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俊 张芳
摘 要 传统经济学理论无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而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是一项具有经济价值、稀缺的、难以模仿的且有组织的战略资源。文章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阐释了企业社会责任资源具有节约交易成本、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和获取经济租金的战略功能;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机理。进而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企业挖掘和培育企业社会责任资源;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制度创新;政府大力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文化建设;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培育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竞争优势;资源;战略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7-0001-0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CSR)问题一直是政府、企业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既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又是各方面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新问题。
在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相关性研究方面。迈克尔·波特2006年12 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其实并不简单意味,成本、约束或者说是慈善活动的需要,而是企业实现创新和提高竞争优势的潜在机会……这样的思维在未来的竞争中将是决定成败的因素。”石军伟等(2009)运用151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但与组织声誉正向相关,社会资本会明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声誉效应”。然而,李庆华和胡建政(2011)研究表明对于样本总体,企业社会责任总体指标对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分项指标没有全部通过显著性检验。刘刚和黄苏萍(2010)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一部分,运用企业社会责任来增加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资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陈承和周中林(2014)研究表明企业对管理者、员工、政府和公众的责任与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正相关;对管理者、员工、供应商和政府的责任与竞争劣势的持续性负相关;对股东的责任与企业竞争优势持续性负相关。
与此同时,有更多学者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研究两者关系,Cottrill(1990)深入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与市场的关系后发现,竞争环境越明显,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低,小企业因为市场力量较小社会责任水平也较低。江萍和吉宏伟(2010)具体分析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可以通过增大市场份额、阻止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和潜在替代品的开发、弱化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弱化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等途径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李大洪(2009)认为市场竞争的主导方式正在沿着“价格竞争—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关系竞争”的轨迹演变。在关系竞争时代,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新增长点。田志伟和葛遵峰(2007)认为企业社会责任(CSR)能够为企业提供内部的和外部的效益,总体上,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具有战略性的价值。李伟阳和肖红军(201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下,企业追求在预期存续期内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的意愿、行为和绩效。邹俊和徐传谌(2012)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升企业竞争力。
另外,还有学者从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转化方式与途径角度来研究,郭沛源(2007)认为在众多的公司战略中,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就像一个支点,可以撬动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乘数效应。李建升和李巍(200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邵兴东(2009)认为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可以使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由成本转化为可创造价值的企业资源与能力,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杨蕙馨和刘建花(2015)指出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必须挖掘社会责任和竞争战略的匹配性和契合点,从而达到实现战略创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大多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关系上,研究方法上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证研究,但在考察的角度和变量选择上不尽相同,也就形成在观点上各有侧重。然而,现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研究中,缺少从宏观战略高度和企业微观角度考察社会责任会成为企业资源吗?而这一资源可以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吗?并且这一竞争优势是可持续的吗?因此,本文试图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分析框架,对企业社会责任资源的战略功能及其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机理进行考察研究。
二、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资源的战略功能
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 Based Theory,以下简称RBT)是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新方向,资源基础理论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视为同质的假设,转而现实的把企业认为是具有异质的资源;另外,RBT还摒弃了以波特为代表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范式,不再把企业竞争优势视为外部环境的决定,转而把研究重心放在企业内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资源—战略—绩效”分析框架,而在这一框架内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的获取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一)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特性
在现实经济中,为何有的企业总是拥有高于其他企业的绩效?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这类企业有着与众不同的企业资源。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要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比产业中的边际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二是其他企业无法复制这种战略收益。由此可见,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拥有独特的企业资源。按照RBT观点,这种企业资源应具备如下4大特性。
1.资源的价值性
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它能为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价值性是相对于其它企业而言,是一种比较价值,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并且这种资源的价值性是可持续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表现是,它能比处于同一产品市场的边际(收支相抵)竞争者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因此,企业某项资源是否有价值性,必须既要考虑企业战略又要顾及市场环境,才可能做出正确判断。
