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有效性与道德性融合的教学质量观

2016-05-14 20:38郭绮菁
亚太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道德性质量观有效性

郭绮菁

摘要:在教学有效性和道德性的关系上,笔者认为新课程教学呼唤有效性与道德性融合的质量观,并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选取有效性和道德性融合的教学方式两大方面来提出几个教学建议。

关键词:有效性;道德性;质量观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66-01

一、 有效性和道德性的关系

(一)“有效的”教学不一定是“道德的”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效率,人们企图借助技术理性的力量和用科学管理的原理来提高教学效率。从关注学生获得的知识总量与学习形式,到逐渐关注知识获得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学习效率),这已逐步地偏离了教育本体的价值取向。[1]教育改革的方向逐步转向追求效果最大化和效率的最高化,教师苦于计量耗费了多少时间去获得多大的教学成果。最后,量化的教学评价应运而生,应试化教学得到强化。

诚然,传统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是基于工具理性,它侧重追求教学结果,而非教学过程,因此这种有效的教学只能是工具性的、非道德的教学。

(二)道德性是真正的有效性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从理性基础角度来讲,有效性是基于工具理性,道德性是基于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是指能够计算和预测后果为条件来实现目的的行动;价值理性是指由对价值的绝对确信所驱动,更为看重行动本身的价值。工具理性强调功利性,注重对外在的目标追求。[2]

有效教学侧重工具理性。通过对有效教学的技术性和量化研究,教师只需要套用教学模式,就可以完成 “有效的”教学。但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大大消减了教师教学个性对教学的创造性作用,教学收获了高分数,但学生却失去了学习兴趣。[3]因此,过于强调外显的教学效果,忽视了真善美的做法是与教学的本义背道而驰的。对于教师而言,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教学技术上的合理性,而是教学价值的吻合度。总之,只有保证教学的道德性,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 新课程教学呼唤有效性与道德性融合的质量观

近年来,很多学校围着教学效益、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而转。在相对弱化教育的道德性的教育下,学生成为了工具化人才。在这种教育质量观下,教学无疑忽视了教育之于人的意义,是一种不道德的、不纯粹的教育活动。

教育是使人之为“人”的事业,以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价值导向。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导向呼唤有效性和道德性的融合的教育质量观。有效的教学是基于工具理性上培育人的技术才能,而道德性教学是基于价值理性上的,用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教育活动。笔者认为,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并不是在有效性和道德性中作出取舍,而是对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因为脱离有效性的教学,会使学校教学活动与社会的现实需要偏离;脱离道德性的教学,会削弱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功能。因此,新课程教学呼唤有效性和道德性融合的质量观,从而推动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 有效性与道德性融合的质量观对教师的启示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树立以下三个意识。

首先,要树立生命教育意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教师要有生命意识。生命是平等的,要平等善待每个学生;生命是独特的,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生命是富有创造性的,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总之,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是否能幸福成长,是否能掌握知识技能,是否能成为一个更有修养的人。

其次,要树立自然教育意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我们不应该用大人的模式去教育儿童,而要顺应儿童的天性的发展。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老钟的儿童。

最后,要树立学生意识。相对于“非学生”而言,学生具有向师性的心理特征。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教师在学生的人生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洛克认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所造成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因此,教师不仅要认识到为师者的重担,不误人子弟,而且要将“育人向善”作为人生追求。

(二)选取有效性与道德性融合的教学方式

在选取教学方式上,教师要选取合乎教学规律的有效方式和合乎道德的教学方式。有效性与道德性融合的质量观要求学习方式要体现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意义性、交往性、体验性、问题性、创新性。针对现存教育问题中师生思想交流浅层化和情感体验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更为注重对话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

一方面,要注重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意味着师生间的互动是双向建构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对话式教学。第一,建立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提高自身的对话能力和对话技巧。第二,引导沉默者参与对话,鼓励“静观者”敢于发言,教导活跃者学会聆听。第三,优化对话内容和形式,使对话的主题具有可辩性、对话的方式具有多样性。第四,从对话规模、时间控制、情绪控制、规则设置上来营造合理的对话环境。

另一方面,要注重体验式教学。体验性强调身体性参与、直接经验和感性因素。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体验式教学:第一,开展有德性的实践活动。这里既包含德育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活动,又包含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沙龙,还包括群体性活动,如团日活动。第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参与到各种教育活动中。第三,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真情和激情去演绎教学内容,因为在没有真情的课堂里,师生是无法产生情感的共鸣的陌生人;在没有激情的课堂里,课堂就如同一潭死水,课堂教学方式便会成为生硬灌输的无效、不道德的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万海.以善致善:教学道德性论题的儒学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2011(03).

[2]安心,刘拴女.呼唤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质量观[N]. 中国教育报,2011-08-22(007).

[3]余文森. 有效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06.

[4]傅树京.教育应给予学生快乐、价值和希望[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2).

猜你喜欢
道德性质量观有效性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胡塞尔视域下王阳明心学中的“意”之研究
教育是一项道德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医院要树立全面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省思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