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
摘 要:1800年以来丹麦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虽然其中遭受了战争的折磨,但是总体来说是前进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把整个欧洲国家演变为欧洲民族国家,又反过来把这些民族国家从农业社会推进工业社会。专制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与此同时,因为战争,政府的财政陷入严重的危机,丹麦以往的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已经消失了。本文从研究基本历史的角度出发,总结分析丹麦经济发展历史,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关键词:工业革命;农业改革;战争
一、 丹麦的双重革命
19世纪上半叶,丹麦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1815年,丹麦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分水岭。一是拿破仑战争结束;对于丹麦来说,它是拿破仑战争中最大的输家。二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从英国发展蔓延到丹麦,它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并且使人类从农牧民转变为无生命驱动机器的操纵者。
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丹麦,18世纪飞速发展的经济繁荣景象消失了,丹麦陷入了经济危机,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被迫将挪威割让给了瑞典。这一割地,使丹麦王国一下子就变得小了很多,从一个多民族国家变成了只有两个民族的国家。在战争的早期,哥本哈根还是一直保持繁荣的景象,对过往船只进行收取费用,使大量财富落入丹麦的海运公司或商人手中。然而直到1807年,哥本哈根被英军完全占领了,哥本哈根原有的繁荣的海运贸易被摧毁了。政府的无能也表现在1813年宣布自己破产,而且是以“关于财政状况变化”的法律文件发布的,后来就被称为“国家破产”法令。同时,商业的发展也不容乐观,商品的价格大幅下降,粮食价格也受到影响,而且一直保持下滑的态势,丹麦出口的粮食也减少,这就使丹麦不得不回到以往的自给自足的经济。
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之所以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格兰,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所以在欧洲和北美洲轻而易举地实现工业革命,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许多与英格兰社会相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当然丹麦也是包括在其中。人口增长的压力成为农业社会逐渐改造为工业国家的关键因素。尽管政府在农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挣扎,作了全面强化和现代化改造,但是对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仍然是无力回天。大量的农村青年在农村找不到工作,就进入城镇,为城镇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并最终进入迅速扩张期。在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丹麦工业的主要部分是制酪合作社和屠宰厂,同时食品和饮料工业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都充分说明农业在丹麦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另外一个使丹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丹麦的位置接近海上主要航线。这有利于发展冶金工业,也包括造船的发展。
二、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丹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致命性影响在一块狭小的领土上——比利时和法国。丹麦保持了中立,所以在一战中只是受了轻微的伤害。在大战之前,丹麦居民也着实恐慌,囤积货物,商家乘机哄抬物价,造成全国物价普遍上涨。虽然丹麦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影响,但是间接影响还是出现了。中立的丹麦也因实行封锁和正常供应中断而受损失,战争导致正常的消费水平大大降低,并由于减少了资本积累和生产性资产的储备,从而削弱了生产潜力的增长。1917年战争形势更加恶化,英国禁止丹麦货物进入英国市场,同时又封锁原材料进入丹麦。这对丹麦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煤炭进口少了三分之一,工业生产就被迫停顿了。接着就是丹麦国内大规模的失业,物价暴涨,大多数消费品严格供应,整个丹麦的发展几乎停滞了,国家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
1918年一战结束,虽然战后是一个政治上不稳定和国际合作程度相当少的时期,但总体来说,欧洲各国的经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情况并不是那么糟糕,丹麦相对于参战国更是好之又好。政府采取措施对粮食合理公平分配给穷人,经济开始慢慢的恢复。1919年颁布了土地改革法,改善了那些没有参加工会的农业工人的境遇,也废除了地主因其地产而享有的特权。总体来说,丹麦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慢慢走向稳定。土地改革还使社会民主运动在农村里站住了脚跟,因为在人多势众中的小农在此次土改中获得了利益,这群人开始支持中间党“社会自由党”,从此,中间立场就成为丹麦政治的基础。1920年社会自由党政府被国王解散,社会民主党人以温和的改良政策赢得大多数选票在1924年,成为全国第一大党,取得执政党地位,一直持续到2001年大选。
1929—193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把二十年代的扩展带向结束,这次危机虽然起源于美国财政破产和需求下降,但对欧洲来说有强烈的影响,当然,丹麦也包括其中。真正这场经济危机对丹麦造成巨大伤害是在1931年,丹麦出口到英国、德国的农产品的价格暴跌,农民为了减少损失,就增加生产,然后结果却是相反,损失的更加严重了。农业上的问题慢慢扩展到商业、工业上,城市失业率上升,许多工业企业被迫停顿。1933年,政府开始在丹麦实行广泛的改革,正是这些改革是丹麦安全渡过了经济危机。随后几年都安全平稳度过了,直到1940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这种平衡。丹麦仍在这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了中立态度,丹麦在战争中受伤害较轻,但真正从战争和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丹麦至少花了十几年。
三、1945年以来丹麦的发展和变化
二战的结束,丹麦农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农业被迫进入第三个大规模改组阶段,机械化变得必不可少。在正常的年代,丹麦农业面积增加很快,1938年达到330万公顷,到1976年,农业面积只有290万公顷。减少的农业面积大多被用于建筑物、道路、飞机场、航空港和运动场等。丹麥的农业人口在二战后的100万减至1976年的35万,农业人口的比率大大的降低了,并且在后来的年代,农业人口数目还在持续降低。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设备也使从事雇佣工人的人数减少了,人数虽然减少,但是生产量却大大的提高了。造成每人的生产量增加和农业劳动力减少的另一个原因,是劳动力在继续不断的重新分配。专业化的发展在农场方面也体现了,农场主将愈来愈多地将专业农活交给专门企业单位承包。农业机械化、工业化飞速发展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丹麦,因为农业机械化、合理化释放出来的多余劳动力而使丹麦的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从事产品开发、销售和管理的工人越来越多。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一样的,是通过生产设备自动化和现代化生产设备的投资实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丹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生产的发展,丹麦已经变成一个富裕的国家。
1949年丹麦加入北约,1973年1月1日,丹麦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农业政策适用于丹麦农业。欧共体把所有出口市场都整合在一起,对丹麦的经济增长十分有利,同时也对丹麦福利国家的延续十分重要。1993年,经过丹麦公民两次投票才同意加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但是不参加欧洲统一货币、共同防务、共同治安和欧洲公民。1994年“欧洲共同体”更名为“欧盟”,这更加密切了成员国之间的合作。20世纪90年代,柏林墙的倒塌是丹麦与世界及世界的经济更加接近了。
四、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逐步从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但是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促进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挥在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丹麦出现了规模空前的科技革命高潮,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过程、劳动组织以及企业管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正式由于有了这些变化,才把丹麦的经济推进到下一个高峰,经济发展了的丹麦,就开始对公民的公共服务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建设福利丹麦。
[参考文献]
[1](丹)克努特·J.V.耶斯佩森著.丹麦史[M].李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丹)P.H.克拉德森著.丹麦的农业[M].黄洪涛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3]李占五,吴强著.北欧市场经济[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
[4](意)卡洛.M.奇波拉著.欧洲经济史(第三卷).吴良健,刘漠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5] (意)卡洛.M.奇波拉著. 欧洲经济史(第五卷)吴良健,刘漠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