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人”的观念转型是职教发展的关键基石

2016-05-14 17:26陆俊杰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职教学者观念

陆俊杰

职教界普遍流行这样一个观点:观念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是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比如,同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并不落后。西方发达国家似乎被认为不追求“仕”,但一个美国少年若有成为总统的理想,依然被认为是极好的。而且,西方社会中人们追求成为律师、医生等职业的行为与我们“入仕”的传统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均追求具有较高社会声望、较高薪金收入和社会保障的职业,但接受职业教育并不被轻视。观念确实重要,但职业教育的发展都需要谁转变观念呢?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当前获得了绝佳的发展契机,多次职教工作会议、多次登上新闻联播、人大常委会首次调研职教、《大国工匠》等节目先后上线,说明职业教育吸引了来自政府、社会媒体、公众舆论等多方的眼球,这种高规格的关注意味着中国将迎来职业教育观念转型的春天。2015年高考前后,微信上曾有人拿没有成就的清朝科举状元与著名的落第秀才名单来开导考生和家长们:考上什么层次的高等学校并不重要,重在人职匹配,我们从中可嗅到民间观念转型的些许氛围。

但是,考生和家长们的观念转型只能从外围对职业教育发力,唯有“职教人”——专家学者、办学者、职教教师——的观念转型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基石,只因“职教人”是职教发展的内在主要动因之一。既然谈的是职业教育,不妨用“职业”或称“专业”语言来尝试分析,也就是说,从职业和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各类职教人应该有怎样的观念转型。圈内人讲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那么,作为“职教人”的专家学者、办学者、教师该如何进行观念转型?

一是学者的“研究”观念。学者做研究,这是其职业,涉及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往往不同。就研究领域而言,不少学者致力于职教政策研究,试图通过自己的思想影响职教决策。但是,将研究工作作为职业与作为事业的境界是迥然不同的。如果仅仅将其作为职业,就会出现大批量的跟风性研究,所产生的大量科研成果无从转化,浪费了科研资源。除了政策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非常需要学者们潜心研究职业教育理论。就研究范式而言,大多数学科都较为信服心理学方面的实验研究以及社会学方面的参与性观察和质性研究,而在这一点上,职业教育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是办学者的“办学”观念。当前职业学校招生难等异化职教本质的新闻强化了一种观念:职业教育是低端的教育,是不太规范的教育。可见,办学者的办学方式、指导思想的转变是职业教育吸引考生和家长眼球的关键问题。

三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普遍认为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需要花大工夫去掉“学科意识过强”的问题,他们亟待通过提升技能水平实现转型。职业院校的教师确实需要提升技能水平,但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完善的人,而非仅仅将技能训练作为唯一目标。事实上,职业教育肩负培育职业人的使命,而非简单地给予一条谋生之路,因此教师要同时具备过硬的技术技能、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素质。教师,仍需努力。

还有一个问题,究竟是制度影响了观念,还是观念影响了制度。这有点鸡与蛋之辩的味道,而且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结论。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职教人”的观念转型比社会大众的观念转型对于职业教育具有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值得继续思考和探究。

(责任编辑:张学英)

猜你喜欢
职教学者观念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钓鱼的观念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程门立雪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大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