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高校考试管理改革的探索

2016-05-14 10:39李海辉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校改革

李海辉

[摘要]考试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质量休戚相关。考试通过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师生改进教与学提供了事实依据,进而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信息依据。科学规范的考试管理则是充分发挥考试积极功能的有力保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当前高校的考试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进一步深化考试管理改革,建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的考试管理体系,才能创建优良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考试管理;改革

考试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的《考功名篇》:“考试之法,合其爵禄,并其秩,积其日,陈其实,计功量罪,以多除少,以名定实,先内第(弟)之。”这说明考试作为一种测量手段,具有检查政绩、评判学业成绩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又逐步出现了科举考试、“在学考试”,考试也由“考官”逐步演变成“考学”。时至今日,各类考试仍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成效与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社会在发展,高等教育也必须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重视考试这一“指挥棒”,深化考试管理改革,建立能帮助学生提升素质,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考试管理体系。

一、当前我国高校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目的不明确.管理简单化

部分高校对考试管理认识不足,对国内外各种考试管理思路和方法缺乏必要的研究和学习,以致考试组织管理不规范,仅仅关注对考试过程进行管理,忽视了考前及考后管理。师生对考试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偏差,颠倒了教学和考试的重要性。翻在“考试分数高才是好学生”这一错误思想指导下,教师教学围绕考试进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势必导致学生不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积累,有的学生只是突击复习,甚至为了考试过关或取得好成绩而作弊。在这样的考试目标定位下,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偏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考试也发挥不了教学促进的作用。

2.考试形式单一.功能静态化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考试被异化。很多高校已经实施了“考试改革”,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了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和方法。但当前高校考试仍然存在着重知识、理论测试,轻实践检验;重概念、书面表达测试,轻创新运用检验等问题。考试多采用笔试形式,口试、论文、实际操作等形式运用少;多理论测试,技能、素质等考试少;多结果性、总结性考试,评价性、过程性考试少。习惯于用相同的尺度来度量不同的学生,这样单一化的考试只能体现学生的知识积累,不能评价教学质量,更不能评判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遏制了学生个性化、全方位的发展,更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3.考试内容设置不合理.结果片面化

当前,部分高校缺乏考试命题规范制度,没有对考试进行严格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缺少关于考试内容、范围、认知层次及考试难度的明确规定。考试一般由任课老师自行命题。很多教师缺乏教学测量方面的理论素养,在命题时并未按照教学大纲来确定考试目标,而仅是依靠自己的理解来命题,随意性较大。考试的内容往往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书本知识的搬抄,甚至可以在考前划重点,指定考试范围。这样的考试并不能反映个人的知识结构及综合素质能力。

4.考试后缺乏分析反馈.成绩结果化

考试是为了服务于教学,考试的目的是通过考试诊断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然而,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仅仅是考试分数,而对于答卷情况却不加以讨论和分析,考试失去了应有的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深化高校考试管理改革的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考试并非工具,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应试和应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也并不是考试管理的唯一客体,考试管理对象还应该包括教师、教学大纲,乃至学校整体。高校有关部门应转变思维,营造宽松和谐的考试氛围,让考试服务于教学,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要提升师生对考试的认知,教师要把考试结果作为教学的参考资料,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同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树立努力学习、获得真知的目标,培养健康的考试心理、良好的应试心态,正确认知考试,从思想上加强自我约束,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

2.运用多种形式,建立动态、科学的考试评价机制

丰富多样的考试形式和方法是新的考试观念在考试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促使传统教育思想转变的有效手段。高校的考试形式应该注重学用结合,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培养目标及不同检查评价的需要,灵活运用阶段考试、专题研讨、实地考察、实践笔记、论文答辩等形式。也可以将这些考试形式进行合理交叉组合,使考试更加灵活多样化。以笔者学院为例,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最终成绩由平时考核(50%)与期中、期末考核(各占25%)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的学习态度、随堂测试、分组讨论、演讲等部分组成,考核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占5%)、课堂表现及回答问题情况(占5%)、三次随堂测试(各占10%)及分组讨论参加课堂演讲(占10%)(课堂演讲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理解运用能力,通过课后分组讨论、查阅资料、课上分工配合进行演讲)。

3.健全制度.推行规范的考试管理

健全规范的考试管理制度不仅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高校要根据师资队伍、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考前教育、考试组织实施、考后成绩评定分析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考试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地指导考试管理工作。目前,部分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的考试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没有专门的考试组织管理机构,考试管理工作往往由教务管理人员兼任,只能忙于应付日常考试组织管理,难以做到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实施科学规范的考试管理。因此,高校应成立考试管理中心,负责日常考务工作,加强考试监督管理,处理突发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提高管理效能。

命题是考试的关键,规范的考试管理,更应该规范考试命题。应建立试题库,实施教考分离,改变任课教师授课、命题、阅卷“三位一体”式教学,避免考试之前教师划重点、考试考重点的现象,以促进教学考核的公平公正,确保教学评价的科学有效。命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反映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要兼顾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类学习,科学命题,实现考试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4.考后分析.加强考后管理

考试结束后,要严格实行统一阅卷制、试卷分析制,要制订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开展考后试卷评析,即跟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考试结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对任课教师而言,通过考后试卷评析,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而言,加强考后试卷分析,才能发现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为教师教学提供反馈,真正体现教学相长。

总之,考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也是重要的育人过程。加强考试管理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要因地制宜,改革考试管理机制,健全考试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试管理体系,才能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高校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