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姗姗
摘 要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都有着极大的可开发潜能,为了落实环保理念,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提倡废旧材料的再次利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创造能力,构建低碳环保的小学美术手工课堂。
关键词 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废旧材料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121-02
1 前言
“环保低碳”是当前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为了共创人类的和谐社会,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这一理念的贯彻实施刻不容缓。随着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带来的各种灾难性的后果的出现,人们对于环保低碳这一理念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怎样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的材料来进行艺术创作,不仅能够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2 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美术手工课上,学生都是利用教师分发的手工工具来进行制作,使用一些硬质卡片,按照上面的图案和步骤来进行操作,操作过程比较简单。长期以来都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进行的,这样的美术手工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探索全新的教学形式。目前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将教学与环保联系在一起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从小学生抓起,贯彻落实节能环保的理念。在美术手工制作中完全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的材料来制作出精美的手工作品,这些可能是学生之前没有尝试和接触过的。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手工制作的材料仅限于教师分发的这些成品,对于身边的废旧材料并没有留心观察或研究过,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通过巧妙的制作和利用,依旧可以大放光彩,继续供人们使用或是欣赏,发挥材料应有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先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然后将成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手工制作的神奇,可以变废为宝,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可供娱乐的小物品。如利用最常见的矿泉水瓶,剪掉底部,然后保留瓶盖和瓶口的部分,瓶子呈现出漏斗的形状;接着将漏斗状矿泉水瓶的边缘剪成细密的条状,再将塑料条向外按压,这样一来,形状就像是羽毛球。教师将做好的羽毛球展示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检验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学生利用教师制作的羽毛球进行游戏,自然就会对制作的方法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借此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以及废物利用的意识。
3 进行有效方法指导,让学生体验艺术美
要想将废旧材料变成有实用价值抑或是有观赏价值的物品,是需要创作者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变废为宝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单单的成果展示,要让学生真正融入创作过程中去,才能够体会到将废旧物品变成具有价值的全新物品的成就感,并且能够体验到艺术创作的神奇和美感。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教师要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利用身边一些常见的废旧物品来进行手工制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进行方法的指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有限的,需要逐步培养,因此在制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制作方法,学生才能够逐渐体会和领悟其中的要领,面对其他废旧物品的时候也同样能够利用这一方法来进行手工制作。教师适当地进行方法的点拨和指导,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去实现手工制作,并且感受和体验其中的艺术之美。
雪糕是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爱的一种清凉解暑的食品,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雪糕棍。雪糕棍是木头制成的,大小形状基本上差不多,人们在吃完雪糕之后就随手将之丢弃,没有考虑过它的持续利用价值。每吃掉一根雪糕就要浪费掉一小截木材,统计下来将会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充分利用这一废旧物品也是环保的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见过斗养蛐蛐的笼子,编制得很精美,一般是用高粱秸秆编制而成的,其实利用雪糕棍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首先,教师让学生将收集来的雪糕棍清洗干净;然后开始示范教学,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来进行编制,通过前后的交错和搭叠,能够将这些雪糕棍固定住。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对操作技巧进行分析指点,让学生能够亲手制作出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见证变废为宝的过程。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物品,学生心中也会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
4 组织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手工制作主要就是通过一些动手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力的形成与后天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堂活动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制作,发挥自身的能力,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可以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根据某个主题来进行手工制作,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完成任务,达到主题的要求,充分开发动手制作的潜能。让学生去思考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笔筒的主题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制作出形形色色的笔筒,将废旧的材料转变成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物品。材料的使用不受限制,制作方法不受限制,只需要按照学生的意愿来进行制作就可以了。有的学生可能会利用矿泉水瓶和废旧的报纸来制作笔筒,只需要保留矿泉水瓶的底部,然后在外面以及内壁上粘贴上废旧的报纸就可以了,制作的方法比较简单。还有的学生选择易拉罐作为材料,由于具有一定的硬度,所以制作过程相对比较困难一些。学生要想办法克服,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出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笔筒,还可以在笔筒外面增加一些有创意的小装饰,一些简笔画或者是小的贴纸等,让手工制作变得更加精美。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 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废物利用其实也是一个创意开发的过程。首先,学生在脑海中要对这一废旧材料有清楚的认识,产生再次利用的想法,朝着什么样的方向来进行制作,完成之后的价值等,都是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说手工制作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越是创造力强、想法新颖的学生,越是会制作出意想不到的物品,能够将一些最不起眼的废旧材料充分利用起来,实现资源的彻底利用。
在美术手工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创新活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可供利用的废旧材料,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改造以投入使用,培养的创造能力。比如,一些学生可能会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糖纸,这些糖纸通常被当作最没有价值的垃圾随意扔掉,但是有的学生觉得这些材料是可以利用的。找到一些生锈或者是坏掉的曲别针以及针线,将五彩的糖纸紧紧地包在曲别针上,就会形成一个个椭圆的柱状物体;然后用线连接起来,连接成多条,就可以做成五彩的门帘。这一想法非常有创意,利用最平凡简单的材料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体现着学生很强的创造能力。
6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开发价值是非常大的,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这些潜能。在美术手工课堂中贯彻变废为宝的理念,将环保观念落实到手工教学中来,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敏华.创新废材低碳手工:小学美术手工课中的低碳创新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8):21-22.
[2]顾美华.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谈谈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4(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