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锅

2016-05-14 09:29方平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鸡屎炸锅桐油

方平

在办公室看报纸,窗外忽然飘来炸茴片、炸豌豆的香味。忽浓忽淡,熟悉亲切,沁人心田。寻“味”暗问,才知窗外家属楼里居然有人返璞归真地在“炸锅”。这久违的芳香,不仅撩得我垂涎欲滴。

小时候因为穷,平时想吃什么都很难。哪怕是茴片、豌豆和糯米泡块都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因此,小孩一年到头,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前的“炸锅”。

说到炸锅,技术性很强。在我们路北,大人们不管有多忙,古历年以前总会抽出一天时间炸锅——将细河沙淘洗晒干,用干柴烧大火在大铁锅里先将河沙炒红,再加入少许桐油,待河沙浸足桐油后,才开始将茴片、豌豆等事先准备好的春节“特供食品”逐一倒入锅中进行炸炒。祖父母和父母分工协作,他们一边烧大火,一边用竹条扎在一起做的“锅铲”随着河沙的温度翻炒。火功不到桐油味特浓,翻快了会“生沙”,翻慢了会烧煳,只有既拿捏力度又把握火候炸出的东西才好吃。炸得好的茴片上有小鼓泡,豌豆会粒粒开口,既有看相又受欢迎,炸锅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小孩们争先恐后,在暖烘烘的锅台边帮忙添柴送火,越帮越“忙”,目的是想待茴片变色、豌豆开口取锅时“先尝为快”。细吃一口,津液生香,五脏六腑,顿感通彻。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祖父母、父母欣慰地笑着,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一家人欢天喜地,在冷暖两重天的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这一天,大人们还熬夜将炸好的糯米爆米花和谷糖熬制成糯米泡块,趁热用大菜刀把糯米泡块切成扑克盒的模样。然后用铁筒、瓷坛等器物盛好,既让小孩们慢慢吃,又防变质变味。待过年时摆上几盘几碟待客,以示自家富有和勤奋。

而在我家,变质变味的事情不可能发生。可以说,我们家经常年还未过,姐弟四个就吃了个八成。到过年几乎没有吃的了。为了不犯同样的“错误”,大人们来年一是多准备点,二是炸锅后用不同器物装好放到三门柜上、木板楼上、杂屋里的米坛旁边等小孩够不着和看不起眼的地方。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姐弟四人仿佛天生“火眼金睛”,大有“挖地三尺,也要找到”的决心。大家边找边想,边想边找,眼睛滴溜溜转。“一个茅屋只有十二只角”,发现有“情况”,就马上互通“情报”;找不到就到处翻,够不着就搭木梯,也“分工协作”——一个上楼,一个扶梯,一个“站岗”,一个用篓子装,事成后还互相抵赖。既“合伙”,也“单独行动”。一次,弟弟骗妹妹说米坛旁边的坛子里是豌豆加糯米泡块,待妹妹伸手一摸,结果全是菜油……想来实在好笑。也就从那次起,大人们干脆也不藏了,还为我们一人准备了一个瓜瓢,我们打着写有自己名字的亮壳(灯笼),端着瓜瓢到处“炫耀”。我们上学或放学回家时还嘱咐我们带点或吃点茴片、豌豆充饥。那时,离过年还有几个月,大人们就抢住晴天将相当数量的红薯去皮洗净煮熟,待冷却后捣成泥,用木刮刀烫在垫好布的特制木板上,俗称“烫茴片”,然后一块一块放在晒帘上晒,晒上若干太阳后,剪成菱形块状,算是半成品。这可是个实足的技术活——烫厚了剪不动,吃起来牙齿特费劲,烫薄了容易穿眼,既不好看更不好吃。大人们还慢慢积累经验,在茴片中掺入一些芝麻、橘子皮、生姜调味。后来,又将茴片做成“猫鸡屎”,这“猫鸡屎”虽然“名声”不太好听,它可是倾注了大人们的智慧和汗水。大人们用干净布做成袋子,将袋子留出一个手指头粗细的眼,然后将红薯泥装入其中,用尽手中力气将红薯泥从眼中挤出,活像猫鸡拉的屎,所以取名“猫鸡屎”,既有创意,又好吃好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年时大人们买回一些花生、玉兰片和茴片、豌豆一起炸,还将玉米粒炸成爆米花;后来,就干脆用菜油炸茴片、炸油饺、炸翻饺;买回甜橙、苹果、橘子;再后来,买回腰果、桂圆、果冻、酸奶草饼;现在,父母又将看得中的香梨、蛇果、冬枣、布林等高级水果及各类副食品要弟弟妹妹用小车往家里拖。到过年时活脱脱一个小吃上的“满汉全席”。看着这些食品的精致样儿,精美包装,细想那烟熏火烤的茴片子、豌豆、糯米泡块简直潦草至极,但它们绝对的绿色环保无污染,对小孩而言,可以说是既填饱了肚子,养育了筋骨,还开启了心智,我对它们充满敬意。我不知是吃惯了喜欢那个味,还是怀念那段日子,在我看来,它们不知要比现在的肯德基、汉堡包甚至必胜客要胜出多少倍,也要好吃多少倍。

于是,我关门步出办公楼,走到炸锅的同事家里凑热闹,和掌锅师傅套近乎,共同品味着这渐渐远去的芳香。

责任编辑:子非

猜你喜欢
鸡屎炸锅桐油
使用空气炸锅的注意事项
快捂住鼻子鸡屎藤来啦!
铁锅先生炸锅事件
空气炸锅炸鸡翅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桐油脱色精制工艺的研究
溶剂挥发法制备聚砜包覆桐油自修复微胶囊
吃鸡屎炒鸡蛋
空气炸锅炸鸡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近代桐油业的研究述评
一根藤如何牵出一片产业——琼海市大路镇打造鸡屎藤风情小镇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