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守法
[摘 要]
初高中的学习属于两种不同的学段,其中既有知识的断层,也有衔接的规律可循。从中学化学课程培养目标角度,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衔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化学;教学衔接;教学相长
自2008级高一新生起,青岛市采用了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就本套教材来看,更加注重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教学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初中人教版教材衔接不够紧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一新生普遍感到“高中化学入门难”,而高中教师对此也非常困惑,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看法不一。国内知名化学专家王云生老师认为原因如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与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学习要求和内容选编衔接的处理不好;初中课程改革后的化学学习要求、中考化学考试要求过低,指挥有偏差;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学得不扎实;部分地区中考化学用等级制评价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而语、数、外却用实际分数计入总分作为录取依据,造成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只重视三个工具学科而忽视理化学习的不良倾向。也有人认为,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课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旧学习要求看待、评价课改后的初中学生,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基础要求过高,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师习惯运用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等等。笔者通过对几年来教学情况的总结,以及查阅诸多资料,对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积累了一点个人看法,在此抛砖引玉,敬企方家批评指正。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与开拓
教学内容的衔接,即进行好“过渡”教学,这一点尤为重要,也就是要研究初高中化学教育的差异,争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平稳过渡。这一点上王云生老师认为: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实际上并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本次改革实施之前,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已经由来已久。传统上很多学校和教师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不少完全中学要求初中化学教学要主动考虑衔接问题,不以初中毕业的最低要求作为学习标准,要求加强高中所需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多数学校还在高中一年级采取各种方法开设“衔接教学”课。有的在新生录取后开学初集中补课、有的在高一先划出一定时数复习初中化学、还有的采取“用到什么,复习补充什么”的方法在高中教学中复习补充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
笔者以为,高中教师搞好衔接教学的角色尤为重要——学生经历了中考,心理上肯定很放松,在两个多月的假期中对基本知识的遗忘在所难免,所以在开学之后的一个月以内,最好能把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点简要地复习一遍。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同时结合高一新教材,把必要的联系展开,即使教学进度再紧,至少也要保证两个周的时间进行衔接教学,切忌为赶教学进度立刻展开高中内容的教学,因为学生要接触的第一部分就是“物质的量”,理解上有相当难度,很容易让一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化学的心理,继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力不从心。所以化学衔接教学首先是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平稳过渡的问题。
为了实现平稳过渡,应把初、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和实验教科书,联系起来研究分析,最大限度地消除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中可能存在的衔接不畅的问题。要研究初、高中教学内容是否存在知识、技能点要求脱节的问题。要分析初中课程对某些高中学习必备的双基知识的学习要求是否偏低,高中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对初中学习所提供的知识、技能是否要求太高,研究高中必修的学习是否要提供一定的时数进行初中知识技能的复习提高等等。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与创新
一踏入高中课堂,学生肯定要把自己的新老师与自己熟悉的初中教师进行比较,老师在风格、习惯上的差异会让很多学生得出这个老师很好或者这个老师不行的印象,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比较中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或者厌烦感。经历课程改革的高一学生知识面较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积极性较强,有合作精神,比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应当说,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初中课程改革在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上与旧课程相比,要求的深度、学习的系统性有所降低。在高一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研究初中化学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升入高一学习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发展程度。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采取“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策略,注意创设学习台阶,分层次落实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争取不同程度学生都能逐渐适应高中课程学习,减少学习程度的进一步分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亲切和蔼的教学形象亲近学生,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感染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尤其要注意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探讨实施了以下几点:
1.通过摸底检测、师生座谈等方式,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把相关知识转化成直观、生动,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分析,降低学生接受的门槛。比如在引入“物质的量”“摩尔”这些概念的时候,不是生硬地把学生未接触过的概念搬出来,而是借助我们容易理解的质量、长度、时间等引入,“我们到集市上买白菜,论‘斤买;我们衡量一棵树的高度,多少‘米;我们说从早晨到现在,过了两个‘小时,这些问题,都是单位和物理量的关系……”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3.充分挖掘教学背景资料,充分利用图书杂志、互联网等资源,结合苏教版教材接近生活实际的特点,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科学家们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我国近现代化学科学、化学工业比较落后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在对生活、工业、热点的关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4.重点探索化学实验课的作用,由于新课程大大加强了实验、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探究学习的要求,学校要尽快解决教学条件(特别是实验设施)与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不少初中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无法满足初中新课程在实验和探究学习活动的要求,使初中学生在实验和探究学习方面的水平难以达到标准的要求。这些学生升入高中,要顺利接受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必然十分困难。所以,如果高中化学能够把大量的化学演示课和分组实验课备齐上好,可便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反之,若高中不能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或教师不能按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实验,不提倡探究学习,不仅使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遇到(下转第7页)(上接第4页)困难,也会使经历了初中化学教学的高一新生觉得高中化学毫无新意,感到失望和厌倦,以至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与指导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1.开设学法指导课。在高中化学开始阶段,分析初高中化学的区别——知识量增加、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增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要求的提高等,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该采用的正确方法,重视实验教学内容,对于知识的识记采取理解记忆等等。
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近年来的学生情况来看,学习能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不规范,因此从高一入学开始,教师就应该花大力气规范学生的基本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增效、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对学生课堂笔记本、典例精研本、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严格要求,笔者从实际教学过程中认识到,“纠错本”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一些易错题、难题的精细处理,能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对平行班级的取样分析,纠错本建立且使用良好的同学比未建立或不经常改错的同学的成绩平均要高10分左右。
3.学法指导不应是简单地提出“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等一些空泛的概念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分类指导,这将是一个长期而烦琐的过程,这对教师工作的深入程度以及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熟悉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规范学习基本思路和环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特点提出个别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关高一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新课改形势对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更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求“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角色蕴含更为深刻的含义,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地进行关注,因此我们要做到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搞好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
[参 考 文 献]
[1]吴星.走进高中化学新课改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