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成长”问题驱动式习题讲评课模式探究

2016-05-14 17:33林友忠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茶树习题课堂

[摘 要]

“合作成长”问题驱动式习题讲评课模式注重以学定教,先思后评。其课堂不仅要具备传统习题讲评课堂的一般属性,还要满足问题驱动式习题讲评课堂过程中继承性和发展性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在习题讲评课堂“合作成长”过程中问题思考能力与学科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顺利完成高三地理一轮高效复习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学习小组;合作成长;问题驱动;习题讲评

“合作成长”问题驱动式习题讲评课模式,是以习题为载体、以问题为任务和途径、以评价为手段,驱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引导、帮助下小组合作将“习题”转化成“问题”完成讲评任务,实现高效“小组合作成长”教学。其课堂基本框架如下:

下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以及地理学科特点,结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习题讲评课的一组习题,对“合作成长”问题驱动式高效讲评课堂的构建展开讨论。

一、先行反思,发现问题

先行反思、发现问题是指学生课前通过先行自主订正章节复习检测习题,在习题纠错过程中主动反思发现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主订正发现课本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上存在偏差的问题;学生自主反思发现地理思维方法与过程存在某些欠缺的问题以及“习题”背后存在的“问题”;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反思错题本汇编,并在错题的下方记录其在完成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原因。

“合作成长”习题讲评课的备课工作应从章节检测习题的设置开始。其检测习题不仅要具备普通习题的基本功能,还要适合学生课前自主订正、反思问题的特点。如本章检测习题中有关“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一组题如下。

【例1】茶树性喜温湿,一般气温在15℃~35℃、降水在800mm以上,就能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坦洋工夫红茶产于福建省福安市“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山麓的坦洋村(27°N,119°30′E),名列福建红茶“三大工夫”之首。坦洋村海拔1080m,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湿润,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极具茶叶生长的灵气之地(见图1)。据此完成1~3题:

(1)福安坦洋村茶农大多不选择平地种植茶树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①夏季气温太高 ②冬季夜冷霜多

③土地租金偏高 ④平地易涝易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坦洋工夫红茶久负盛名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政策 C.技术 D.劳动力

(3)为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市场竞争力,亟需( )

A.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改善山区运输条件

C.改良茶树品种

D.提高品牌意识,扩大销售渠道

【答案】(1)B (2)C (3)D

“合作成长”问题驱动式讲评课是建立在学生完成习题检测并在课前对检测习题订正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合作讲评。检测习题的设置必须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按其难度和功能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是基础题。如上述检测习题的第2、3小题,考查的是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变化对红茶生产的影响,主要是暴露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和阅读材料提取有用信息的基本能力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可以在完成习题时或在课前订正时自主完成。课前解决这些基础性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自行“补缺补漏”,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达到增强学生自觉完成课前自主订正反思问题的信心和学习地理兴趣的目的。

第二类是提升题。如第1小题是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题,暴露学生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地理应用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结合已有知识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这类题大多数同学无法自主反思或发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课堂,通过课堂合作进一步发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二、课堂反馈,提出问题

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先以学习小组合作方式对小组成员课前先行订正反思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通过讨论,合作解决部分问题,再由学习小组学科长收集汇总,并在白板上展示代表本组共性的需要研讨且认定为有讨论价值的习题。如【例1】的三道习题,第2、3两题难度较小,少部分同学存在困惑,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解决问题。大多数小组选择的是第1小题需要讨论;其次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学情,结合课前批改检测习题所发现学生存在问题的有效信息,总结梳理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如【例1】中的第1小题,教师通过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展示该组题的互动研讨题供全班学习小组讨论。

【例2】茶树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气温超过35度时茶树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气温降到15度左右时,新梢就停止生长。茶树对积温也有一定要求,积温越高,茶树的生长时期就越长。水分是保证茶树正常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降水是茶园水分最主要来源,保证茶树能正常生长的年降水量一般要在8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对茶树生长也会产生影响,一般认为,低于50%对茶树生长发育不利,而且使茶叶质地粗硬,品质降低。茶树对土壤条件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特别要求土壤呈酸性,PH值高于6.5的土壤不能种植茶树。

根据【例1】和上述材料,结合“福安市坦洋村某茶园景观图”(见图2),讨论福安坦洋村茶农种植茶树多选择坡地的主要原因。

“合作成长”习题讲评课的互动研讨题不同于其他课型,它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储备和获得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通过习题检测暴露出来的相对薄弱问题。不仅要体现地理课标的主干知识、核心能力和学科素养,而且要能够反映学生习题检测暴露的问题,以及先行自主订正反思中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内在联系的理解与掌握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一般侧重地理成因和地理措施的分析,侧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如【例2】主要是侧重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涉及本章节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课堂问题分析方法和思考过程,训练学生读图、析图和用图以及提取图文有用信息的基本能力以及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小组研讨,探究问题

