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 王凡
摘 要: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在不同的时期,很多学者都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有许多不同的论述。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看似是一个简单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是许多人尤其是学者常常萦绕于心头而无法回避的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完整认识:人的本质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它基于实践,体现了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它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根据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实践
一、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思想渊源
任何哲学理论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社会的经济决定的,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在独特的时代背景下也具有它自己的思想渊源。
1.1 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传统的哲学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思考人的本质时,大多把人的本质理解成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在黑格尔看来,人的主要特征在于人的自觉的活动方式,即劳动,这一思想对马克思有很大的启发。然而,黑格尔把自我意识看作人的本质,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他的历史观是超历史的抽象的一般哲学。黑格尔在人的本质观上,认为劳动是人的“理性”的产物,并且强调了理性在劳动中的作用,这一思想是具有合理的因素。但是,黑格尔仅仅把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看作理性的活动,这就从根本上歪曲了劳动的性质,因此黑格尔没有正确揭示人的本质。但他的思想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肯定的。
1.2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首先是批判了黑格尔的神秘主义的绝对精神论,在他看来应当把人的根本还给人自身,彻底抛弃绝对精神。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是理性化了的宗教,是思辨神学,从根本上说它和宗教一样都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在费尔巴哈看来,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但存在是从自身并且通过自身而来的,存在并不来自于思维,存在只能为存在自己所产生。费尔巴哈认为,存在的本质是自然的本质,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可以理解为自然的本质。他试图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探讨人的本质,把“社会性”看作人的本质。但是,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也存在着缺陷,费尔巴哈从人的“完整性”来揭示人的本质,这是有其合理性的。关键在于,他没有把人的实践活动看作人的本质完整性的基础。
1.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探讨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过程而逐步深入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以及人的劳动出发,作了不同于以往的论述。马克思指出,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但是,人又不像动物一样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直接呈现出来的对象不是人的对象,直接地、客观地存在着的人的感觉也不是人的感性及人的对象性。人的感性、对象性是在劳动中产生、实现和得到证实的。因而,人是人的存在物,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是类存在物。在标志着其唯物史观正式确立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开始从人和人的社会关系方面来揭示人的本质,明确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仅仅创造了人,而且使人的生产活动有别于动物的生产活动,是人在保持自然性的同时,又具有了社会性、能动性。
二、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内容
2.1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一开始就是以劳动和实践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从而与动物区别开来,这种区别的体现就是人有自觉性和能动性,这是人的本质的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使人在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生产实践中间接的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也生产了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而这种思想和思维又进一步指导人们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改善和创造自身的生存条件,同时,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自己的本质。
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马克思发现从人的类本质出发去说明社会现实中的非人现象,虽然有其理论根据,但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显然无法说明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历史。由于这一矛盾,马克思首先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做了初步的探索,从《神圣家族》开始,他的思维方式发生了一个根本性转变,从实践出发、从人的现实存在出发,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来说明现实及现实中的人,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同时也科学地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2.2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的十一条提纲中,涉及人与宗教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本质问题、人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等等,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费尔巴哈在某些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哲学的中间环节。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这时马克思就已经应用唯物主义来理解人类社会了。由于人是社会存在物,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联系也是复杂多变的,而且整个人类社会呈现出一种加速度前进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的活动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变动性也越来越快。因此,只有对人的一切社会关系作历史的全面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部特性,把握人的真正的本质。
2.3 自由是人存在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从自由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自由是衡量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从自由与人类发展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来看,自由具有最高的价值。这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的特征可以体现出来。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人——自由的人”,而社会则是 “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强调了人的发展是个性的自由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的理想所在,而实现人的本质的充分展现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在继承、批判、超越以前思想家的人的本质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我们研究探讨人的本质问题,是为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适应当今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集中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和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更加升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和重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升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宗旨。通过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正确理解,有利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科尔纽.马克思思想的起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陈先达.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庄福龄主编.马克思主义史(1-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陈启能.马克思主义与人的研究[J].哲学原理,2007,(8).
[6]隋秀英.试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解答[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1).
(作者单位:云南大學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