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调结构”背景下国际经贸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研究

2016-05-14 22:14王全意
对外经贸 2016年7期
关键词:能力结构知识结构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转变,“转方式、调结构”成为新常态下国家经济工作的核心。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对国际经贸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构成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阐述新常态下我国高校培养的国际经贸人才供求现状,分析了国际经贸人才供需不匹配的成因,以及我国经济对国际经贸人才的新需求,据此构建适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国际经贸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关键词:国际经贸人才;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 ;素质结构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7-0144-03

一、新常态下我国国际经贸人才供求现状

据2016年3月24《河南高教》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540所高校本科专业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高校本科专业开设数量高居第六位,而根据新浪教育专栏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本科学校1174所,因此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校数量占全部本科院校的46%;另外,还有大约490 所高等职业院校和大约510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此外,在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开设数量处于第一位的英语专业(737所高校开设,占比约63%)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会从事国际经贸工作(尤其是经贸英语方向的学生),因此仅从数量上看,我国国际经贸人才供给数量较为充足。但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构成是否满足外经贸行业要求呢?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60%,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0% ~90%。2015年5月25日,中国人才网通过调查2011—2014年的大学生就业报告发现:国贸本科毕业生呈现“失业率高,且持续上升,薪资较低”态势,高居本科就业红牌专业第10位。

是不是由于我国高校培养的国际经贸人才供给数量超过了行业需求才会出现量大失业?事实并非如此!随着我国外贸经营体制改革,外贸经营权已经从审批制变为登记制,外贸经营市场准入门槛大大下降,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数量急剧膨胀,因此对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未来5年国际经贸人才需求缺口会超过100万。2015年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对我国35家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0%的毕业生进入单位能够很快胜任工作。可见,我国国际经贸人才出现了结构性失业:一方面,大量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大量外经贸用人单位招不到具备合适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人才,我国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二、国际经贸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成因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人类逐渐步入工业4.0时代,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使国际经贸领域出现了重大变化,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人工智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因而产生了新的贸易方式、新的贸易标准、新的岗位需求,必须要求国际经贸人才拥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与之相匹配。但目前我国现有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胜任外经贸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种笼统目标定位显然难以适应目前国际经贸领域新的岗位需求,从而导致供需不匹配。

(二)培养模式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相脱节

在新常态下,“转方式”是指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的外延型增长模式向集约的内涵型增长模式转变,在外经贸领域表现在从数量型出口转向质量型出口,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调结构”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外经贸领域表现在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必然要求外贸人才有更加全面和综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前,我国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范围狭小、层次单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单一,与中高职专院校培养的经贸人才缺乏识别度。

(三)培养体系重理论、轻实践

据调查,现有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教学,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过高,通常会超过80%,部分高校甚至会超过90%。另外,由于经费有限学校无力资助学生外出实习,而且很多企业由于商业机密并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致使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

(四)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与岗位需求新变化不适应

随着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变为注册制,越来越多民营企业进入外经贸领域从事外经贸业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降低市场准入,在过去由国有企业垄断的一些外经贸领域也开始放开民营企业进入,因而使得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外经贸领域的一只生力军,他们正处于成长壮大期,急需大批综合素质较强的应用型外经贸人才。但是我们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仍未发生变化,只盯着所谓体制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垄断央企、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和知名的三资企业,却不愿意转变观念到这些外经贸业务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就业。

三、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对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导向分析

第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使得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全球市场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这意味我国继续依赖劳动密集型货物出口之路难以为继,将逐渐转向以资本密集型货物、技术密集型货物和现代服务出口等内涵出口之路,外贸结构将出现调整与优化,从而将增加对了解相关产品技术、熟悉市场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

第二,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加之以中国、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目前全球经济整体表现低迷,必然会导致全球进口需求下降,甚至会出现部分国家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方式限制进口,导致贸易摩擦增加。相应会对了解国际惯例、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贸易法规、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人才的需求将增加。

第三,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我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资金积累逐渐充裕,企业“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对跨境投资运营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在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等战略引领下,我国外向FDI持续高增长趋势,2015年我国非金融类外向FDI同比增长14.7%,创历史新高1180.2亿美元,且实现了我国外向FDI连续13年增长,年均增长33.6%,2015年末我国外向FDI存量首超万亿美元。201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达2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9.5%。我国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等业务的快速发展相应会对境外投资、境外营销、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投资法规和现代企业管理等领域的涉外专业人才需求增加。

