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博文
摘 要 为了探究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联,在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构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因子分析法验证假说,结果表明承诺与信赖、联盟预期、关系资本、利益分享以及市场结构、市场竞争、政策法规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其中承诺与信赖、联盟预期、关系资本、利益分享为主要影响因素,技术支持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可为中国—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关键要素管理与控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7-0025-06
一、引 言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Cross-border Agri-food Supply Chains,CASCs)是指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框架下,围绕果蔬、水产、谷物等中国出口(东盟)农产品展开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的运作,将生产(种植或养殖)、加工、储运、分销等环节的参与成员联接而成的一个具有利益关系和整体功能的网链结构。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零关税引发的跨境农业合作和流通产业变革的到来,无论是西南地区涉外涉农企业还是内陆腹地涉农涉外企业都在积极部署,力争提升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和东盟市场竞争力。对我国而言,在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作为具有鲜明出口导向或目标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代表了我国涉外涉农企业市场拓展的重要方向,其关系稳定性也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商学界的普遍讨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具有不稳定性、松散性、动态性等特征,是一项多主体(成员)参与、多要素约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内外部多因素的影响和综合作用。因此,识别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明确不同因素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和作用路径,对有效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和提升跨境农产品流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国内外文献,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而学术界对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关注却催生了很多研究成果。①内部因素之承诺与信赖。有学者认为承诺与信赖是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如Yang 等[1]指出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维系离不开成员间彼此信赖;霍宝锋[2]提出成员间承诺及信赖是保持供应链关系稳定的基础;陈耀和生步兵[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承诺与信赖对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直接影响。②内部因素之联盟预期。丁宁[4]提出联盟预期即为对联盟(合作)关系的长远意愿和联盟(合作)不确定性等主客观方面作出的权衡与规避;Das & Teng[5]和Zeng & Chen[6]指出联盟预期是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基本测度之一;陈菲琼和范良聪[7]、杜玉申等[8]认为联盟(合作)预期在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内部因素之关系资本。Kale等[9]指出,关系资本具有强连带性、伙伴锁定性等属性,是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重要考量;陆杉[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关系资本对供应链的协同运行与关系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④内部因素之利益分享。Maloni & Brown[11]提出,合作(联盟)收益及利益分享的合理与否关乎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存续;刘朝刚和马士华[12]、高强和穆丽娟[13]认为建立健全利益分享机制对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至关重要。
供应链外部因素(环境)对农产品供应链、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作用。①外部因素之市场结构。Stokke[14]指出,在农产品跨境流通贸易中终端市场结构应给予重点考虑,其对出口国企业所主导的整个产业链合作稳定影响巨大。张西林[15]认为基于简单的市场结构而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较强。②外部因素之市场竞争。罗必良等[16]提出境外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及其对跨境供应链各环节无缝链接、产品(含服务)质量等严苛要求,对农产品跨境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性造成冲击。孟雷[17]认为市场竞争的加剧一定程度上会促发农产品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解体。③外部因素之政策法规。谭晶荣等[18]指出销地国家贸易、金融等政策的调整对出口(国)企业供应链系统关系稳定性的波动影响较为突出。花永剑[19]认为农产品进出口双边(国家)经济状况、产业政策、贸易法规等环境条件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的稳定合作与运营均具有重要影响。④外部因素之技术支持。周丹和王德章[20]、刘助忠和龚荷英[21]认为建立良好信息互联网络的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较强。熊峰等[22]认为科学管理方法或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的长期合作与关系稳定。
上述关于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探讨,涉及整个链条内外部多种因素,涵盖承诺与信赖、联盟预期、关系资本、利益分享等内部因素和市场结构、市场竞争、政策法规、技术支持等外部环境,多数文献是通过描述分析或实证研究,以某一因素或内(外)部相对独立因素解释影响关系稳定性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而从供应链内外部综合因素这一视角系统研究影响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文献较少,同时缺乏内外部各因素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由于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受供应链内外部复杂的多因素影响,因此,综合考虑各主体要素及其效应关系,对多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建立各因素作用于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系统结构模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即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和因子分析法检验和揭示各因素对其关系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明确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可为中国—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关键要素管理与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二、影响因素及其假设
