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是高职院校广大师生接触最不普遍的一种文化。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于有形与无形中影响着广大师生,从发展的方向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体育观念,提高审美情趣。从教育方向看,具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培养大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参与态度、动机、兴趣和身体锻炼习惯,从社会角度看,体育文化氛围的提高能使大学生具有社会意识,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开展以竞技体育、传统保健体育、现代健身体育和娱乐体育为内容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文化知识,而且营造了高职院校所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大家都来参与体育,显示出体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对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赋予了体育以新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课余体育活动
一、高职院校体育精神文化
高职院校体育精神文化是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大学生的体育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建立良好的院校体育精神文化氛围,能让处于其中的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或在其他同学的指导下获得有益信息,从而养成体育行为、思维、情感方式和审美情趣的习惯,最终形成特定的体育风气,强化和弘扬良好的高职院校体育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宗旨。
1、体育观念存在的问题
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正确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用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观念可以说都是正确的,但学生的体育观念基本停留在传统的、表层的意义上,至于体育对人精神和其他方面造成的更深层的影响,即使告诉他们,他们也是不明所以。这些情形告诉我们,学生的体育观念基础是正确的,但是他们的观念也更需改善提高,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人才竞争,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这就要靠作为社会基础的学校通过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来实现,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否则将永远停留在老的观念上,这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不利的。
2、体育风尚存在的问题
体育风尚就是体育的习惯和风气。良好的体育风尚,能够活跃校园生活的精神氛围,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师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心境和发奋努力的心态,优化心性,陶冶情操,还会有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建立。在高职院校内能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还是比较少的,大多数学生仍没有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经常观看体育节目的学生也不多,而经常阅读体育报刊的学生就更加少了。在高职院校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的心态仍然没有被调动起来,没有形成主动的运动习惯,也没有形成相对稳定性的体育行为风尚。
3、体育知识存在的问题
体育文化的建设中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把体育运动作为学生未来生活,让同学理解、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欢乐,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价值观,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在高职院校里作为主体的体育教师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的方式是比較单一的,传授内容也大多是技术技能类的知识,而学生所需求的娱乐健身类和理论类的知识正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时所欠缺的,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增强娱乐健身类和理论类的知识比重来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
4、校园体育制度化建设
完善的强有力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健全规范的体育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是校园体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健,是一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准则,约束着人们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高职院校体育制度文化的建立健全非常重要。一方面,因为它的育人环境的对象是尚未进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所以好的制度建设无疑会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对他们的智力、人生观、情感、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完善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可以使学校体育工作更有预见性、计划性,从而避免因过分盲目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完善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有助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校园体育课外活动
课外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它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和课外运动竞赛三个方面。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课教学一道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总体。同时,它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基本上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是每周2个课时,如果单纯的依靠着俩个课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外体育活动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是以培养技术特长为目的,对体育课外活动往往是重视不够,以至于大多数的体育场地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空置状态,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活动,更愿意在宿舍里玩游戏,或者进行一些社会交际,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离国家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还相差甚远。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目前正在逐步完善,但同时仍然在体育观念、体育风尚、体育知识、制度文化建设、体育课外活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但教师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引导,只注重技术性和健身性指导,忽视了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建议
加强领导,完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各项体育法规,改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实施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营造高品位的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校园体育的基础建设既要讲究实用,更要讲究美观和谐,倾注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品位,突显个性特色,更要做到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1] 胡 铂. 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深层分析[J]. 文教资料, 2006,9.
[2] 应圣远. 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考, 2006,3.
【作者简介】
王卿(1985—),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