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为学而教”的初中活力语文课堂

2016-05-14 17:48冯海红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情赏析语文课堂

冯海红

现代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阅读理解在中考语文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但现代文阅读教学却不尽人意,达不到“为学而教”的目的。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评价课堂优劣的标准也应该是学生课堂收获的多少。“活力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张扬个性,发散思维,绽放生命激情,从而形成健康上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语文课堂要深入分析学情,关注学生需要,精选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深入分析学情,精选教学内容

分析学情是老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备课时比较重要的环节。老师要了解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懂了,哪个问题还存有疑点,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地教学,才可以收获课堂高效。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阅读和理解能力有着较大的差距,为此,老师对学情的关注尤为重要。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总是先梳理文本中的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然后对着教学用书提出几个解读文章内容的问题,之后归纳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这是语文学习中的几个步骤,但是细化分解就明白,很多内容是不需要课堂细致处理的。

比如“一望而知”的内容,如果课堂上老师再安排环节学习,就是时间的浪费,久而久之学生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课堂调查发现,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大多是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如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是课下就应该自主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再梳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能够感觉到却说不出来的“疑惑”,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能够豁然开朗,这才是有深度的语文课堂。

所以,老师要精心研读教材文本,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中学不会的内容,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从文本的表层逐渐深入,实现学生与文本作者、文本人物的直接对话,读出文章的内涵。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活了,主体参与性更加积极,课堂便涌动着阅读的活力。

二、把握文体特征,凸显学科特色

文体特征是阅读教学前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学生了解基本的问题特征以后,可以从整体把握文章特色。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从文体要素入手,如散文则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根据六要素把握侧重点;说明文则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分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了哪些事物或者道理;议论文则要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最后得出什么结论;小说则要理清三要素。同一种文体,作者在表达时还会有不同的侧重,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文章“怎么写”以及“为什么这样写”。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律,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有的放矢。

如《济南的冬天》一课,应该是写景抒情散文,但是文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济南冬天的“响晴和温暖”。在学习时,我们要关注的是“语文的东西”,对济南地理位置不要过多探究,要把重点放在作者是如何描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等。这样,学生便可以超出文本内容本身的禁锢,从更高层次俯瞰文章,对文章进行更深刻的解读。

三、关注学生需要,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往往是平淡无奇的朗读语言文字,读着读着就不知心思飞到哪里了,这样的阅读学习是无效的。老师要设计有趣味性的赏读活动,把学生的心思拉回文本中,感受作者表达的情。语文教材大多数文章照顾到了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中往往可以透过纸面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老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到文中精选可以为学生与文本“搭桥”的词句,让学生注重“意”的体察,引导学生融合课内外经历,让语文学习变成有趣味的探索活动,发散思维,表达出不同的阅读体验。

如《社戏》一课的主人公与学生的年龄比较接近,文中“偷豆”的情节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赏读“偷豆”的细节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为什么“那夜的豆”最好吃。作者用儿童的视角去写童年生活,表现的是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拉近与作者的心理距离,自由讨论可以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欲望

阅读氛围的预设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产生“一读为快”的渴望。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去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创设情境的同时设置一个“中心问题”,然后根据中心问题的延伸,找到文章阅读的切入点。如果文章中有与学生经历相联系的点,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探讨中体验文章感情。

如《紫藤萝瀑布》一课的阅读,老师用大屏幕展示了一幅幅繁盛的“紫藤花”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灿烂”,从“赏析”的角度阅读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部分。学生扣准了“赏析”这个主问题,从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角度赏析了花的灿烂,然后由花及人,联系到文章的主题,感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中心问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图片上流动的“紫色的瀑布”给人一种震撼,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去赏析,体会生命永恒的主题。

这样的课堂,淡化了老师“提问”的色彩,由学生自主探讨,由文本的表层词句的理解到文章内涵的思考,学生在赏析阅读活动中逐渐渗透语文学习的规律,在独立阅读与合作探究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感悟文本传递的情感,养成良好的阅读感悟习惯。

五、听说读写结合,培养综合素质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对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从来就不是孤立的。所谓“言意兼得”一直是现代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中的字、词、句、段,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创新,既要学会“言”的积累,还要学会“意”的表达。在教学中,老师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在《春》一课的学习中,老师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文中对春花、春草、春雨的描写极为生动形象,老师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赏析文句,并模仿文中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赞美春天的话。学生在诵读文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感受春的气息,表达自己的感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文章,总要表达自己的感情,老师要引导学生更深刻挖掘文本传递的信息,并进行自我表达,迁移能力。

《背影》一课表达的是浓浓的父爱,但是作者却始终没有正面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每一次的流泪都是背着父亲。由此可以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是否细心地感受过父爱?阅读本文以后,用特别的视角去发现“父亲的爱”,如果说不出来,可以写出来。这样,学生可以由文章中受到启迪,从文本走进生活。

总之,构建“为学而教”的活力课堂,就是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精选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阅读思维,激发学生阅读欲望,融听说读写为一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灵活自如驾驭语言文字,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①吴莉:《如何构建开放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年07期。

②张玉香:《活力课堂,高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师的激情艺术》,《课外语文》,2014年22期。

③黄燕萍:《巧借课外材料,构建活力语文课堂》,《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年11期。

[作者通联:江苏如东县苴镇新光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情赏析语文课堂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