1.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内部因素及其假设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受供应链内承诺与信赖、联盟预期、关系资本、利益分享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归纳为四个方面。
承诺与信赖: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是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供应链,核心企业随时面临着资金周转缓慢、农产品保鲜不当、市场环境异动等复杂情况,那么供应链成员的相互承诺与彼此信赖就成为化险为“机”并维持关系稳定的重要基石。这里考虑承诺与信赖主要包括承诺与契约、利益权衡与考量、联盟经验与企业信誉和联盟后投资规模。
假设H1:承诺与信赖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联盟预期:联盟预期主要包括两个测度即主观的联盟(合作)意愿和客观的联盟(合作)不确定性。这里考虑联盟预期主要包括联盟(合作)持续性愿景、联盟成员实力差异程度(即实力对等度)、联盟企业(含类企业性质组织)资源和技术的互补性、联盟成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提升度以及跨境农产品价格、质量和市场对供应链企业的影响程度。
假设H2:联盟预期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关系资本:依据公平对等原则并在规范、公开和坦诚交易基础上建立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联盟(合作)关系网络即为关系资本,其中各成员为形成关系资本而投入的人、财、物(力)总和构成了关系资本的成本。这里考虑关系资本主要包括成员企业经常性合作频度、合作伙伴决策机制的互通性、合作企业信息共享性。
假设H3:关系资本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利益分享:利益分享作为供应链联盟关系“红利”的成员惠及,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着“指南针”和“晴雨表”的作用。这里考虑利益分享主要取决于成本投入、收益贡献、供应链推动力以及风险水平。
假设H4:利益分享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2.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外部因素及其假设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除了受到内部因素的直接影响外,还会受到外部因素的一些作用,进而约束或抑制“货畅其流”。这些外部因素可能是进口国家农产品市场结构状况、市场竞争态势以及经济产业政策、贸易法律法规等,也可能是出口(国)企业供应链系统的技术及平台支持等。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外部影响因素也归纳为四个方面。
市场结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作为销地国家进口农产品的供应链,而终端市场结构作为进口国农产品现有市场及其规模、产品属性等所形成的一种综合状态决定了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深入该市场的难易程度。这里考虑市场结构主要包括供求比例、产品差异、价格趋向等。
假设H5:市场结构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市场竞争: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挑战不仅来自销地(国家)农产品供应链的强劲冲击,还来自产地(国家)甚至同一产地(国家)其它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并通过这种冲击或竞争实现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优胜劣汰。这里考虑市场竞争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广告营销、服务水平等。
假设H6:市场竞争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政策法规:当双边(特指进出口国)农产品流通贸易政策或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上成员(尤其是核心企业)合作稳定性等多项业务活动产生影响。这里考虑政策法规主要包括贸易法规、流通标准、补贴政策、汇率安排等。
假设H7:政策法规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技术支持: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作为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成员伙伴关系的集合体,通过一定技术(或平台)实现成员伙伴间的密切合作和关系稳定,以达到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即以最小的成本及费用提供最大的价值与最好的服务。这里考虑技术支持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
假设H8:技术支持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结合上述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内、外部因素的梳理分析,构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系统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三、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及问卷分析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作为多因素作用的一种结果表达,显然,不同因素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而结构方程模型正是对多个因变量进行假设检验的一种统计建模方法,可同时考虑并处理多个因变量,且具有容误性、弹性大等特点,在揭示变量作用(或效应)关系和影响程度方面优势突出。因此,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结果验证各变量的影响并识别关键因素,即明确各因素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
1.模型构建
结构方程建模的第一步即为设定(估计)模型,本文采用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影响因素路径图来描述模型。在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图中,观察变量(又称测量变量)是以长方形来表示的,潜变量(即潜在变量)以椭圆形的符号表示;线条表示两变量之间有“关系”(其中:单箭头表示效应关系、双箭头表示交互关系),没有线条则暗含两变量之间无直接关系。
当一个潜变量作为内生变量时,称为内生潜变量(用希腊字母η表示),内生潜变量的标识一般用y表示;相对的,当一个潜变量作为外源变量时,称为外源潜变量(用希腊字母ξ表示),而外源潜变量的标识一般则用x表示。图2中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外源潜变量有4个,即技术支持(ξ2)、市场结构(ξ3)、政策法规(ξ4)和市场竞争(ξ5)。
潜变量之间效应关系的结构方程为η = Bη + Γη + ζ,其中:B和Γ分别为内生潜变量(η)与外源潜变量(ξ)的系数矩阵,ζ为内生潜变量无法被完全解释的估计误差,β和γ为路径系数;而两个反映测量模式的一般方程为Y = Λyη + ε、X = Λxξ + δ,分别表示内生标识标量(承诺信赖、联盟预期、关系资本以及利益分享) 和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外生标识标量(市场结构、市场竞争、政策法规以及技术支持)与外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Λx与Λy均为因子负载矩阵,ε和δ为观测误差。
2.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研究样本来自于广西—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含类企业性质组织),被调查人员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情况熟悉,涉及生产商(含农户)、加工商、物流商、外贸商等。采用实地访谈方式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2份,其中无效(主要是相关项目回答信息不完整)问卷30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1.0%。本次调查问卷共设置题项16个,量表采用Likert(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即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反映如前所述8个因素(即承诺与信赖、联盟预期、关系资本、利益分享以及市场结构、市场竞争、政策法规、技术支持)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3.样本分析
