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国
摘 要:通过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在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起一整套适合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实践课程地位;按照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利用工作室完成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完成实践教学;构建“3+1”的课程教学模式;将职业资格认证与课程设置结合起来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接轨。
关键词:就业;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20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迫切需要既有高知识又能进行实践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我国的应用型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对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否则就不能适应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要在以前大的教学原则的情况下作出改革,使之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和需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能让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走向工作岗位,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在这10年间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繁盛,给环境设计专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虽然学生多,但真正能走环境设计的道路的没有达到一半,而是转行从事其他行业了,当然其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学成正果,也极少有毕业生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个整体项目,一半以上学生根本完成不了该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建立与企业合作实践教学是当务之急,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就业。根据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在专业对口的从业者中,这部分从事本专业有大部分是从事着室内设计的工作,少部分毕业生能够从事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工作。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需求,当其需要人才时,对学生到企业实践实习就非常欢迎。因此,学生的就业与毕业实习存在一个天然的结合点,利用这一结合点,实现毕业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既有利于提高毕业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学生就业,可以达到企业、学校、家长、学生满意的多赢局面。
一、国内研究现状
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环境设计也开始了发展,由于环境设计这个学科在中国还很年轻,涉及范围较广,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学科到底学什么,环境设计在国内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都在迅猛地增长,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峻局面,特别是专业对口就业没有实际意义,都是所学专业与工作偏离太大。虽然许多高校建有校外多个实习基地,但是学校未能给这些基地提供一些实际帮助,双方没有很好的利用该平台,则基地就很难维持下去,基本上处于一种名存实亡的状态。环境设计的从业者,缺乏一个整体的统一的规范。
二、国外研究现状
从哈佛大学景观学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发现几个特点,一是实践课程的门类丰富,实践课时比较充足,如《景观设计》、《景观绘图》等都给予大量的课时和学分;二是实践环节紧密相连,学生必须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的完成实践任务;三是公共限选课与专业教学紧密相关,如历史类课程《意大利的巴洛克庄园》,自然系统课程《河流、湖泊和湿地的生态与恢复》,理论课程《二十世纪建筑与城市化的争论》以及技术类课程《计算机辅助景观规划设计专题》,这些课程或直接或间接的都与景观学专业有关系,是很有意义的辅助课程。欧美国家对专业的重视度高,社会人才的专业程度要求也很高,这就尽可能避免了串行的情况,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根据个人所学专业去开展实践,这种严格的要求,反映了欧美社会的行为规范准则,尽管在国内看来有些刻板,但是在对专业教学的保护和促进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优化人才培养,凸显实践课程地位
科学的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核心。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宽口径特点,把课程分为大类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减少不必要的和重复设置的课程,增加各种实践课的学时和学分。在课程形成模块化的基础上,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逐步强化设计实践及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创新能力作为总的教学目标,在四年的阶段化、模块化的各实践教学环节中来落实整体目标的实现,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按照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
按照教育的目标、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和学生毕业后所能直接就业的岗位特点来设置课程是最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可相应地划分为三大类课程模块:一是方案设计类课程模块;二是方案表达类课程模块;三是工程技术类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在每个岗位课程模块内再根据每类岗位的能力要求配置若干课程,具体课程的配置可以分必修课(以能满足该岗位该项职业能力必需的课程为准)和选修课(适当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样按照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而设置的模块式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针对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课程,掌握相应技能,有利于教师针对性开展教学。
另外,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从就业情况分析,毕业生在哪些岗位的就业比例是比较高的,因此课程设置应该适当向这些岗位倾斜,增加具体案例的操作实践内容。
(三)利用工作室完成实践教学
工作室作为校内实训基地,架起学校专业教学与社会行业发展密切联系的桥梁,使实践教学得以更有效地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工作室资源优势,联系企业行业承揽项目,并将这一项目应用到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项目中,从设计方案策划,到设计的实施有一个完整的经历,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学生毕业以后,可以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而不再需要用人单位的再培训,有效地缩短了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因此,充分利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完成实践课程教学和实体创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四)通过校企合作完成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是培养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完成实践教学通过三种方式完成:(1)邀请企业优秀设计师到学校授课,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2)将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引入到专业课程中,让学生参与到从前期考察调研、资料整理到设计竞标、设计制作的整体流程中,利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模式;(3)学生到企业实训和实习,这种实践教学是放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学生除了掌握必需的实践技能外,在实际中还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经历和体验。
(五)构建“3+1”的课程教学模式
所谓的“3+1”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前 3年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后1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3+1”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合作教育为载体和途径,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的综合职业素质。
在前三年的学校课程设置中,应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形成脉络鲜明、清晰的课程结构,每个岗位的课程模块要与实际工作中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无论基础知识还是专业知识,都要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以知识的有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解决实际问题当作学习的阶段目标,这样的课程结构才能够确保课程内容的按需设置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培养,达到“3+1”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后1年的顶岗实习中,学生可以把在校三年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企业进行项目实习,融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于一体。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在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的学习。因此,在实践内容的安排上,要特别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强化综合性设计环节。
以就业为导向、以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以构建适合我国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四、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1.通过该项目研究,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调研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希望构建起一整套能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的实践教学。
2.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为社会、企业培养真正需要的实践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通过该项目研究,可以大力提升一般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率等,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其他兄弟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调研分析,对近几年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对相关的企业和设计公司进行了调研、访谈,收集到了相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关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资料。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立,目前我系环境设计专业陆续建立有东莞亚欧装饰、苹果装饰和米兰大宅装饰等公司,主要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采取邀请有实践经验的设计师来校进行讲课、交流,学生分批进行实习的方式解决就业。同时在校外实习基地这一块我们还要加强建设,双方都需要有专项资金支持。在推行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度障碍,如采用了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培养方案,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量的计算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等。因此在推行新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时,学校应给予实践教学改革单位一定的自主权利,以便降低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实施的阻力。
★基金项目:湘外经院教字【2015】44号。《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