期其他就业待遇,所以会带动同时期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取向转变。同理,相应的就业保障体系因素变量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后的生活水平乃至发展水平,包括各种保险的缴纳、相应社会福利的获取、住房购买(公积金)情况和自身工作阶层的可持续发展等,这些保障体系因素变量都是大学生就业选择考虑的重要指标。而相关政策及保障体系因素变量的变化是与经济环境直接关联的,其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弹性及一定的延后性,这也间接地影响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对人才的认知情况。

2.3市场客观需求与认知的影响

市场对大学生的客观需求因素变量的制约因素有很多,包括宏观科技水平的发展情况、宏观经济水平的发展情况,市场人力资源是否结构合理、市场企业的规模组成情况、用人企业的管理结构情况等。简单地说,市场需求与宏观科技、经济水平的发展情况是成正比的,科技越发达、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高知人群的需求量也越高,同时在其薪酬待遇情况、发展吸引力以及对大学生个人就业价值的实现等方面的优势都会比较明显,这种高新高精地区也是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首选地区。就业市场的人力资源结构、企业组成规模、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等因素通常在发展层面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如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性会对就业的成功率及就业后的升迁情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企业规模大小决定了待遇水平及管理正规化水平;而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则与大学生就业价值的实现有着密切联系。需要强调的是,市场需求与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的,市场需求对大学生的就业取向进行着改变的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在影响着市场需求情况。也就是说,市场对大学生就业后的认知情况受多种因素制约,当前大学生初次就业的认知情况并不理想,如何通过就业指导理念发展来改变这一现状,也是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

3影响就业因素变量细则归纳汇总

根据本文第2部分中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取向因素变量三方面的分析,笔者分别以大学生自身因素变量、政策因素变量和市场需求因素变量等内容,以某高校2014届和2015届部分专业毕业生为目标,进行抽样电话访谈,并将结果进行归纳整理,结合实际毕业生相关就业情况数据做出对应的因素变量细则汇总,详细情况如下:

3.1自身主/客观影响因素细则汇总

对大学生就业情况造成影响的自身主/客观因素变量细则(排名顺序与重要程度无关)包括:a.学业成绩情况(包含:求学期间是否有挂科情况);b.求学期间是否担任过班级干部或学生会干部;c.是否是党员或预备党员;d.自身的从业能力情况;e.自身人际交往能力情况;f.非主专业的其他能力情况(如:外语、计算机等相关技能等级考试);g.学生家庭居住地经济环境;h.家庭背景情况;i.父母工作与学生所学专业是否有交集;j.所学专业与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程度;k.应聘次数及就业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认可情况;l.自身就业信心。

3.2政策体系影响因素细则汇总

对大学生就业情况造成影响的政策体系因素变量细则(排名顺序与重要程度无关)包括:a.就业区域经济发展程度;b.就业区域就/失业率情况;c.就业区域法律保障完善程度;d.就业区域就业扶持政策的力度;e.就业政策的相关执行情况及执行效率;f.就业地区政府相关的监督管理情况;g.政府对就业服务的工作力度如何;h.对创业是否有辅助支持政策的地区;i.就业信息信息化建设完善的区域;j.对所学专业有更好招聘政策的区域。

3.3市场客观需求与认知影响因素细则汇总

对大学生就业情况造成影响的市场客观需求与认知因素变量细则(排名顺序与重要程度无关)包括:a.就业后的发展空间;b.所学专业在就业单位业务中所占地位;c.就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健全性和灵活性;d.企业内人力资源情况是否合理;e.就业单位规模如何;f.就业单位内培训环境如何;g.薪酬情况与工作福利情况;h.是否对性别具有不公平待遇;i.就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前景如何;j.日常工作环境和基础工作设施如何;k.是否重视个人的综合能力;l.是否重视团队协同能力;m.就业单位运营的稳定性。

