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我总在闲暇之余拜读先生文字,心中的浮躁焦急之感随之消除。细细品读便愈发感叹先生的清雅、淡泊。几笔就可勾勒出一个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先生文字功底好,这是不争的事实,文字虽朴实,却感染力极强。写时间流逝的迅速,我便也会在呆坐窗前的时候,抬起手来感受指缝间逃去的时光;写荷塘在夜色里的静美,我便也会在夜间突发奇想地去公园散散步,去池塘旁走走;写春天里生机盎然的朝气,我也会在春雨里,吸取空气中的春意。先生的文字美入人心,我总会记得那么几句话,反复咀嚼,尽管读了不知多少遍,每一次都能感受到丝丝的清凉。
其实先生文章每篇都堪为精品,但不知为何,《给亡妇》却令我念想最久。我猜想着先生写这文章时一定眼里含着泪,嘴角带着笑,因为想起了原来的那些日子,不管是甜蜜的,苦涩的,它都勾起了内心深藏的感情。您就那么写着,对我们诉说亡妻的许许多多的小事,她对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的孩子,对整个家庭的关心,她关心着家里每个人的事,却总是强撑起自己的身体。她是如此深爱着您,深爱着这个家庭。而先生也是这般爱着自己的亡妻,您不直说,但我都体会的到,记得这些点滴,记得这份恩情,难道不也是因为深爱着对方吗?
但先生的经历却不如文字一般雅静,这也是情感中总有些许凄凉之意的原因吧。先生一直都饱含一颗爱国心,这从您积极参与爱国运动便看得出,自五四运动起便是,您一直用您的方式热爱自己的祖国,后又一边从事教育工作,一边撰写著作,还曾漫游欧洲五国,不断深入研究,努力丰富自己。抗日战争爆发后,先生虽然没有办法上前线奋战,但充分发挥了自身特长,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在那艰苦的日子里,持着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文学研究。抗战胜利,内战却又来了。在经历好友被国民党枪杀等一系列黑暗的事件后,您没有向敌人投降,却愈挫愈勇,甚至在重病,饥贫时都拒绝美国给予的食品援助,始终保持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
虽知此番文章您是看不到了,但我却饱含着真情写下这一字一句,为先生的文章,为先生的深情,为先生的气节。
戴学诗,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指导老师:陈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