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职业化教师队伍系统建设策略

2016-05-14 14:52杨晓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独立学院

杨晓辉

摘要:文章以教师职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为依托,通过对当前独立学院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中师生比失衡、师资来源多元化与师资结构性失调等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独立学院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策略,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独立学院教师队伍职业化建设和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职业化教师;建设策略

一、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独立学院发展的基石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米德认为:职业作为社会不同分工的不同角色,“是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这一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在社会分工与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个体行为向现代教师职业化群体发展的演替过程。

1.教师职业化的发展需要专门执教能力培养

教师职业化建设是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结合,如何实现二者有效集成发展?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措施是,要成为职业化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大学毕业后还在一至两年之内,通过专门的教师职业与教学技能培训,通过相关的达标考核后,方可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即充分体现专业水平、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与执教能力的双向结合。“陶行知主张的‘教、学、做合一,是他教育理论的具体化表现。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而同时要在教中学,学中做。”由此可知,在大学阶段学习不同专业的知识,仅仅是为从事教师职业而奠定知识基础,毕业后欲直接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在专门时间里进行专门的职业化教师执业资格培训,其目的是强化高校教师从业的专门化发展培养力度。

2.教师职业化需要专业与职业知识系统融合

大学教师职业有其特点,教师既需要有厚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坚实的执业能力。为此,其就业的学校必须为教师专业与执业知识与能力融合发展提供专门的教育场景、内容与实践。其中应包括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基于大学文化创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同学生友好交互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当前,我国独立学院新招聘的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博士,即使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其职业与执教能力因缺乏教学场景的实际锻炼,亟待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实现与专业相融合的全面提高。教师职业化教育要完成的关键任务是加强专业知识、综合知识与教学知识三者的系统融合,学校应为教师执业能力发展提供有重点突出、目标清晰的专门化教学知识和技能教育。

3.教师职业化发展需要专门的多元技能训练

教师职业化教育的关键应是将教师职(执)业能力标准细化为个体所具备的职业综合素质的过程。为此,教师职业化是通过一定的外在手段,实现使新教师获得必备且充足综合素养培养,使之实现专业能力与执教能力完美的无缝结合,达到能真正承担教师职业的综合过程。然而,这一过程的实现,目前在我国现阶段还未有成熟标准、规范的教学内容与科学的教育模式。现行的教师培养机制和职业整体培育模式,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切实有效的高校教师的职业化教育,绝对不只通过到企业和公司走马观花地、不做实务工作的实习、简单地市场数据调研等形式化的技能训练。青年老师则要在一定见习期内,深入到企业内部的每一环节,包括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及质量监督等,在实践中深化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知识的职业应用能力,并将这种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促进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可持续地提升自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创新结合的能力。

4.教师职业化发展需要具有思维创新的精神

教师创新思维与创新行动的提升,需要教师本身通过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思想及新方法等,言传身教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学生持续接收创新教育,才能构建起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地用现代教育理念武装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代替陈旧的思想,以新的教育模式替代过时的教育行为。

二、独立学院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差距

1.生师比失衡使教师负担加重降低教学质量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师资数量的增长严重滞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从而使独立学院的师资数量呈严重不足的紧缺形态。这就导致了独立学院教师教学任务不断加重,超负荷工作,难以有足够的时间接受职业化教师执教能力培训而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教师来源多元化导致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差距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采用的是专兼结合的模式,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利弊共存。专任教师多为公办高校离退休教师和刚毕业青年教师,师资队伍中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教育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小。独立学院从母体引进的师资以教学型为主,缺乏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自有师资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力量薄弱,而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专业技能强,但教学能力不足,独立学院自我培养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

3.师资队伍结构化失调未能形成合理的梯度

一是年龄结构整体年轻化。根据2013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公布的历年教育统计数据整理,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高达42.7%;50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4.2%,出现中年人才梯队断层的现象,导致独立学院师资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状。

二是高学历结构平均偏低。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013年独立学院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为67.5%,大部分为硕士毕业,博士学位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是高级职称教师短缺。据统计,独立学院高级职称人数的比例是36.86%,职称结构分布有欠合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偏小,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

三、独立学院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策略

1.加强师德建设,营造严谨学术环境

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一要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包括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师德建设渐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强化师德建设价值意识,树立大德育观念,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进一步加强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营造良好的学院文化氛围,树立严谨治学的精神,培养自律自查的学术环境,提高高校教师自身修养。

2.系统整体规划,合理构建师资结构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学院,面向市场,尤其注意与“母体”错位办学,避免办学层次趋同化。独立学院以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要保证一定数量的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于一体的师资占比的持续提升。从而保证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既有别于普通高校,又有别于职业学院,这是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构建的特色所在。

一是要按照学院发展需求,引进高学历、复合型的教师。并对具有高学历、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提供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之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教职工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基金等方面保障水平基本相当,消除独立学院骨干教师队伍的后顾之忧,使其在退休后可以获得与公办教师数量相等的收入待遇。

二是健全独立学院教师的准入制度。使人才的引进符合本校的专业学科布局与发展战略。规范人才招聘制度和程序,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师的准入制度,以开放的姿态按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吸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科类型、不同行业背景的人才,建立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师资队伍,使独立学院的师资的数量和结构,按照办学定位,朝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3.完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一是加大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一是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根据独立学院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一步拓展“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渠道,完善独立学院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积极组织独立学院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按学院整体规划安排教师到企业培训实践,学院不但提供政策性取向,而且在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通过参加实践锻炼,使得独立学院的教师及时掌握最新发展动向、新发现、新技术,全方面了解所教专业相对应的技术动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提高实践经验能力,促进独立学院师资向“双师型”师资的转化。二是加强院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企业通过对外开放研发部门、生产车间等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所。将教师的培养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实践能力与工作体验相结合,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是强化能力培训,提升教学科研互动促进水平。独立学院科研能力提高需要以团队建设为抓手,有效提升科研水平整体凝聚力量。采用“各院系部规划+各教研室实施+逐项达标”层层分解培训模式。从组织项目申报,到项目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环环紧扣,突出过程管理,强化过程指导,实施细节管理。二是以质量管理为主线,在科研过程管理中抓细节、重规范。通过举办科研项目申报培训学习会议、课题过程跟踪痕迹、结题总结交流会等在各个阶段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等来进行评议,为科研能力提供积极主动的支持,促使广大教师多出高水平研修成果,推动独立学院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科研基金项目重点支持中级及以下职称的青年教师,鼓励青年教师从专业建设、特色建设的需要出发,多参与高层次的学术研讨活动并交流学术观点,结合自身专业实践,围绕学科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见解,同时获取最新学术动态,了解国内外同行的学术成果,这对开拓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意义。

三是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培养上,注重广大教师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共性的培养措施,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促进教师共同合作学习发展。加强独立学院教师之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周围的利于专业发展的各种资源,善于向同伴学习,与团队合作,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以此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发展。通过开展“同教材对话”、“同情境交流”、“同同事沟通”等活动,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发生转变。

4.建立评价标准,系统优化考核机制

考核评价体系是对教师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性评价,能够促进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生态化发展。

对独立学院教师坚持发展性原则进行系统的、全过程的评价,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从而体现评价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作用。评价制度不在于单一的考核教师,而在于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倡导教师的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评价全过程,获得及时的反馈,并以此为依据,改善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学能力的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独立学院
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