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
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碰到某些学生存在以下“课堂问题行为”:
“退缩型”学生:少举手、怯问答、得过且过;“疲惫型”学生:疲乏样、病态状、精神不佳;“自我型”学生:自做事、乱涂写、埋头不听;“滑头型”学生:爱讲话、出怪调、动作滑稽。
这些行为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改变学生以上课堂问题行为,提高教学效率,以下几个小技巧不妨用用:
一、应对“退缩型” “疲惫型”孩子的措施
1.多让孩子角色表演,体验成功
“退缩型”孩子胆小自卑,安于现状,他们好像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因此,精彩有趣的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环节,最好多给他们机会,哪怕他们合作得不够到位,也不要计较,不要心急。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半截蜡烛》剧本好理解、好演绎。因此,在这节课上,班里“退缩型”的孩子基本被我一一请上台,按里面的角色每组六人。在我的指导下,想不到这些孩子对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三个德国军官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周旋,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的情节演绎得很生动,其动作、神态、语言很搞笑,就连三个小配角——德国军官(一个少校、两个中尉)的神情、语言也演绎得不错。精彩的课本剧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学生在随后布置的随堂作业《难忘的一节课》中写了自己在这一节课中表演的心情、表演的情节与感悟。
2.多让孩子朗读或回答,锻炼口语
欲变其身,先变其口。“退缩型”孩子不积极举手发言,有时连回答的声音也如蚊子,老师、同学常听不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根据课堂现状或教学情况,多请他们朗读,多留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答,锻炼他们的胆量,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哪怕他们的朗读缺乏感情,哪怕他们的回答语无伦次或是“错误”答案,甚至文不对题,教师也不应完全否定,应从学生的朗读或回答中找出闪光点,恰当点拨、适时引导,给予赏识性和期待性的评价,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
“你读得很认真,如果……会有更好的效果。”
“今天XX同学能抓住不同人物的语气读,有感情,赞一个!”
3.及时维护,保护孩子自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退缩型”孩子大都不善与人交流,在同伴眼里是“丑小鸭”。有时孩子间不当的言辞更会让他们雪上加霜,导致他们课堂上变得更拘谨、更扭捏。因此,老师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维护,让他们恢复信心,树立勇气。一次及时的维护可拯救课堂上“退缩型”行为孩子的自尊,能有效纠正“退缩”的课堂行为。
4.给予温馨关心,调整状态
当然“疲惫型”的孩子有可能本身就存在身心问题,也有可能是装出来的。一旦发现,教师应趁互动时悄悄走过去,俯下身子,轻声问:
“病了吗?今天不舒服吧?”
“你还好吗?”
……
这关切的一问,让孩子相信教师是真的在乎他们,此时生病的孩子会告诉缘由,我们则要进一步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让他们休息一下,喝口水,病情较重的要及时联系家长将其带回家休息。当然,那些无病却又漫不经心且呈“疲惫状”的孩子在我们的温馨的关心下,也会挺直腰板,调整状态,认真听课。
二、对付“自我型”“滑头型”孩子的措施
“自我型”“滑头型”孩子主要是没有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课堂,面对他们,教师千万不能不闻不问,放弃不管或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或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这样做会适得其反,激化矛盾。如何略施技巧,让其更好地调整状态?
一个眼神的交流。走到他们旁边,静静看他们几秒,把要告知的言语、思想感情传送给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不对,从而专心听课。然后我会安静离开,继续讲课,既不影响该孩子,也不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活动。
一个动作的暗示。 走到他们面前,用指尖轻轻地敲他们的桌子两三下,或突然停在他们身旁几秒,或突然中止讲课等,这种动作的暗示促使学生有所觉醒,停止不良的课堂行为。
一种语气的变化。悄悄来到他们身旁,变换教学语调,以轻声细语的柔情及激情澎湃的语调凝聚孩子的注意力,带动孩子走进文本,走进孩子心田。使学生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在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这“弦外之音”可促进他们发现自身问题。
当然,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情感教学,积极情绪(耐心倾听、始终微笑、教学语言幽默睿智等)也会感染学生,促使他们不知不觉控制自己的问题行为。
三、结语
总之,面对“课堂行为问题”时,只有以生为本、巧引善导、情感教学、科学评价、适时赏识,孩子的课堂问题行为才会得到有效改变。课堂的主人——学生,才会在整个课堂中表现出持久的兴趣、投入与热情,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延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