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南
摘 要
建筑既是满足人类基本功能需求的载体,也是满足人类审美等精神需求的产物,本文通过建筑造型、材质、光影、色彩等方面的分析来对建筑语言进行解读,探讨建筑与人类情感的交流。
【关键词】建筑造型;建筑材质;建筑光影;建筑色彩
建筑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产物,它们以独特的形式承载、传递着人类的情感。一般情况下,建筑通过造型、材质、光影、色彩等方面将人们抽象的情感以具体的外在形象表达出来,形成一套可以被人们视觉感知的建筑语言,学习和研究这种建筑语言,能让设计师更好的理解人类需求和建筑作品之间的关系,更加准确的使用适宜的设计手法,从而完善每一个设计。
1 建筑造型语言
建筑的造型是给人们最基本的视觉感知,它由体量和形状的变化赋予人们某种精神感受,唤起人们对建筑的阅读和理解。建筑的造型,是伴随着人们对使用功能的追求和对建筑技术的掌握程度而产生的。最初的建筑,满足了少部分人们的个体需求,且当时人们掌握的建筑技术比较简单,于是体现在建筑造型上就比较单一、粗糙,规模也较小。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筑不仅仅要满足少部分人的个体需求,还要满足更多人的公众需求,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掌握的建筑技术也越发的先进和复杂,于是体现在建筑造型上,就展现出复杂、精致的面貌,人们可以驾驭的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建筑破土而出,耸立在大地上,本身就是一种伟大人工力量的宣言,然而在漫长的建筑发展史当中,设计师逐渐学会了使用这一建筑语言,而且善于把控不同场合的措辞和修饰。例如西方的哥特式教堂,我们从这些教堂的造型上,就能反复的解读出它们所追求的向上的动势,建筑巨大的净高让我们感慨建筑的气势,外立面上做了许多层次的竖向划分,中间穿插着瘦高的装饰柱和窄窗,在室外我们还能够看到林立的尖塔、尖顶、飞扶壁、尖券,到了室内,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空间的高耸,四周的束柱、彩色马赛克玻璃的窄窗、被切分的光线、顶部尖券的交汇,这一切激烈的建筑语言都在共同牵引着人们的视线和联想向上升腾,传递的是宗教信仰中追求向上的渴望。
2 建筑材质语言
从传统的土、木、竹、石,到现代混凝土、玻璃、钢等等,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建筑材质都赋予了人们可以紧密接触的一层表皮,由材质的特性和人类赋予的特殊施工手法,这层表皮产生了不同的肌理,人们由此进一步阅读和理解建筑作品。建筑材料在不断的发展更新,但是传统和现代材料之间却没有高低贵贱,在设计师的手中,不同的材质就是不同的情感表达。
传统的土、木、竹、石,给人感觉比较温和,让人们产生亲切感,但是由于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它们能够应用的工程相对局限。然而像混凝土、玻璃、钢等现代材料则可以可以适应更多的环境,它们坚固、坚硬却也给人感觉难以亲近。建筑师畏严吾设计的长城脚下的竹屋,通过对传统的重构消除了现代建筑的锐气,让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提升了人们的视觉、心理和使用体验。畏严吾十分欣赏长城及其周边风景的那种粗犷魅力,希望这个建筑的气质与这种魅力相吻合,于是他使用了大量的竹子和一部分玻璃作为建筑的立面,竹子这种传统的材料让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过度变得自然,而竹子的色泽和表面纹理则又显出一点恰到好处的粗犷美。部分立面采用的玻璃,它们所带来光线的反射和穿透,让建筑好像消失在环境当中一样。竹子、石板、水和玻璃,在畏严吾纯净的空间设计手法下,充满了光影多变、发人深省的禅意。
3 建筑光影语言
光影是体验建筑的重要因素,阳光的强弱和照射角度等都会影响到建筑情感的表达,由于光影受到时间的影响,也可以把光影归纳到建筑第四个维度(即时间)上去分析。建筑室外是需要光的,有了光影,人们才把眼睛捕捉到的扁平图像变得立体,通过光影的变化,人们能够阅读出建筑构件的厚度和建筑的进退凹凸关系。建筑室内同样是需要光的,这首先满足的是人们的基本使用需求,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不同,设计师会对进光量加以控制,一般的活动空间,人们需要明亮的环境来工作、学习,而在有特殊需求的如剧院、会堂、教堂等空间中,光线则收到严格的制约乃至消除。当然,在建筑设计当中满足了基本功能之后,利用光影来把握艺术规律,营造不同情感的空间环境,提升建筑作品的感染力和人们的现场体验,是每一位设计师都追求的东西。
例如丹尼尔·里柏斯金设计的柏林犹太人纪念馆,建筑平面蜿蜒曲折,走势崎岖,建筑形体好像是扭曲挣扎的线条,寓意着犹太人所承受的痛苦。建筑对光线的控制十分严格,不少通道的采光都极为有限,然而建筑的外墙是不规则形状,上面嵌有带棱角的透光缝,由表及里,所有的线条、空间都是破碎不堪的,被透光缝切割出来的光带更加强化了对人们视觉感知的刺激。时而是昏暗的通道,时而是支离破碎的光线,这与纪念馆沉重的色调、粗犷的材质一起营造出痛苦和绝望的气氛,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震撼。
4 建筑色彩语言
色彩是人们视觉认知的敏感因素,同时也会引发人们的心理变化。对于建筑设计而言,色彩本身没有意义,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是伴随着色彩的参与的,这些色彩的参与程度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而迅速提高。如今,不同的颜色,在人类思维当中,就对应着不同的文化认知。色彩应用于建筑,会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潜意识里产生自由、舒适、兴奋、不安等各种反应。例如,餐饮、娱乐场所的色彩种类丰富而且比较鲜艳,人们来到这里更容易松弛下来进入娱乐的状态,而政府或单位的办公楼则色彩相对简单和平和,人们来到这里来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进入工作状态。在我国传统建筑当中,建筑色彩还是阶级和地位的象征,普通百姓人家只能使用灰、黑等颜色,建筑简单朴素,而王公贵族则可以使用鲜艳的颜色,建筑富丽堂皇,红色、黄色则只有皇权才能使用,建筑至高无上,色彩在这个时期建筑上的应用,反映的是社会森严的等级。在不同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中,即便是同一种颜色也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所以设计师在使用色彩的时候,仍然要谨慎细心。
5 结语
建筑既是满足人类基本功能需求的载体,也是满足人类审美等精神需求的产物,建筑要传递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建筑造型、材质、光影、色彩等可以被视觉感知的建筑语言,去深入解读每一个建筑作品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何菁.试析传统建筑设计装饰语言属性[J].居业,2015,(04X):100-102.
[2]陈树坤.凝固的情感:城市建筑的表达与探寻.云南建筑,2015,(0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