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平
【关键词】 课改;观念;模式;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73—01
走在教育变革的路上,有时如沐春风、有时如坐针毡,曾几何时心潮澎湃、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无论怎样的心结,都不曾掩饰我那追逐教育的梦想,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人人都有成才的机会、体味生命成长的权利。本文就结合自身的成长和当前教育的现状,谈谈在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一、课改改在理念和行动
作为教育人的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干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如若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热情,就会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消弭,也就不会成就伟大的教育事业。然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作为年轻的我们,站在教育的“云端”,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在于今日之年轻教师,责任在肩,责无旁贷。年轻的我们要想干好工作,就需要有担当的情怀,敢为人先的胆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先改观念
在教育教学中最关键的是先改观念,正如一位学者所说,观念变革就是心灵的变化史,进步的观念就是人类之光,照亮人们周围的昏暗。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先进观念的指引,抵制旧观念的束缚,克制惰性,不能身处二十一世纪,却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观念。更不能安于现状,安分于自己津津乐道的教学方法,耕作于自己的心田,不创新、不改进,就没有发展。
2.重在践行
课改改到现在,我觉得课改不在知、而在行。时至今日,在纷繁芜杂的社会,教育面对无形的压力,教育人谈“改”色变,唯恐改革影响升学率、影响分数,大多数人始终持观望态度或重理论轻行动,不敢率先改革,致使大部分学校改革停滞不前。但我认为课堂改到今天,课改名校的成功史已成为很好的佐证,课改的成败已勿容置疑。我们在教育路上的时间还很长,我们要善于把握教育方向,赢得教育的主动权,主动发展自我。当我们不能改变现实的时候,先改变自己。现在我们虽然无法改变教育大环境,但也不影响我们的教育主张,将课改进行到底。我们也不可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变革环境,但我们同样可以自我坚持,突出重围,赢得发展。
二、主动出击
1.理解模式
纵凡课改名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模式,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墨中学的“和谐互助”(和而共谐、助而互进)教学法,以及我校在借鉴中英项目中提出的“10+15+15”课堂模式。课堂不能模式化,只能在某个模式下因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生源不同而自主教学,只要学生学的高效,教师教的轻松的课堂都应该认可或倡导。
2.课型构建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课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学校应倡导多种课型来发展教师,在不同的课堂中去磨练教师,让课堂成为教师的磨刀石。年轻教师上“诊断课”;提高教师上“邀请课”;师徒结对教师上“青蓝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教学新秀教师上“观摩课”,不同的课型相同的评价,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来评价,确定一个原则(高效的课堂=学得高效+教的高效)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构建高效课堂。
3.小组建设
“小组学习”被誉为高效课堂的一匹快马。因此,我们在小组学习上就应该“快马加鞭”,充分借鉴课改名校的自主学习模式,探究评价策略,深层次挖掘评价方式,让学生的课堂变成学堂,让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展自我,欣赏自我,悦纳自我。
4.引领带动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引领,学校在教师论坛上应积极组织观看名校、名师的课堂实录,让我们的教师先模仿,然后对照、寻找不足、逐步改进,最终建构适合于自己的课堂。另外,在学校层面上要多组织教师论坛,解决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最好是逐条梳理,逐项整改完善,解决小问题,形成“大策略”。其次,让悟性强、成型的课先上,其余教师观摩学习,最终实现学校的“共同富裕”,走上轰轰烈烈的课改之路。
三、学校文化
1.文化引领未来
在学校,大多数人认为我们搞教育的不缺文化,其实不然,这里的文化指的是学校发展的魂,根植于教师、学生心中的“信仰”,指引学校发展,引领师生成长的魂。学校师生紧紧团结在这个“魂”的周围,人心所向,凝心聚力,勤勉工作,锐意进取,何愁学校不发展,师生不团结,学生行为不规范?
2.文化成就事业
一个人的成长当中,总会有几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垫底,为自己成长的路照亮方向。基于此,我认为学校在好书推荐上也可以下功夫,在学校层面上安排“师生共读一本、共建书香园”活动,让师生与经典对话,与大师同行,在人格上去健全,在人生追求上去建构,为理想人生而努力,去成就学生学业,教师事业。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