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斌
摘要: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的解释是: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让小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施恩。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思想启蒙时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语文又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学科,因此在该教学环节中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教育;渗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99-01
一、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人的基本道德之一,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积淀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因此对处于思想启蒙时期的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还能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品质。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传授语文知识,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活动。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弘扬人文精神,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语文的人文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学不仅使人成为人,更是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语文一直与感恩教育相连,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感恩教育内容,更因为语文教学开放灵动的教学过程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机。
二、感恩教育融会于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感恩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充满感恩意识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要及时地捕捉、挖掘、拓展这些素材,通过具体的形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通过语文学科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美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品德修养,完善人格,是作为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感恩教育融会于语文教学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语文教育负有德育功能,更进一步说,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最主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学生对感恩的理解,然后充分利用课本中相关的典故、人物典范或者至理名言等等对学生不断进行思想上的渗透。其次也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感恩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知恩感恩。
(二)感恩教育融会于语文教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文课程蕴涵有丰富的传统美德、感恩文化,语文教育不光要提高学生感悟知识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感恩”教育巧妙地融于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感恩教育融会于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把情感教育提到了与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
(四)只有寓感恩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才会使得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语文是人文性和学科性并重的学科,而感恩又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所以说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将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创新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理念蔚然成风。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以开放的胸怀,通过构建种种行之有效、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来渗透感恩教育。
(一)课堂活动。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以下几项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首先,诵读体验。这篇文章有很多雷棣的语言描写,组织学生诵读这些语句,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让他们理解到现在的社会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像雷棣一样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长大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课堂辩论。就“雷棣应不应该接受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的邀请”这一话题展开辩论,不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需要学好本领,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昂首阔步走进大学;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只有尽快地到大学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尽快地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观点各异,本质却是一样的,它们都有着浓浓的感恩心理,而这正是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初衷。再次,随堂练笔。就“爸爸,我想对你说”这一话题,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雷棣的口吻开展随堂练笔活动,一方面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可以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感恩教育,润物无声。
(二)实践作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六”安排了“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的写作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作业,而不必急于开始写作,如“回家后要认真端详妈妈,或者爸爸的脸、手、脊背,或者腰、脚5分钟,然后用笔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吃完饭后主动帮助妈妈刷洗碗筷,注意观察妈妈的表情,倾听妈妈会絮叨些什么”、“尝试着送给爸爸一份礼物,可以是一首歌、一个拥抱、一幅画,或者是写给爸爸的一封信,给爸爸端一盆洗脚水,或者在爸爸洗澡的时候给他搓一次澡,通过爸爸的表情变化揣摩他的心理活动”……
这次实践性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写作时不但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而且情真意切,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受此启发,我们可以结合植树节、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中西方节日,联动学校各德育教育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升华感恩教育效果。
(三)结合网络。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安排了“我最敬佩的人”口语交际活动,为了激发孩子们的交际灵感,我们可以从网络中下载一些精彩的感恩教育视频,利用教学设备在教室掀起一阵感恩的热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学生们的感恩行动、演讲情况上传到网络,供网友评论点赞,最大限度地升华感恩教育活动效果。
总之,感恩是一种认同,感恩更是一种回报,但是对感恩教育的渗透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抓住教材中的素材,对学生不断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会感恩、知恩、报恩。
参考文献:
[1]周景献.把审美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J].品牌(理论月刊),2011,05.
[2]徐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学周刊,2014,12.
[3]曾 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4.
[4]林文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1.
[5]王秋菊.试论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渗透感恩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