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娟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事关社会的发展、事关大学生个体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应针对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人文关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1]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都在强调的一大亮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精神资源,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路径能够为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建议,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内涵及发展
人文关怀最早是出现在《易经》中,人文关怀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现今的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注重人的精神追求,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需要,党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并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把两者的有机结合,从实际出发,把握客观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和个性化的特点,切实解决大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内心困惑,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工作实效。
二、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理念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实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需要理论的指导和理念的更新。这就要求高校在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这方面提出有效的方案,在思想和理念方面进行转变和优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为此,必须从观念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彰显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诉求,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实质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成效,就必须尊重人、关注人,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平等观念。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是做“人”的工作,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平等待人的原则,要改变传统的以灌输的形式传授学生知识,老师要去主动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形成师生平等的理念,以此建立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其次,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大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独一无二的,對个性的尊重是高校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也是高校进行教育的出发点。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健康真正的健康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境的不同而采取具体的方式与方法,使之更协调、更合理。”[2]高校要坚持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每一个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加强,同时也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教育。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对策
(一)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环境
高校要营造新时期精神文化引导氛围,推进管理方式的创新,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整合教育资源的优势,协同工作队伍的力量,加强载体信息的交流,建设浓厚的大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凸显教育管理水平,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加强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督导,保障大学生的权益。在高校中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将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与实际结合起来,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个方面。在教育大学生的基础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关注和引导上充分体现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大学生全面发展与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注重工作的切入点,密切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解决大学生思想的困惑和实际困难,以符合客观实际和信服的工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二)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交流渠道,建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交互机制
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交流是高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表现形式。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助传统的师生交流平台,如通过开展师生座谈会、心里沟通与辅导等沟通渠道,了解学生需求及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现在是个网络发达的时代,网络这一新的媒体是一个重要的平台,要对大学生施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网络博客、QQ群、微信群、微博等快捷的沟通渠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教育平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健康真正的健康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境的不同而采取具体的方式与方法,使之更协调、更合理。”[4]。要真正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和谐的大学校园生活,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学生在这样的时代下都有着很鲜明的个性特点,比如求知、求新、求真、求个性发展的鲜明特点,最突出的一个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人格和精神方面。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与时俱进的社会中,他们对自己在学习方面和生活中充满了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往往充满自信,在对事物的要求上也要有更多的发言权,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各种问题和战胜各种困难;在精神层面,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认识事物都有独特的思考,他们都喜欢挑战自我,在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过程中充满好奇心,自觉的对事物进行鉴别、比较和思考。他们常常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的认识,而要去刨根问底,探究其实质。这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他们的要求也会大相径庭,他们的思想千差万别。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家庭条件及他们所处的学校环境不同,在个性差异的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速度上也有明显的不同,进而形成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情区别。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对大学生的共性进行整体的把握,还要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尊重每个大学生的人格,研究每个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高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价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黄蓉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8-139.
[3] 耿俊茂.基于协同理论的专业教学中道德行为引导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4] 黄蓉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8-139.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