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力 等
摘 要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向知识青年发出了“农村大有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百万知识青年告别城市,走进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创造了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知青精神。了解知青发展历史,学习知青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去基层建功立业,服务农村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知青精神;大学生;建功立业
1 知青发展的历史分期
回顾特殊年代的知青历史,从1946年第一代知青毛岸英到1954年河南郏县大李庄回乡知青,从北京青年垦荒到上海青年垦荒队,从1969年后全国1700万上山下乡知青奔赴边疆以及农村地区,已经见证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们的生活、工作,下乡历程就是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中锻炼成长的知青精神。
关于知青运动的历史分期,国内各专家各有自己看法,并没有统一的定论,大多数是按照知青运动的性质来划分的。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大部分主张把知青运动以时间顺序分划为4个时期。
2 知青精神的孕育与铸就
上山下乡运动已经结束了接近了50年,但是每一个阶段所孕育和铸就的知青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1 延安时期的知青精神内涵
在上山下乡的第一阶段,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后毛泽东让他在吴家枣园拜农民为师,学习农业劳动,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农闲时节教当地农民学习知识文化。在毛岸英身上我们看到第一代知青们的吃苦耐劳,紧密联系群众,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入实践的知青精神。
2.2 合作化时期的知青精神内涵
1954年夏天, 中国农村地区普遍缺少有文化的人才,河南郏县的32名知识青年回村参加农业合作社,提高了当地农村工作效率,掀起了知识青年服务农村的高潮。在这一代知青身上表现出了敢于吃苦,勇于挑战,服务大局的知青精神。
2.3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知青精神内
1955年,我国边疆的许多地区还处于荒芜状态,中央有关部门在考察边疆地区后,并且结合当时苏联垦荒的经验,共青团中央向青年学生发出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号召。北京青年杨华、庞淑英等率先响应,向全市青年倡议,奔赴北大荒。在这一代知青身上表现出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无私奉献的知青精神。
2.4 20世纪60年代的知青精神内涵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大批知识青年奔赴祖国的边疆、农村和沿海岛屿等地,现在这些知青仍然在社会各个行业工作,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代知青是整个上山下乡运动的主体,其规模和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塑造了“爱学习、能吃苦、求上进”的知青精神。
虽然这些精神产生在不同的时期,这些精神的本质是一脉相通的,并且这些的伟大精神对于现代大学生去基层建功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知青精神对大学生去基层建功立业的借鉴意义
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和重任。上山下乡运动已结束将近五十年,但每一个阶段所孕育和铸就的知青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和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吃苦耐劳,紧密联系群众”对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当代大学生有着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当代大学生与知青相比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由于个性意识较强,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是在关注自我的得失,忽略了与群众的紧密联系。然而这些缺失的精神品质恰恰能在知青精神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重视和学习。
3.2 “勇于挑战,服务大局”对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知青这一群体勇于挑战,服务大局,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家利益。当代大学生缺乏一种勇于挑战的精神,往往安于现状,生活安逸。工作上,挑三拣四、拈轻怕重。这作为民族希望,祖国未来的当代大学生更要学习知青精神,鼓起勇气,面对各种挑战,以大局为重,有长远发展的意识。
3.3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对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要求不高、父母过分宠爱、加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怕吃苦、不肯付出辛劳,有的毕业之后择业时,不愿意从事那些地处偏远、环境艰苦、待遇不高的工作。知识青年把个人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奔赴边疆,奔向农村,为发展农村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做出突出功绩。
3.4 “爱学习,能吃苦,求上进”对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命的常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停下学习的脚步。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思想道德素质都比较高,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但是还有少部分同学由于家长的娇惯、溺爱,在生活上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超前消费、不求上进。面对这一现状,更应该学习知青“爱学习,能吃苦,求上进”这一重要品质。
4 当代大学生去基层建功立业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完成更需要当代大学生的辛勤工作。无论是“中国梦“还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和内容。基层发展需要人才,农村发展也需要人才,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去基层建功立业是时代的召唤更是这一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批转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关于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报告[Z].1964.
[2]黄金平.“文革”前我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回顾[J].当代青年研究,1991(03):02.
[3]方奕.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分期[J].中国青年研究,1995(07):20.
[4]范微,张萌.弘扬知青精神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途径探索[J].青年文学家, 2012(02):10.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