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高峰论坛,最大的收获是明确在“双一流”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一流本科建设。正如林蕙青副部长在会上所说的,本科是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从历史的发展看,最早的高等教育是本科教学,后来才从纵向上长出研究生教学,从横向上伸出专科教学。(当然,这是指西方的情况。中国近代教育制度,是西学东渐时从西方引进的,因而先引进当时迫切需要的教育,即应用性的专科学校,如船政学堂、电报学堂、蚕桑学堂以及武备学堂等等,然后才有研究西学的本科教学,如天津中西学堂的头等学堂、南洋公学的上院以及京师大学堂等。)而时至今日,本科教学却不受重视甚至迷失方向。当然,这是世界性的问题,美国就因为一流大学重科研、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教育而呼吁要“重建本科教育”。中国也存在这个问题。而在研究型的一流大学,问题更为严重:许多一流大学,科学研究摆在第一位、研究生教学摆在第二位,行有余力才应对本科教学。为纠正这一偏向,这些年教育部出台了许多重视本科、加强本科教学的政策和措施,如评选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以及要求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等等。没有本科生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每位教授也得为本科生开一门以上的选修课、通识课。这些政策措施都很好。但落实一要靠认识,二要有平台。首先,这次高峰论坛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本科教学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基础性与基本性,要像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所提倡的回到“大学的根本”以及美国所提出的“重建本科教育”。其次,许多大学介绍了他们的本科教学改革的平台,可供相互交流与借鉴。例如,中国政法大学设置虚拟教学的第三学期、开通法院庭审直播屏幕让学生亲临观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石油基地的荒漠上盖了29幢大楼作为产学研合作基地,把企业与学校融为一体;哈工大介绍了本科生参加科研的成果和经验;青岛大学从只重视教师的教学到以本科生的学习为主,实施了五项改革方案;四川大学本科生考试可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设标准答案,并着重平时多样化的学习评估;厦门大学已经将本科生的学费100%用作本科生教学经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立本科生跨学科课程体系、设置国际跨学科学习平台;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实施特色型本科教育,将“补短教育”改为“扬长教育”,调动本科学生创新研究的积极性;华侨大学树立了建立世界一流本科的雄心,如此等等。这些成果和经验,对于加强本科教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都是很可贵的。当然,加强本科教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任务,要依靠新老教师,提高对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因此,要逐步改变当前流行的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实践的教师业绩评估办法和晋升、奖励条例。据了解,许多大学正在考虑如何改变中。
这次高峰论坛,是在“双一流”主题中讨论一流本科教学。对于“双一流”建设,我有两点自己的见解,提出来向大家请教:
第一,我认为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当着重一流学科的建设,把学科建设摆在第一位。因为在一流大学中,并不是所有学科都能够成为一流的,而作为非一流的大学,有一些学科力量很强,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不久前,在开展“2011计划”申报项目中,许多有重大价值、发展前景的协同创新项目,出自非“985工程”大学。如果只着重一流大学建设、只对一流大学加大投入,一般学科很容易坐上顺风车;而非一流大学中有发展前景的学科,怎么努力也上不去。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有博士授予权、硕士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只要评上教授、副教授,大都可以成为博导或硕导;而在没有授予权的学科专业中的教授们,无论学术水平如何高,研究能力如何强,也同博导、硕导无缘。当然,这个比喻并不是很恰当。更为重要的是,大学教师是学者,学者的事业认同感、归属感主要是所从事的学科。一位教师可以从一所大学转到另一所大学,但学科却是他一生事业之所在,是他一生的热爱与追求。哪怕是退休之后,也还是他所关注的学科,并志愿为之做出贡献。大学是教师的工作单位,而学科则是大学教师一辈子的归属。无疑地,建设一流学科,更能调动大学教师全力以赴。
第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应统筹推进。当前所指的“一流”,是排行榜居于前若干名的大学,主要是研究型的综合大学。这些大学及其学科,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学术人才很重要,但应用型高校和学科也很重要。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是应用型高校。中国现在已是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要从高教大国建成高教强国,要推进中国的转型发展,要超越“中等收入陷阱”,都有必要加大发展地方性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大量创新性技术人才。因此,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都应有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达到统筹推进。
我注意到这次高峰论坛,出席人员并不限于“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的校长们、处长们,也有许多并非“985工程”“211工程”的地方高校以及民办高校的校长们和教师,他们也在大会或分会上做了很好的报告,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与经验,足见这次高峰会议的组织体现了统筹推进的精神。
对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将加大经费的投入。这是很重要的。但现在一流大学与非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太大。有的一流大学,每年投入达百亿元以上,而许多发展形势很好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却捉襟见肘。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也应当适当增加投入。最近,广东省准备对4所地方高水平理工学院投入80亿元,这是令人鼓舞的事。
当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不仅是增加经费投入,更应增加办学的自主权。管理部门要给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校也应适当给院系、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要形成政府、学校、院系、教师都在争创一流中前进的良好氛围。
[本文根据潘懋元先生2016年5月7日在“一流本科教学高峰论坛”(厦门大学)闭幕式上的讲话录音整理,经作者审阅]
[责任编辑:夏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