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诊断为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接受保守药物治疗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和对照组50例(仅接受保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及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的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入院时颅内压及水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出院时颅内压及水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和对照组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后积极接受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配合有效的药物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还能降低并发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手术; 脑梗死;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13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7.074
颅脑损伤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有学者指出颅脑损伤患者在接受手术后,有5%~15%的患者会出现脑梗死的并发症,若不在第一时间抢救,死亡率高达60%以上[1]。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有积极的作用。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拟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诊断为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患者,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诊断为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损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钝物击打等,入院意识程度为中度昏迷、重度昏迷。患者均自愿参加试验,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接受保守药物治疗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和对照组50例(仅接受保守药物治疗)。研究组平均年龄(48.2±15.2)岁,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6.1±14.9)岁,男25例,女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原因、入院意识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颅脑外伤手术后出现脑梗死时,均接受保守药物治疗。具体为依达拉嗪、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神经,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硝酸甘油、醒脑静、血塞通溶栓、扩血管等治疗,并用降压药物进行降压[2]。研究组加用手术治疗,具体为:施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中保持患者肛温32 ℃~34 ℃,患者颅内压正常后,再行复温治疗。术中补充林格氏液、葡萄糖液,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3]。
1.3 观察指标
对比(1)两组入院及出院时颅内压及水肿体积。(2)两组入院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考文献[2],NHISS项目由凝视、言语、面瘫、肌力、步行能力5项组成,总分20分,分值越高,恢复越差。(3)两组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死亡率。(4)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记录项目为高热、躁动、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颅内压及水肿体积对比
两组患者入院时颅内压及水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出院时颅内压及水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53,P<0.05),详见表4。
3 讨论
3.1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为一项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有以下原因:(1)外力作用于患者脑部,使得脑血管出现破裂损伤,形成血栓;(2)在血管痉挛的基础上形成了血栓,导致脑梗死;(3)手术中未能彻底清理血液,使脑循环中凝血机制激活,诱发微小血管形成血栓。(4)术中未进行硬脑膜减张缝合操作,形成血管痉挛;(4)脑细胞水肿,压迫局部血管。(5)脱水剂使用后,脑细胞氧供应不足,导致脑梗死的产生[4]。
3.2 临床诊断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疼痛,局部神经定位症状,行头颅CT扫描后,会发现边界扇形分布的血管内有三角形的低密度影像。
3.3 外科手术优势及注意事项
外科手术具有以下优点:(1)彻底清血、止血,有效避免残留的血液激活凝血功能。(2)通过清除血肿,维持正常的脑组织血供。(3)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减轻血管痉挛。外科手术中要注意确保操作的精确性,充分减压;此外术中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等指标,以维持脑组织的血供[5-6]。
3.4 术后药物治疗优点
(1)积极进行血压调节,以缓解痉挛。(2)消除脑水肿,保护脑功能。(3)扩张脑血管,进而改善微循环。(4)减少缺血区域,建立侧支循环[7-8]。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后积极接受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配合有效的药物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还能降低并发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樊立林.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10(4):371-372.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3.
[3]陈宇,刘传杰,潘力,等.外伤性脑梗死 36 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4):239-240.
[4]高亚宏.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4):45-46.
[5]夏玲洋,金涛.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诊治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2,25(2):295-296.
[6] Wozniak M,Krzyminski T,Sadowski Z.Post-traumatic cerebral artery thrombosis[J].Neurologic I Neurochirurgia Polkas,2012,15(8):159-162.
[7]卢荣加,王建华,龚进.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9):102-103.
[8]赵昶.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90-92.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