2.资源的稀缺性
企业某项资源有价值性还是不够的,如果这项资源为产业内其它众多企业竞争对手所拥有,就不会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因为众多企业可以利用同种资源,实施同种企业战略,产生竞争均势。因此,企业要想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这种资源必须为少数企业所拥有,即具备稀缺性。这种稀缺性反过来又会增强这种企业资源的价值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资源的难以模仿性
企业的一项有价值的稀缺资源,要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还必须拥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特性——难以模仿性。如果一项企业资源很容易复制或模仿,那么即使这项资源有价值且稀缺,也很快会被竞争对手模仿而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当然,这里还隐含一点这一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如果这一资源难以模仿,但有替代资源可以替代它,依然难以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4.资源的组织性
企业一项有价值、稀缺且难以模仿的资源,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要依靠企业有组织的开发和利用。虽然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活动自身并不能直接产生竞争优势,但企业资源开发、整合和利用无不贯穿着组织管理活动。同样的企业为何在不同组织管理下产生不同的效率呢?在市场竞争中甚至转劣势为优势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企业资源的不同组织管理。因此,资源有效组织和利用,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特性。
(二)企业社会责任资源的战略功能
企业资源可以简单换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和企业形象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企业无形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企业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问题,甚至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战略资源而加大投资,正是反映了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利益至关重要,具有重要战略功能。
1.节约交易成本
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企业内部交易会越加频繁,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企业交易成本不确定性大大增强。正如邹俊、徐传谌(2012)指出的企业内部交易活动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部根源,由于企业内部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加之政府自身的有限理性,所以政府规制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内部问题,反而可能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最终导致企业成本反而增加,因而政府失灵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诱因。正是在内外部动因的影响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成长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的理性选择。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资源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
2.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总是试图创造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所有资源要素都可自由流动且容易获取,因而在企业完全竞争市场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由于存在资源要素流动壁垒,企业却可以攫取超额利润。伊塔米(1987)认为无形资产是竞争力和适应力的真实来源,因为它们积累起来费时费力,可同时应用于多种途径,而且属于商业活动的投入产出。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无形资源,对企业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提高企业声誉、提升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有着积极的作用,进而对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影响,最终有利于企业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
3.获取经济租金
如前文所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内部来说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从外部来说有利于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最终对企业来说就是可以尽可能多的获取经济租金。所谓经济租金就是某种资源要素的收益超出其机会成本的部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无形资源,不像有形的实物资源可以在市场中交易获得,而只能靠企业内部开发和利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有效地联结企业内各项资源,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率。因而对企业社会责任资源利用的效率高低,最终决定了企业获取租金的能力。换句话说,经济租金是对企业高效利用社会责任资源的一种实物“回报”。
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机理分析
如前文所述,企业社会责任资源有着重要的战略功能,而这些战略功能能否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呢?RBT认为一项企业资源是否有价值、稀缺、难以模仿且有组织性是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必备特性。企业社会责任具备上述特性吗?下面本文将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分析框架,对其形成机理展开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资源的经济价值
关于企业是否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一直以来是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关键问题就在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价值。新古典经济学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存在唯一的目标,而企业一切资源配置都是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企业社会责任变得可有可无。然而,正如邹俊、徐传谌(2012)指出的企业内部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以及资产专用性等问题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对企业来说是有经济价值的。
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价值表现在可以提升企业效率。所谓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指在提供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商品的购买者获得的感知收益与企业的经济成本之间的差额。假设某商品经济成本为C,市场价格为P,感知收益为V,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就是V-C,而这时商品价格P的高低实质上决定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剩余的分配。这就说明了为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于同品质的产品,而消费者对名牌趋之若鹜,这是因为名牌让消费者获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由此可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经济价值就在于提高了企业效率,也就是企业以与竞争对手同样的成本获得了更多收益,或者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了同样的收益。换句话说企业履社会责任提高了企业获取剩余价值的能力,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大大提高,从而获取了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可以帮助企业抓住机会,化解威胁。