第四,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推进了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更为精细,且分工对象和范畴极大扩展,从有形货物贸易拓展到无形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知识产权贸易、与贸易有关的国际投资等领域。由自然资源等要素禀赋差异所决定垂直型国际分工也转变为由规模经济、人力资本投资、技术创新能力等所主导的水平型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呈现出如下新特点:上游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环节控制下游制造、销售等低附加值环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控制技术创新能力弱的国家;有形生产受无形生产的控制。相应会对具有跨文化视野、熟悉国际规程、善于国际合作、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会增加。

四、与“转方式、调结构”相适应的国际经贸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一)知识结构

1.基础性知识。基础性知识是国际经贸人才构筑自身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的基础,是指国际经贸学生应接受系统的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训练,熟练掌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专业基础性知识和理论。

2.工具性知识。主要是通过高等数学、大学外语、商务英语、计算机基础、C语言等程序设计课程所传授的语言交流、跨境电子商务、EDI和互联网+、数据运算等知识。

3.通识性知识。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必须具备较好的人文社科素养和国际视野,掌握一定的地理、历史、管理、法律、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了解全球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宗教传统、法律制度等差异,熟悉科学常识和发展趋势。

4.专业性知识。这是国际经贸人才应掌握的核心知识结构。了解和把握国际经贸的运行机制、发展规律和国际经贸活动的基本原理;掌握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战略、政策、方针和法规;熟悉WTO和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法律法规和贸易惯例;熟练掌握商务谈判、报关报检、国际结算以及商务文书的中外文写作规范等国际商务活动的专业技能性知识。

(二)能力结构

1.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知识的能力。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信息和知识传播越来越快,同样无效信息也非常多,如何在众多信息知识中甄别和筛选出有效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当前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国际经贸人才必须学会利用现代科技获取和甄别有效信息知识能力,并具备观察问题和提炼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自我学习和拓展的能力。在当前科技进步、知识进展尤为迅速的时代,知识老化和更新很快,在国际经贸领域尤其如此,国际经贸人才必须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和拓展的能力,才能面对国际经贸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不至于被淘汰。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养成自我学习新知识、自我消化新知识、自我更新知识和自我拓展的能力。这是决定国际经贸人才职业生涯长短的一种关键能力。

3.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当前国际经贸人才所需要的最为重要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养成进取意识和探索精神;拥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在新常态下,我国的贸易伙伴已经实现多元化和全球化,必须培养国际经贸人才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养成尊重不同法律制度、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等的良好素养;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

(三)素质结构

1.道德品质素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为人诚实守信,做事守法遵纪;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良好团队协作意识,不以自我为中心。

2.身心情感素质。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逐渐内化为专业行为的素质。专业素质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工作效率的高低。国际经贸人才须具备将在学校所学的国际经济学等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所掌握的国际商务活动的操作技能内化为从事国际经贸理论研究或国际商务活动行为的专业素质。

4.科学人文素质。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创新型的国际经贸人才须掌握科学常识和科技发展趋势,跟踪科技发展动态;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思考问题全球化视角,对中外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有较为广泛的涉猎和了解。

[参考文献]

[1]王全意. 适于重庆外贸转型的复合应用型外贸人才能力体系及培养路径构建——基于职业胜任能力视角[J].现代经济,2013(4).

[2]王钰,项义军.国际经贸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9).

[3]关兵.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及能力结构研究[J].对外经贸,2012(5).

[4]马永辉,施洋. 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

Abstract: Today China is on the way to the “new normal” which the economy has shifted gear from the previous high speed to a medium-to-high speed growth. Mode transformation &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the core of government economic work. S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on the knowledge constitution,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alent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 trade as a result of mode transformation & structure adjustmen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of demand and supply of talent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 trade in Chinese university, the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mismatch in supply and demand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the new demand on talent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 trade, at last the author proposes knowledge constitution,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alent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 trade accordingly.

Key words: talent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 trade; knowledge constitution; ability constitution; quality constitution

(责任编辑:董博雯)

猜你喜欢
能力结构知识结构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
社会资本视角下行业协会商会能力模型构建研究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能力结构下的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于能力结构的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