小组研讨环节要求学生能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教师组织课堂互动研讨题的问题展开讨论,侧重小组合作、生生互动,探究问题必要时进行班级组间讨论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例2】课堂研讨问题“讨论福安坦洋村茶农种植茶树多选择坡地的主要原因”,通过生生互动,分析并探究问题,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可以得出结论:茶农种植茶树多选择坡地的主要原因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即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自然方面:①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坦洋村坡地海拔较高,夏季白天气温不至于超过35℃,冬季也因位处山坡,地势较高,夜晚气温不至于过低(平地大多位于山谷中,夜晚干冷气流下沉,集聚谷中,易产生逆温,气温往往低于坡地,平地夜冷而多霜。坡地位于冷气流之上,气温较高,霜少冻害少);②地形对水分的影响:坡地上升气流运动频繁,降水多,水分充足,云雾多,湿度大,且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③地形对土壤分布的影响:坡地多为亚热带高温湿润氧化环境下的红壤分布区,风化作用强,土层厚,土壤呈酸性,适合耐酸性茶树生长等。社会经济方面:①地形的农业布局的影响:山区应遵循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立体农业的原则,坡地适合发展茶园种植,平地大多发展粮食种植业;②地形对土地租金的影响:坡地大多位于远离村落的山腰,相对于平地租金较为便宜,适合发展大面积的茶园种植等。

通过以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而且体验了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与此同时,也解决了【例1】中学生先行习题检测暴露的问题和自主订正反思所发现的问题。

四、师生互动,生成问题

师生互动探究并生成问题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生成问题以及师生互动再生成新问题。这一环节过程主要是侧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同时也是集中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中“后教”课改理念的重要环节。课堂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指导和点评,师生积极交往、互动,准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生成与再生成的关系,将互动研讨题中隐含的可再生性问题进行不断的挖掘并加以解决。如在【例2】师生互动中,有的学生会提出“为什么我市山坡上的土层较厚”“为何茶园分布的山坡上土壤都较贫瘠”等问题,还有的学生对“陡坡开辟茶园”提出质疑“。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及时鼓励并加以准确引导,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分析和解决这些课堂互动中生成的新问题,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和对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的体验,实现合作成长。

五、教师引领,总结问题

“教师引领,总结问题”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教师根据互动研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堂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条理清晰,思维层次分明,真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零散的课堂问题系统化、条理化。必要时,依据课标和考纲要求和高三一轮复习的学情对课堂问题做适当的拓展。这是进一步发挥教师在课堂问题“后教”中起引领作用的过程。如采用微课视频《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对【例2】中的课堂互动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还可以运用课前准备的本章节“思维地图”,对本节课堂问题的主干知识、核心能力及学科素养等加以梳理和总结。

六、当堂变练,评价问题

“当堂变练,评价问题”是指在互动研讨之后,教师可以安排适量的变式训练题,进行课堂效果评价和巩固课堂问题。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评价本节课堂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否达到预期的讲评课教学目标;其次是强化巩固当堂讲评课问题所涉及的主干知识、核心能力和学科素养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作成长”问题驱动式讲评课的变式训练题不同于普通的课堂训练题。教师必须按照课标或考纲的要求,根据考情、学情编制变式题。对原题要做必要的延伸与拓展,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做到触类旁通,防止定势思维。变式训练题的内容必须覆盖课标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题型和题组可根据课堂需要而定。如本节课【例1】和【例2】采用如下变式训练题。

【例3】福安市位于我国东南丘陵的闽东沿海,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含钾量较高,是南方桃品种最适宜栽培区之一。据福安新闻网消息:福安穆阳虎头村水蜜桃种植大户吴某借鉴巨峰葡萄避雨栽培的成功经验,给桃园盖上钢构避雨大棚。7月中旬连续10多天降雨,当地许多果树出现落果现象,而采取避雨栽培的桃子安然无恙。眼下村里许多露天水蜜桃已开始采摘,而采取避雨栽培的果树还处在生长期,避开了市场高峰。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联系实际,简要分析我市水蜜桃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结合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说明我市穆阳果农给桃园盖上钢构避雨大棚的原因。

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变式训练后,教师进行简短评价,并组织学生评选本节“最佳问题”和“最优小组”。

七、课后拓展,提升问题

“课后拓展,提升问题”是教师布置学生课后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书面作业,对课堂问题进行拓展提升。课后拓展题只是课堂问题系统的一小部分,是对本章节问题的拓展、跨章节问题之间联系以及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如“根据所给当地农业某农作物生产地理材料与地理图像,小组互动研讨,编辑原创题并撰写答案”等创新拓展类的地理问题;或针对高考命题的综合性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特点,利用课堂习题和问题的材料进行跨章节问题的复习和综合训练。

【例4】假设一考察队员记录下【例2】中图2拍摄的相片时间为4月22日9:00,以及此时天空的太阳高度和方位,并绘制成坐标示意图(如图2),此时太阳大约位于图2中序号①~④的哪一位置上?请同学在图2上绘出当日太阳视运动轨迹。

总之,“合作成长”问题驱动式习题讲评课堂不仅要具备传统习题讲评课堂的一般属性,还要能够体现合作成长、以学定教的课改理念,满足问题驱动式习题讲评课堂的要求。强调“习题”与“问题”的可转化性以及课堂过程的继承性和发展性。这是培养学生在习题讲评课堂“合作成长”过程中问题思考能力与学科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顺利完成高三地理一轮高效复习的重要保障。

[参 考 文 献]

[1]余文生.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3]林友忠.“6+1课堂互动成长”课例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8).

[4]林友忠.例谈“小组合作成长”地理课堂问题的设置[J].教学与管理,2015(7).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茶树习题课堂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欢乐的课堂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故乡的古茶树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写字大课堂
茶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