如果企业开发和利用的某项战略资源不能帮助企业抓住市场环境机会或者不能化解环境的威胁,则这项资源对企业来说就是无经济价值的,开发这项资源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企业反而只会“得不偿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改善其与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诸如股东、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员工等)的关系,并且还能吸引优秀的管理者及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一旦企业遇到风险利益相关者将会“同舟共济”,更容易化解威胁。Bansal和Clelland认为具有社会责任形象的企业比其竞争对手在市场风险中更具竞争优势。另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声誉、品牌形象和消费者感知等等,而这些使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时更容易抢占先机。正如McWilliams和Siegel研究发现,消费者在未使用产品之前无法确定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消费者会认为履行CSR的企业将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CSR被作为产品质量的替代品。可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把握市场环境机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相对稀缺的企业社会责任资源
如前文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经济价值,但要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还要满足一个条件即企业社会责任资源必须是稀缺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源,它的稀缺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资源的不可交易性。企业社会责任资源不是随手可得的资源,社会责任资源需要企业付出相当长的时间去培育和开发,并且需要做出稳定而持续的投资。因此,企业社会责任资源有别于其它有形的实物资源,它很难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得。企业社会责任从一个侧面实质上是反映了企业的成长历程,是一种“干中学”的结果,是企业个性的表现。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资源不仅难以通过交易获得,而且还存在与本企业的匹配性问题,对别的企业大有裨益的社会责任可能对自己毫无价值。这就印证了Bazermann和Samuelson(1983)指出的对于那些购买物无所值资源的企业来说,它们将陷入一个“赢家诅咒”的困境,即成功地开发出了价格上不划算的资源。因此,作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体现的企业社会责任只能靠企业自身培育和开发,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累积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层次性多、波动大,容易出现相对稀缺。卡罗尔(1979)最初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四层次说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包括经济、法律、道德、慈善四个层次。卡罗尔认为企业作为“社会人”不仅具有经济责任,同时还应关注社会问题,承担道德和慈善等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在这个金字塔模型中越高层的企业社会责任越难以被企业关注,层次越高对企业的要求也越高,也就导致高层次企业社会责任稀缺的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实中那些关注道德和慈善社会责任的企业相对较少的原因所在。另外,企业社会责任是需要持续投入的,因此受企业效益影响较大,具有波动性。表现为企业经济效益好时,对CSR就会加大投入;效益下滑,就会减少社会责任投入,从而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波动性大,产生相对稀缺现象。《南方周末》2011年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统计近年的外资企业社会责任数据发现,外资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2008年伴随金融危机出现显著下滑,2009年后又出现显著回升,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后,这一增长趋势又出现了停滞,这一结果验证了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与经济波动呈现较强的同步性。这也从相反方面说明了,谁能稳定而持续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谁就获取了持续竞争优势。
(三)难以模仿的企业社会责任资源
CSR资源不仅是有经济价值的资源而且往往还是相对稀缺的,但是CSR资源要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还必不可少一个属性——难以模仿性。如果CSR资源容易模仿或者复制,那么即使某个企业培育了CSR资源,开始在产业内会拥有竞争优势,但随着竞争对手的模仿或复制,这一优势会渐渐消失,最终回到竞争均势而不能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然而,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来看,CSR资源具有较强的难以模仿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CSR资源的形成具有历史依赖性。任何一项企业资源的开发和培育都有其企业自身的历史依赖,都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可能是运气)的抓住某个历史机遇而成功开发了某个资源。一旦错过这一历史特殊时期,企业可能再也无法获取这一资源。与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密切联系的CSR资源,有着强烈的历史时空依赖。一个企业CSR资源的形成,可能与企业创建时期的领导者思想密切相关,可能与企业经历的历史环境有关,也可能与政府的法律制度有关,甚至可能仅仅是“运气”所致。而这一切,竞争对手是无法复制和模仿的,换句话说,由于历史的不可逆,导致CSR资源不可能完全模仿。
第二,CSR资源形成具有因果模糊性。我们在现实经济中,常常发现一个现象,CSR现已为众多企业所重视而且很多企业开始学习模仿CSR开发成功的企业,而真正能通过学习模仿而获取CSR资源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CSR资源的形成因果关系难以准确界定,甚至拥有CSR资源优势的企业自身都难以厘清是企业哪些行动使企业获取了CSR资源,甚至会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因此,不具有CSR资源优势的企业很难通过诸如:挖走优势企业的管理人员、跟随优势企业进行相同的CSR投资活动等一系列行动来获取处于竞争优势企业的CSR资源。换句话说,由于因果关系的模糊性,导致竞争企业模仿CSR资源“无从下手”,而且成本高昂,甚至“得不偿失”。
第三,CSR资源的形成具有社会复杂性。企业社会责任资源的培育和开发不仅受内部资源约束,往往还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就造成CSR资源形成的独特的社会复杂性。正如CSR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也要对股东以外的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这些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当地社区、媒体、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压力集团,甚至还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非人物种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这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CSR资源从培育到形成将注定具有社会复杂性的特性,而这一特性使CSR区别于其他有形资源,即使企业自身也难以直接控制和管理,从而使CSR成为难以模仿的战略资源。
第四,CSR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如前文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具有历史依赖性、因果模糊性和社会复杂性,这些共同决定了CSR难以模仿的特性。然而,企业社会责任资源之所以能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还因为它具体不可替代性。当竞争对手发现CSR资源难以模仿或者模仿成本高昂,它们就会搜寻替代资源来代替,以求达到竞争均势。但是正如前文论述,CSR资源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有利于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有利于获取经济租金等战略功能,而这些功能是其他资源所不能替代的。另外,企业本身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关系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不是可有可无的,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球资源面临枯竭,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潮流,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10年发布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说明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不可替代而且地位越来越重要。