4因素变量细则反映的情况与实际就业情况比对分析4.1因素变量细则反映的情况分析

4.1.1自身主/客观影响因素与就业期望成正比关系

当大学生对自身主/客观影响因素细则汇总中总结出的大部分为有利情况时,其就业心理自信度则会显著提升。此时,其对自身就业价值观的定位更偏重于发展型就业,在这种定位的前提下,对3.3节中所提到的一些短期、表面性的因素变量项并不是太在意,如:b.所学专业在就业单位业务中所占地位;g.薪酬情况与工作福利情况;j.日常工作环境和基础工作设施如何;m.就业单位运营的稳定性等。而对一些对其未来发展空间和个人进步速度有关的因素变量项的关注度则比较高,如:a.就业后的发展空间;c.就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健全性和灵活性;d.企业内人力资源情况是否合理;e.就业单位规模如何;f.就业单位内培训环境如何;i.就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前景如何;k.是否重视个人的综合能力等。简而言之,大学生自身主/客观影响因素变量细则越理想,其就业期望值则越高,是成正比关系的。

4.1.2正面理解就业政策体系调整,客观审视就业环境

如何合理地调整就业政策体系,使大学生在毕业后的第一时间内合理完成就业,将其所学知识转化成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头等大事。但不可否认,就业市场需求与毕业生人数的不和谐已经是近年来我国所要面对的客观事实。而通过相关就业政策的调整来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产生的“合力”,而在对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进行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存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步幅的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就会产生部分对大学生就业不利的影响,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阶段。因此,高校就业指导的首要任务,是让大学生正视政策改革,并追寻国家发展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就业规划。

4.2与实际就业情况比对分析

某高校部分专业2014届和2015届的实际就业情况如下页表1和表2所示: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变量细则的相关理论进行结合,可得出分析结果如下:首先,大学生适度降低自己的就业影响因素变量指标。通过电话访谈内容的整理发现,2015届协议就业率方面大幅度提升的内因,主要在2015届毕业生适度降低了自身的薪酬情况、工作福利情况指标,对就业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要求降低,到二、三线城市就业两个方面的就业定位进行了调整。其次,就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2015年中央有关部门在全国性普及就业信息查询系统,无论对毕业生就业还是对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都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这种双向选择的模式,为大学生和招聘单位对就业影响因素变量各细则的自身调节上提供了信息支持,大幅度提升了就业成功率。再次,就业相关保障的法制法规不断健全。在就业影响因素变量中的各种对政策保障的影响细则正在被逐渐淡化,如2015年完善的《劳动保障法》中相应的就业规章等,在出现就业纠纷时,毕业生可直接通过人事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或向地方法院诉讼多种方式来保护自身权益,这也解除了学生协议就业的后顾之忧[2]。最后,灵活就业率的提升。在所抽样调查的7个专业中,有6个专业在2015届有灵活就业率成功的案例出现,其中包括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等两种情况,在通过对前文的就业情况影响因素变量各种细则分析时可看出,如果自主创业成功其投入产出比是各种就业方式中最高的,同时,其风险系数也最大,前期投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和资金投入成本)也最高,在之前这种就业方式由于受到的限制因素过多,同时缺乏适当的保障而很少被选为大学生的就业定向,而在2015年,在税收、小额创业贷款审批、创业行政收费减免、取消创业落户限制等多方面扶持政策的驱动下,灵活就业率的提升便是顺理成章了。

5就业情况影响因素变量对就业指导理念发展的影响5.1通过对因素变量的研究明确就业指导理念完善的方向

结合4.2节抽样专业实际就业情况和前文第3部分对就业影响因素变量细则的分析内容,可看出,就业影响因素变量在对就业信息的灵活获取、对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以长期发展为着眼点的就业规划以及对就业政策的掌控等方面存在着着重发展的态势,在这个前提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导向性作用,以对这些影响因素变量分析所得作为突破点,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转变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5.2为就业指导理念的宏观预判提供参考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多样性,在大学生求学经历的数年中,市场需求、对个人能力需求的侧重点、就业政策的扶持方向等就业情况影响因素变量可能发生一次或数次变化。这也为当前的就业指导理念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与时俱近地发展来顺应这些影响就业因素变量的变化?从理论上看,比较理想的方法有两点:第一,周期性对人力市场需求情况做系统调研,掌握人力需求动态和因素变量的变化幅度,以此为基础做出预判,适当调整就业指导理念的内容及就业规划的发展方向[3];第二,延长就业指导期,在大学生求学期间进行阶段化的就业指导,这样可根据就业影响因素变量的发展,灵活地调整大学生的就业规划,大幅度提升就业指导理念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83—90.

[2]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7.

[3]张少飞,徐国礼.大学生就业及创业指导[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215—224.(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