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贤相
摘 要:“创设悬念”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常见手段,更是一种艺术。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悬念、解释悬念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悬念的创设与解释要采用一定技巧,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创设悬念进行论述。
关键词:悬念 辅助教学 技巧
悬念是在小说、戏曲、影视等作品中,作者为了激活读者或观众“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表现技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精心设置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手段,可有效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悬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宫殿的向导。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创设了悬念后,学生就会对悬念问题产生兴趣,并渴望得到一个合理解释,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悬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他们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老师创设了悬念后,学生会在好奇心的作用下主动地去探索,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能主动学习。
3.悬念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问题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当老师创设了悬念后,不论是老师通过推理去解释悬念,还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获得悬念的解释,学生都能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
二、悬念创设的原则
1.适用、适度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悬念应遵守适用、适度的原则。适用是指教师创设的悬念应与教学内容相关。适度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教师创设悬念的频率要适当,不能过于频繁;二是指教师创设的悬念,在解释时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否则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失去创设悬念的作用。
2.适时、有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悬念还要遵守适时、有趣的原则。适时是指教师创设悬念要与当时的教学情景一致。有趣是指教师创设的悬念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
例如某老师在上等比数列课时,导入采用国际象棋的一个传说。传说国际象棋的发明人是古代印度的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舍罕王为了表彰大臣达依尔的功绩,准备对他进行奖赏,达依尔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照后一格子内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内的麦粒数的2倍的规律,放满棋盘的64个格子,并把这些麦粒赏给您的仆人”。国王觉得并不难,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这传说讲完后,老师创设了一个悬念: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这个悬念的解释就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三、悬念创设的艺术
1.课始创设悬念——抛砖引玉
悬念导入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以悬念提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可以通过“一条余弦定理夺走了十四条生命”的通信报道产生数学悬念:在某刊物上曾有这样一篇报道:在某前线,有一个班守卫着一个山头,当敌人的两个炮兵营扑向这个山头时只要求班长把敌人的位置报告给指挥部,敌人就会全部被消灭,然而焦急的指挥部只听见报话机里说“就在那个地方,就在那个地方”。指挥员火了:“把敌人的位置报告过来!”好半天数字报告过来了,指挥员进行复算,吓了一跳,要是按这个数字按下电键开炮击中的正是自己的兄弟部队,后果不堪设想。眼看敌人就要上来了,而这个班十四名战士竟全被余弦定理卡住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睁睁看着敌人竖起了炮口……一条余弦定理夺走了十四条生命!可悲啊,山上多了十四座不该出现的坟墓。像上述通过具体事件创设悬念,既提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中创设悬念——承前启后
在课中适当创设悬念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一些神秘色彩,以吸引学生,使学生增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和差角公式后,老师一般会举例说明公式的应用,以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某老师举例为:已知a、b、x、y∈R,a2+b2=1,x2+y2=1,求证:|ax+by|≤1。笔者作了一番说明并创设了一个悬念:今天我们要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证明它,如何证明?这个悬念的设置把代数与三角函数有机地联系起来。当学生在笔者引导下完成了证明后,笔者还继续给出悬念:这道题还可用哪些方法去证明?这个悬念的设置是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在课后能继续探究。
3.课尾创设悬念——余音绕梁
说书时一句“且听下回分解”,能吊起听众的胃口。在课尾创设悬念,同样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例如在上完三角函数倍角公式后,可创设悬念:在cos2α=1-2sin2α=2cos2α-1中,令α=θ/2,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课尾创设类似这样的悬念,能促使学生预习课文,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四、悬念解释的艺术
1.悬念创设后要留白让学生思考
所谓留白是指老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自动脑思考的时间,创设悬念后要给学生留白,让学生思考。像利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布计数原理解决概率问题的题目都不难,教师可以留时间让学生思考,若老师一面创设悬念一面给出答案,学生紧张与期待的心情还未形成就有了结果,这样会失去创设悬念的意义,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培养。
2.悬念创设后要引导学生思考
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有些悬念创设后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学生会很难独自解释。例如上述已知a、b、x、y∈R,a2+b2=1,x2+y2=1,求证:|ax+by|≤1。如何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证明它?面对这样的悬念,要学生用三角函数知识解释,学生很难把代数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老师要引导学生比较sin2α+cos2α=1与a2+b2=1,sin2β+cos2β=1与x2+y2=1,使学生明白sin2α与a2、cos2α与b2等同,sin2β与x2、cos2β与y2等同,于是可设a2=sin2α,b2=cos2α,x2=sin2β,y2=cos2β,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个假设代入ax+by,通过推理使学生得出这就是余弦函数差角公式。
3.悬念解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现代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悬念创设后,要让学生去探索去解释,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启发与提示,这样学生在解释悬念后才会产生获得成功快乐,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难,难在学生不愿学、不想学。因此想办法让学生愿学、想学是关键。釆用创设悬念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值得大家去尝试。
参考文献:
[1]赵文莲.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结尾初探[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08(6).
[2]林婷.课堂精彩源于有效生成[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0(5).
[3]廖普成.启发式教学法及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零陵学院学报,1980.
[4]宁国然.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与“启发——创造”?的教学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00.(作者单位:三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