(四)企业社会责任资源需要组织管理
有价值、稀缺且难以模仿的企业社会责任资源难以自发的发生作用,只有当企业有意识的加以组织利用,并融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才会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组织管理就成为实现持续竞争优势来源又一个必要条件。商业企业既是一个管理性组织,也是个生产资源的汇集。它总的目标就是将企业“自由”资源与从外部获取的其他资源组织起来进行生产、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以获得利润;它的物质资源为全体员工计划的执行提供了基本服务,而企业管理框架将全体员工的行为活动组织协调到一起。由此可见,企业的组织管理就是体现在对内外部资源的组织上。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资源的内部组织管理。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仅仅视为各种生产要素的集合,是按一定比例组织的“生产函数”,这就导致企业成为一个“黑箱”,难以窥探其内部活动。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管理恰恰就是要打破“黑箱”,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培育竞争优势。从企业内部来说,CSR资源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流程:一是企业产品流程。企业产品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成品的一系列环节都要融入CSR理念,体现企业产品独特的个性;二是企业管理流程。围绕CSR资源的培育和利用,对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改造,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到员工培训等日常管理都要整合企业各方面内部资源,从企业战略高度进行CSR资源管理,形成竞争优势。正如Baeney(2002)指出的如果企业希望实现最大的经济潜力,那么企业就必须被组织起来去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战略。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资源的外部组织管理。CSR资源管理有别于其他的企业管理活动,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组织管理,还必须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组织管理。CSR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一开始就关注外部相关利益群体对企业的重要影响。1963年,利益相关者概念首次由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提出,他们就认为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资源的“深耕细作”上,还要把目光投射到企业外部环境的组织管理上,主要包括诸如供应商、渠道商、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顾客、当地社区、媒体等等,有效组织这些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到CSR资源的培育和开发上,从而“内外结合,内外互补”,形成竞争优势。
在现实经济中,为何有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重视,而有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却漠视?关键在于对CSR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作用认识不同。从资源基础理论分析框架,我们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创建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一项战略资源,通过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机理分析,如图1,我们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战略资源,而这一战略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稀缺的、难以模仿的且有组织的特性,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CSR既是企业着眼于长远的投资活动,也是能为企业带来现实利益“回报”的战略资源。
四、促进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知道伴随企业成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它关系到企业在长期市场竞争中会处于优势地位还是劣势地位,对企业长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国企业应积极转变经营理念,适应时代潮流,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放到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战略高度考量,积极培育和开发企业社会责任资源,促使我国企业创建并保持竞争优势。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企业挖掘和培育企业社会责任资源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资源是一项战略资源,政府应该积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尽快出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法》。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上市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逐渐重视,也比较主动和规范,但是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显得滞后,主要原因在于法律和制度上没有对企业有明确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要求,导致缺乏强制性约束和责任追究依据。因此,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法》,从而实现依法治企,从而促进企业重视和挖掘企业社会责任资源。第二,修改完善相关财税法律制度。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有价值的战略竞争资源,其不仅会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且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有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为了促进企业不断挖掘和培育企业社会责任资源,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加快修改完善相关财税法律制度。当前《税法》、《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规章中缺少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条款,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补充,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约束,同时也加大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税补贴和减免,从而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制度创新
社会责任资源虽然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但是要挖掘和培育CSR资源需要企业持续投入,企业社会责任本身也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和阶段性的特征,如何有效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监管一直是政府部门的难题。笔者认为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应该从企业资源的角度着手,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进行监管制度创新:第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监管标准化制度创新。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要建立标准化监管指标体系,实现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硬约束。政府部门应逐渐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监管的详细标准,并通过相关制度创新使得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监管的规范化和常态化。第二,不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异质性监管制度创新。政府部门在企业社会责任监管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性质企业的异质性进行差异化监管,这要求政府部门应进行相关监管制度创新,提高监管行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第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动态化监管制度创新。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企业社会责任资源会发生变化,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和层次也会不断变化,因此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监管也要动态化,这就要求工商、税务、质检等政府部门需要协同制度创新,根据企业发展状态适时动态化调整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
