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族文化传承

2016-05-14 03:10次里卓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对策学校

次里卓玛

【摘 要】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民族文化传承是不可忽略的工作,集中办学后应更加注重发挥学校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最佳场所、学生作为最佳主体、教师作为最佳群体、教学作为最佳方式、校园文化作为最佳环境的“五个最佳”作用,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新一代合格人才。

【关键词】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对策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地处滇、藏、川三省(区)结合部,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并存,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民族文化资源深厚丰富。尤其在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德钦县要建成“旅游文化精品县”,充分发挥当地生态优势和社会和谐的有利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就成为了德钦县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工作者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对当前学校传承民族文化教育的分析

德钦县在2012年全面实现集中办学后,点多面广、分散办学的历史局面得到了扭转。由过去的200多个校点,调整为4所完全小学、1所初级中学。通过教育综合改革,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传承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受到了影响,这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无疑成了一块“短板”,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将会带来缺憾。

历史上,德钦因地处茶马古道,南来北往的各民族商旅在此留下了以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多宗族和谐共存的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德钦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涌现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艺人。人们常说,德钦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德钦民间蕴藏着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瑰宝。

集中办学之前,学校分散在雪山峡谷的村村寨寨,老师和学生能随时随地接触到民族文化的地气。在学校所在地周围社区群众和民间艺术的熏陶下,民族文化自然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而学校自觉地把传承当地民族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寓教于乐,像德钦江坡的弦子舞、奔子栏的锅庄,傈傈族的阿尺木瓜等集体歌舞,成为各个学校学生喜爱的课间韵律操等等。学生从小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受到了民族文化熏陶,对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集中办学后,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公平教育的目标基本实现。但因学校集中办在乡镇或县城后,实行封闭管理模式,客观上形成了学生与社会、家长、本民族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少,加之学校难以配备传承民族文化的专业人才,学生缺少接受民族文化传承的氛围,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将对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对策

(一)使学校成为传承文化的最佳场所

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程度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倡导和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无疑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最佳选择。一方面,文化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引导学校在发挥整体育人作用的同时,注重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从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学校有明确的要求。作为学校,应当在学校教育工作的计划、安排中,有具体的目标、内容,组织落实方式,纳入整体的学校教育工作中,真正使学校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场所。

(二)把学生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主体

首先,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与接受意识性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知识的增多,学生能越来越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并对学习活动的集中与指向程度逐步增强。第二,学生普遍对民族传统文化感到亲切与自然,充满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凭借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克服困难与障碍,保证学习活动的连续和层次性,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深化、升华。第三,学生学习和接受民族文化模仿力强,反应快,创造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与接受民族文化的过程,常会不拘一格,善于反思,常常敢于打破常规,有所创新。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广泛持久的传承,还可以发现并培养出卓有特长的民族文化优秀人才。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最佳群体作用

目前,在民族地区的学校里少数民族教师已成长为教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学校领导到教职员工,大多数人对民族文化传统是非常熟悉的,各校都有一些教师在民族民间文化方面具有特长。当然,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种社会群体的努力,像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演出团体以及影视等,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我认为,教师依然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主体。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大多数教师把在教育工作中传承民族文化,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一方面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能把传承民族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能有意识地正面引导学生学习和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优良道德和优秀文化,以全面实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自觉地摈弃一些不良因此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群体文化知识水平、职业素质、教育和组织能力相对较高,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相对较强。因此,教师是在教育工作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群体,应当充分依靠并发挥这个最佳群体的作用。

(四)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

学校的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组织方式有班级、年级、全校的不同活动,有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小组活动等等。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体现着教育性原则。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一方面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方式,实现传授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实现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教师有意识地把民族文化知识引进教学内容,把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容引入班级、课内外的文化活动之中,可以让全体学生乐有所学,学有所获,帮助学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功效。德钦县各个学校中,先后组织起的校园艺术团、大型民族舞蹈表演。因此,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

(五)校园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环境

如何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体现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我们需不断探索的内容。一方面,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园网、走廊过道,都应建立起介绍民族文化的内容、栏目、标牌,形成浓厚的民族文化教育氛围,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熏陶、启迪。另一方面,要注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感恩品质,增强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美好家乡的思想道德情感。把中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的浓厚兴趣,引导到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参与上来,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育工作中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民族和地区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普丽春.论学校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现代教育与研究,2010.1

[2]《德钦县教育志》.德钦县教育局,2010.6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对策学校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