为了确保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统计分析之前,需要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本文采用较为常用的克隆巴赫系数法(Cronbach's AIPha),测定的AIPha系数为0.716(介于0.6和0.8之间),表示该量表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此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降维,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即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无关的新的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少数几个独立的非观测变量来反映数据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信息。
借助SPSS17.0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KMO(Kaiser-Meyer-OIkin)值为0.563(介于0.5和0.7之间),表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因子分析的8个变量的共同度都较高(均大于0.8),表明8个变量中的绝大部分信息是能够被因子所提前的,也就是说本次因子分析的结果是有效的。
从图3可知,承诺与信赖、联盟预期、关系资本及利益分享斜率较大,因此均为主因子。
4.模型适配度检验
适配度指标是评价假设的路径分析模型(图)与问卷调查结果(样本数据)是否相互适配,即假设的模型图与样本数据的适配可能性大小。本文选取2个绝对适配度指标:GFI(Goodness-of-Fit Index)和AGFI(Adjusted GFI),其数值介于0至1之间,值越大(越接近于1)表明拟合越佳,即适配度越高。CFI(Comparative-Fit Index)指数反映了假设模型与无任何共变关系的独立模型差异程度的量数,取值介于0至1之间,值越大(越接近于1)同样表明拟合越佳,即适配度越高。PGFI(Parsimony GFI)是简约适配度指标的英文简称,其量值一般以0.50为最低门槛。
从模型的评价指标来看,本文所构建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从统计上是可以接受的,模型指标如表2。
5. 假设检验结果
通过对广西—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样本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得到潜变量与潜变量间的回归系数(即路径系数),并根据系数分析判定结果参数是否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该两变量之间关系是否显著。本文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及假设检验结果如表3。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结构方程和因子分析对各个假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承诺与信赖、联盟预期、关系资本、利益分享以及市场结构、市场竞争、政策法规都与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假设H1-H7 都是成立的。与预先假设模型相比,最终模型除了技术支持与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路径关系不显著之外,其它的要素之间的路径关系与原假设模型所预期的路径关系基本一致,而且承诺与信赖、联盟预期、关系资本、利益分享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承诺与信赖作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基础,要不断探索适合供应链稳定的合作方式、契约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供应链成员间信赖的深度和广度,并形成互补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守承诺、彼此信赖是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重要基础,无承诺或承诺流于形式甚至成员间信赖程度低将导致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差或弱,因此,为了维护承诺与信赖,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应从价值认同、目标认同等多方面去强化彼此信赖,从合约共赢角度出发维护组织承诺,重视把握契约精神和尺度、注重培育及发展成长性承诺、实现信赖与承诺的协调均衡,从而促进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持续稳定。
(2)对于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成员来说,联盟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一种合作,更多的是给予了成员间相对稳定的关系预期。一方面,联盟预期是确定联盟(关系)意愿和减少联盟(合作)不确定性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联盟预期是一项系统化和细节性的结果导引,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尤其是核心企业想要取得目标效果,就必然要在前期确定联盟预期。所以,作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应在联盟(关系)框架下,统一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协作、整体目标或共同愿景,加强成员间资源、能力互补性和协调性建设,平衡成员间实力等次,避免竞争力量的差异过大。
(3)关系资本作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间建立的关系网络及其带来的资源和信息优势,对于以核心企业为依托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一般来说,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是通过对出口农产品及其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管控来实现跨境流通目标的,这就需要所有成员间深度且全方位的合作以及信息、决策的及时互联互通。为此,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成员要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互联互通”的意识,核心企业要健全集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于一体的沟通、联通机制,巩固和拓展该关系网络,最大限度发挥关系资本在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中的作用。
(4)利益分享不仅是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核心驱动力,而且是研判稳定关系持续性的重要试金石,实证表明利益分享确实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由此,为了进一步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分配新模式,更好地发挥合作利益及利益分配的杠杆和激励作用,针对当前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利益联结机制形式松散、内部治理机制不规范等问题,核心企业应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激活供应链主体要素,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通过土地(如田间地块、仓储基地)、劳力(如农户、车辆、船舶)、资金(如现金、资本、资产)、技术(如种植、加工、包装、冷藏)等入股分红方式,建立健全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享机制。