(三)政府大力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文化建设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明显提高社会福利,改善企业与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促进社会进步。当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文化建设滞后,难以形成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大力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企业社会责任资源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而且能够提高社会福利。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完善制度搭建平台推进“企业——社会”资源共享机制,使企业社会责任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实现社会共享,同时也加强企业对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资源水平,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第二,加快构建企业与社会沟通机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涉及慈善、员工福利等显见问题,更多涉及环保、技术研发、产品品质、价格等隐性社会责任,而这些社会责任的履行往往不为社会熟知,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快建设企业与社会的沟通机制,使得社会能清楚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也使企业知晓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需求,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挖掘和培育企业社会责任资源。第三,加强社会责任文化舆论宣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需要企业自身挖掘资源,还需要全社会形成营造良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文化氛围,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大舆论宣传,树立典型。
(四)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培育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项具有战略功能的投资行为,社会责任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欧美跨国公司在社会责任履行上具有周详的战略部署,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相对滞后。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显得越来越重要,因而我们必须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培育中国企业的CSR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培育战略。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培育不仅涉及企业自身,也涉及到国家相关法律规章等制度安排,因此,我国政府应尽快把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的培育纳入相关制度建设中去,从整体提高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第二,实施硬技术与软实力同步提升战略。在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真正在市场竞争中核心技术固然重要,但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软实力”的有利体现,同样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此,中国企业要实施硬技术与软实力同步提升战略,从而有利于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第三,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化战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而如何快速适应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功能体现,因而政府部门应该大力推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化战略,积极承担和履行全球性社会责任,从而提高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杰伊·B.巴尼,[新西兰]德文·N.克拉克.资源基础理论——创建并保持竞争优势[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58-59.
[2] Peteraf,M.A.,Barney,J.B..Unraveling the Resource-based Triangle[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3,(24):314.
[3] Bansal,P.and I.Clelland.Taking Trash:Legitimacy,Impression Ma-nagement,and Uns ystematic Risk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ure Environ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1) .
[4] McWilliams,A.and D.Siege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 Theory of the Firm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1).
[5] 徐传谌,邹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1(10):24.
[6] [英]伊迪丝·彭罗斯.企业成长理论[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7:36.
[7] 刘刚,黄苏萍.企业社会责任、关系资本与竞争优势[J].财贸经济,2010(6).
[8] 李伟阳,肖红军.企业社会责任的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
[9] 陈承,周中林.企业社会责任对竞争优势持续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5).
Abstract: Traditional economics theories ignored the problem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owev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based theory,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a strategic resource with economic value,which is scarce,organized,and difficult to imitate. From this perspective,the article argues tha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the function of saving transaction cost,constructing im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 and obtaining economic rent. Furthermore,the article propose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improv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ropelling enterprises exploring and foster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system innovation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government paying more efforts in constructing a social culture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perform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t a state-strategy level,accelerating the speed of cultivating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i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ompetitive advantage;resources;strategy
(责任编辑:张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