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辅海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现状下,作为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教育尤为关键,在这个阶段学生基本完成了思维方式形成及智力的开发,而小学数学作为开发智力及锻炼逻辑思维的主要学科,对学生后期的成长至关重要。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的数学老师除了按照课本的要求完成学科的讲授之外,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因此,这就需要数学老师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本文以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为出发点,探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1 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开始推行新课标,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在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众多教师和学校教务人员也跟随着改革的步伐,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因此,这也大力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小学数学作为锻炼思维方式的重要学科,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取代,课堂上的气氛越来越活跃,师生关系也得到改善。
虽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逐渐变好,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教学方法仍未全面革新、新的方法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制定的教学目标未能达成、旧的教育配套无法满足新的教育方式等等。所以,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仍处在起始阶段,离全面实现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2 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思维方式固化
新课标要求下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不同,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小学生的思维已经受到影响,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机械记忆实现成绩的提升,不会探究新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思维方式固化。通常表现为运算能力较差、易出错、思维缺乏变通、解题能力受限等方面。新课标改革要求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现实问题,善于运用不同方法探究数学问题,锻炼发散性思维等等。
2.2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老师只注重理论研究,缺乏实践,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不过来,致使老师自己都无法实现教育方法的创新,更不用说对学生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二是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旧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优于新的教学方式,更利于提升学生的成绩,把成绩作为评判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缺乏,在处理简单的数学问题时尚能应付,一旦面对复杂的数学难题则无法应付。
2.3 师生关系一般
数学老师一般较为严谨,不易与学生良好沟通,而小学生性格尚未成熟,致使小学数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沟通。新课改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因为只有和老师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想法,敢于探讨新的学习方法,才能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师生互动还可以同时提升双方的能力,一方面小学生比较情绪化,通过交流和沟通,可以凭借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老师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但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老师依旧墨守陈规,既没有改变教学方式,也没有拉近师生关系,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2.4 测评方法片面
我国传统的测评方法一般采用考试的方式,通过考卷的成绩来衡量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而新课标之后,这种考试形式一直沿用,它存在较大的偶然性,不能如实的反映出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并且由于学生家长或学生的攀比心理,这种形式极易加剧小学生的心理负担,可能会因为一两次的失误彻底摧毁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此外,这种考试模式题型较为简单,只要通过机械的记忆便可取得良好的成绩,很多学生为了取得高分,逐渐丧失了创新的能力,思维方式固化,最终失去学习数学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紧靠死记硬背,丧失思考的能力,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影响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3 策略
3.1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老师要学会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数学知识,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从教材入手,而要学会运用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竞赛模式,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解题竞赛,将班级成员组成几个小组,出题的类型偏重于一些课本上从来没有并且有多种解法的题目,而评判的标准不仅仅是解题速度,也要看解题的方法的多少,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如可以利用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解决生活问题,老师在讲解元、角、分的知识时,可以利用生活物品,像笔记本、笔、尺等,在换取一些零钱,以此为道具进行买卖。这样既能教会学生数学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改善评价机制,树立学生信心
改变原有的以考试成绩为第一评判标准的评价机制。新课标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不能让学生压抑自己的天性,一味的追求成绩。这就要求老师应因材施教,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予以肯定和支持,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3]。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奖励机制,如学习成绩、进步幅度、解题方式或提供新的学习数学的方法等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3 维护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动
小学生智力和思维方式均处在成长阶段,尚不成熟,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对老师的喜好选定喜欢学习的科目,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老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状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营造一个平易近人的教师形象,而不是一个严肃的学者。如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或者提供游戏的方法,像数独等简单的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也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褚桂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J].教学园地,2009(25):111.
[2]张作军.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3(9).
[3]刘育华.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