(5)从跨境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实践来看,市场结构、市场竞争、政策法规及技术支持等外部因素(环境)在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中应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实证表明市场结构、市场竞争、政策法规确为如此,但影响程度不及承诺与信赖、联盟预期、关系资本、利益分享等内部因素,尤其是技术支持甚至未产生显著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跨境农产品流通信息互联互通体系以及规范化、标准化供应链管理技术体系等尚不健全,技术支持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有限或不足。由此,核心企业应主动作为,动态监测跨境农产品市场结构与竞争态势、政策法规变动情况,建立健全基于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支撑平台和运作系统。
[参考文献]
[1] Yang Jie,Wang Jinjun & Christina W.Y.. Relational stability and alliance performance in supply chain[J].Omega,2008(11):600-608.
[2] 霍宝锋. 变“单赢”为“多赢”——基于信任、承诺与权力的供应链关系管理[J]. 北大商业评论,2013(2):77-92.
[3] 陈耀,生步兵. 供应链联盟关系稳定性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9(11):178-181.
[4] 丁宁. 流通商主导的供应链战略联盟与价值链创新[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2):22-28.
[5] Das,T.K. & Teng,B.S.. Instabilities of Strategic Alliances: An Internal Tensions Perspective[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77-101.
[6] Zeng Ming & Chen Xiaoping. Achieving Cooperation in Multiparty Alliance:a Social Dilemma Approach to Partnership Management[J]. 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2003(4):587-605.
[7] 陈菲琼,范良聪. 基于合作与竞争的战略联盟稳定性分析[J]. 管理世界,2007(7):33-39.
[8] 杜玉申,等. 公平感知和效率感知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性的影响——以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J]. 企业经济,2012(10):43-46.
[9] Kale P.,Singh H. & Perlmutter H.. Learning and protection of proprietary assets in strategic alliances:building relational capital[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3):217-237.
[10] 陆杉. 供应链关系资本及其对供应链协同影响的实证研究[J]. 软科学,2012(9):39-43.
[11] Maloni M.J. & Brown M.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supply chain:an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industry[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1):35-52.
[12] 刘朝刚,马士华. 供应链合作的稳定性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238-240.
[13] 高强,穆丽娟.“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J]. 西部论坛,2015(1):8-15.
[14] Stokke,H.E.. Multinational Supermarket Chai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oes Local Agricu-lture Benefit[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9(6):115-126.
[15] 张西林. 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 物流技术,2015(5):223-225.
[16] 罗必良,等. 粤澳食品安全合作机制研究——基于农产品安全视角[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17] 孟雷. 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 中国流通经济,2013(6):18-21.
[18] 谭晶荣,等. 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决定因素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5(11):9-15.
[19] 花永剑. 基于出口导向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乡镇经济,2009(10):96-99.
[20] 周丹,王德章. “互联网+农产品流通”融合发展研究[J]. 学术交流,2015(11):166-171.
[21] 刘助忠,龚荷英.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供应链演化新趋势——基于“云”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新模式[J]. 中国流通经济,2015(9):91-97.
[22] 熊峰,等.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契约稳定性影响研究——以冷链设施补贴模式为视角[J]. 中国管理科学,2015(8):102-111.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stability of cross-border produce supply chains and their correlation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se factors,the article proposed some hypotheses and constructed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stability of cross-border produce supply chains. Then the hypotheses are tested by apply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by mean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llowing seven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relationship stability in cross-border produce supply chains,as commitment and trust,alliance expectation,relationship capital,benefit sharing,market structure,market competition,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mong the above mentioned factors,commitment and trust,alliance expectation,relationship capital,and benefit sharing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technology support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lationship stability in cross-border produce supply chains.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key facto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relationship stability in cross-border produce supply chain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Key words: cross-border produce supply chains;relationship stability;influence factor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责任编辑:张丹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