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精英研究范式的分析与批判

2016-05-14 10:39刘路军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研究范式村民自治多样性

刘路军

摘 要 乡村精英研究范式的确立对乡村精英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乡村精英研究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形成及乡村精英研究的共同信念和自然观等层面,论证乡村精英研究范式的形成,并分析乡村精英研究范式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关键词 乡村精英;研究范式;多样性;村民自治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84

随着中国乡村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乡村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何提高乡村社会的组织能力,如何促进新的乡村公共性权威的形成,如何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乡村精英作为乡村社会重要的治理主体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有学者[1]认为:“从19世纪末开始,乡村精英研究的范式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即乡村精英地位和功能的研究到乡村精英角色的分类研究再到乡村精英的结构及其变迁趋势研究。”

1 乡村精英研究范式的基本内容

1962年,托马斯·库恩[2]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最早使用了“范式”的概念,他认为:“范式是一个特定社会团体的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公认的价值和技术的总和。”我国学者陈向明[3]根据库恩的定义将范式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的假定)。”

从范式理论的基本概念来看,我国乡村精英研究范式已经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乡村精英研究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形成

1.1.1 乡村精英研究的基本理论观点

首先是乡村精英的概念。从19世纪末开始,乡村精英的外延一直发生着变化,尤其新中国成立以后和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精英的外延更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乡村精英的内涵基本维持不变,为研究乡村精英问题的学者们所认同。乡村精英的外延从最早的乡村士绅,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政治精英,再到现在的多元精英主体,经历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郭玲霞[4]将乡村精英概括为“乡村精英主要是农村社区中最有能力人群的代表,他们能够承担整合社区农民的历史使命,并且能够引导农民顺利化解市场经济的冲击,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一定义突破了传统乡村精英种类的划分,扩大了乡村精英研究的外延,为乡村社会多元精英主体的形成奠定了研究的概念基础。

其次是乡村精英在乡村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乡村精英在乡村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传统社会以来一直是中国乡村社会事实上的治理主体,对于实现乡村社会的发展和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张仲礼[5]认为,在士绅所在的生活区域内,“士绅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进和利益保护为己任,承担了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兴修公共工程,有时还组织团练和征税等,以及在文化上起着的领袖作用。”随着村民自治在乡村社会的开展,乡村精英在乡村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乡村精英能够促进乡村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充当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各项乡村事业的发展做出l了突出的贡献。

1.1.2 乡村精英研究的基本方法

乡村精英研究因其侧重点的不同采取的方法也略有差异,但乡村精英研究者已经形成了本领域研究通用的一些方法。从乡村精英研究的活动特征和研究层次来看,主要有理论研究方法和经验研究方法两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理论研究方法注重哲学思辨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形成了主要以定性研究为特征的研究模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乡村社会的广泛关注,经验研究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当前田野研究方法盛行。当然,“田野调查只是社会人类学等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原则,为了完成田野调查,还必须使用相应的方法论技术。”[6]在田野调查研究中的具体方法论技术包括文献研究、参与观察、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访谈、个人生活史法和过程事件分析法等内容。随着多种研究方法的使用,人们对乡村精英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出现了许多好的研究成果,从黄树民的《林村的故事》到胡杨的《精英与资本-转型期中国乡村精英结构变迁的实证研究》,乡村精英研究的内容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其研究方法也趋向于多元化。

1.2 乡村精英研究的共同信念

共同信念是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共同看法,即对“什么事情应该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有相同的看法。乡村精英研究者都看到了乡村精英对于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乡村精英一直是处于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中介,发挥着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功能。忽视乡村精英在整个农村社会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将很难理解中国农村社会。”[7]

王中标[8]对乡村精英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简洁的概括:首先,乡村精英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其次,乡村精英在乡镇政府与村民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最后,乡村精英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依靠力量。蔺雪春[9]认为:“农村精英是农村政治发展的关键,科学和客观评估三十年来农村精英对农村政治发展的影响,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建构相应对策,将有助于为中国基层民主建设提供更直接的宝贵经验和反思。”

1.3 乡村精英研究的自然观

虽然乡村精英研究借鉴了西方精英主义的理论成果,但在自然观的层面上,中国乡村精英研究者的自然观与西方精英主义的自然观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乡村精英研究者的自然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确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只有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基于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乡村精英研究者认为,应该承认乡村精英在乡村社会广泛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客观的现实,对乡村精英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规避乡村精英对乡村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乡村精英的积极作用,实现乡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2 乡村精英研究范式面临的挑战

乡村精英研究虽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乡村精英研究的范式也基本形成。但是中国乡村精英研究仍然面临很多现实问题的挑战。

2.1 如何处理国家政权、乡村精英和乡村居民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村民自治实施以来,乡村社会的治理现状已经逐渐呈现出多元精英治理的局面,如何处理国家政权、乡村精英和乡村居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在如何处理国家政权和乡村精英的关系问题上,学者们因研究目标的不同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有学者认为,乡村精英必须要实现国家化;在如何处理乡村精英与普通乡村居民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学者们因研究目标的差异也存在分歧。乡村精英因在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领域具有相对于普通村民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很容易就会造成乡村精英与普通村民之间的分层差异。一些学者认为,为了防止乡村精英利用自身的优势,损害村民的利益、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乡村精英应该由普通村民选举产生,对普通村民负责,受普通村民监督;另一些学者认为,乡村精英应由乡村社会自身规则的运行而产生,只有充分承认并充分发挥乡村精英的比较优势,才能发挥乡村精英的示范和聚合功能,从而更好地发挥乡村精英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2.2 中国乡村社会的多样性对乡村精英研究范式提出的挑战

中国乡村社会因为各地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这种多样性决定了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乡村精英研究同样面临这一多样性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乡村精英的个体特征具有多样性;乡村社会的具体特征具有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乡村社会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乡村精英在不同的乡村社会表现为不同的精英类型,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影响力的大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乡村精英研究如果只是针对某一个乡村社区作具体的实证研究,而忽视乡村精英的横向比较分析,无疑会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当前,乡村精英研究需要认识到乡村社会的多样性特征,加强乡村精英研究横向与纵向的结合,增加不同乡村社会的比较分析,从而比较全面地反映当前乡村精英的现状,为党和国家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提供客观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长立,刘胜国.试论我国乡村精英研究的范式转换[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0-14.

[2]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郭玲霞.培育乡村精英-乡镇政府职能的另类定位[J].领导科学,2011(2):54-55.

[5]张仲礼.中国绅士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7]胡杨.精英与资本-转型期中国乡村精英结构变迁的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王中标.乡村精英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7,225(10):136-138.

[9]蔺雪春,季丽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精英对农村政治发展的影响:山东省L村个案评估[J].中国社会主义研究,2010(4):73-7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研究范式村民自治多样性
我国犯罪论体系之变革及刑法学研究范式之转型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及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宗族制度对村民自治的消极影响分析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论村民自治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当前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探析
论我国刑事错案防范的研究范式
行为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