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学习模式,可以从学习动机、方法、内容等方面分析,并且从相应几个方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21世纪的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然而这些技能更多的并非从课堂教育和书本知识中获得,而是要从生活、工作实践中培养。目前学校教育已成为终生教育的一个阶段。自主学习已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技能,是人们发展进步的基础。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或行为。即学生有兴趣并主动的学习。可以从学生的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在元认知层面上,能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并且能够适当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就动机而言,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律的并能有效完成自主学习的人。在行为方面,能够根据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并有意识的组织、创造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的学习环境。以齐莫曼为首的社会认知学派为进一步解释自主学习,提出来较为系统的、全面的自主学习研究标准。如下表:
齐莫曼认为,确定学生是否自主学习,任务条件一列是其主要依据。如果学生在这几个方面全部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控制,则该学生的学习就是完全自主的。齐莫曼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某些方面不满足以上特征,则学习的自主性就会明显下降。但实际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介于完全自主学习和完全不自主学习之间。
现代学习理论家主张把自主学习从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结果、学习社会性等八个维度加以界定。如果学生在上述八个维度均能自主做出选择和控制就被认为是自主的,即:1、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2、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3、对学习过程能够进行自我监控;4、学习方法由自己选择并能有效地加以利用;5、学习时间由自己进行计划和管理;6、能够主动组织有利于学习的环境;7、对学习结果能够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据此进行强化;8、遇到学习困难时能够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由此可知,自主学习主要是独立自主的、有选择的、有目的的、自己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
二、关于自主学习的特征和条件
自主学习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独立性、能动性、有效性、相对性。由此可见,要做到自主学习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其次要有内在的学习动机,而且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即策略。就自主学习的独立性而言,学生在学习时评估自身的情况,权衡学习任务,再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最后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自律。这就必须要求学生的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要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能学。自我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显而易见,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校教育阶段,初中以后,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比较完善,此阶段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学习的目的性、独立性都得到增强,并且有能力进一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所以初中以后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就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而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其能动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规划以及自我监控等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内部的学习动机,即:想学。现代心理学认为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的主要成分有:目标意识、价值意识、自我效能感、兴趣、内归因倾向等。目标意识,顾名思义即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充分认识。设置具体的、短期的且可行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动机。价值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学以致用,所学知识是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有用的。甚至可以把学习的价值与自己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有没有能力从事某种学习活动的判断,是学生自信心在该学习活动上的具体体现。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较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无论是在自主选择学习任务、运用策略还是自我监控和恒心方面都优于后者。至于兴趣,不必多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内归因倾向是学生把学习结果的好坏归因于自身,即从自身寻找原因。例如:学习的毅力、自己主观的努力、学习方法是否恰当等。
就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而言,通过各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的学习方法达到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这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即:会学。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的定义为: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形成和运用的促进学习的方案和方法的总和。学习策略可简单的划分为一般性的和具体的,前者适应于所有的学习而后者只适用于特定学科的学习。经过长期的研究,国外的心理学家总结出以下多种有效的学习策略:设置目标和制定计划、记录和监控、自我评價、寻求信息、复述和记忆、组织和转换信息、创造环境、复习笔记、课本测验题、根据学习情况及结果进行自我奖惩、寻求老师和同学或其他人的帮助。
三、怎样促进自主学习
1、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要学什么,在学校的教育制度下,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和教学目标一致的。可以把教师的指导融入到对学习的规划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编写的自学辅导提纲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该提纲不仅可以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一清二楚即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可以更好的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并有利于学生对整个自学过程做出评价。
2、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并对行动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该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行的、近期的。甚至可以在班级中树立一些榜样,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要求学生做适当的自我评价。
3、注重学策略的培养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学生各种一般性和具体的学习策略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一般性学习策略包括:确定目标、合理计划、自我监控、及时复习等。特别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时间的计划能力。而常见的具体学习策略有:复述、画图示意、列提纲、分类小结等。教师可以将上述方法渗透到平时的各科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此类学习技巧。教师务必举些例子,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策略的适用条件、范围以及方法。并使学生勤加练习最终掌握和迁移。
4、进行自我检测
适当的进行自我检测,及时掌握自学的情况,了解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自学掌握了哪些知识,可以有效的改进学习的策略、积极的评价自己。
四、结语
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成要求的学习任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以后终生学习、不断创新的基础技能。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 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3):68.
[2] 庞维国, 刘树农. 现代心理学的自主学习观[J]. 山东教育科研, 2000,7,8.
【作者简介】
何平平,安庆师范大学本科二年级在校生。主要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