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绍一
转化学困生,不仅是在教育教学中促进班集体建设,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实现其全面发展的首要目的,更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呢?我仅结合自己在教学历程中的感悟,来浅议学困生的几种差异类型及其转化途径。
一、暂时困难型
这类学生一般占学困生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的特点是能力及个性特征正常,各方面的能力均属中等水平。外在表现为在课堂学习中意志力较差,不能和大多数同学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针对这些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诸多学困生,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外增加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即多付出爱心、尊重理解他们,多赏识激励,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另一方面对他们学习上暂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主要是分层分类,促其及时赶上全班同学。如果错失良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上“欠账”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困难继续加重。
二、能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占学困生比例很小。他们的特点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比较低,但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但意志力较强,学习勤奋是他们的特点。为此,教师对这类学生不能视为包袱,对他们要适当地做一些课外辅导补救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与技能障碍,其中包括利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方面的障碍,以及通过补实验或设计一些更生动形象的课外物理实验,通过敦促他们动手实验,让这类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掌握物理习题解题技巧。相对而言,对这类学困生最好是通过个别辅导方式,使他们逐步改进学习方法。通过这种辅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缺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还有相应补习好学习物理知识必备的数学知识,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更有助于听课时注意理解重点和难点。
三、动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几乎占学困生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他们的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学习习惯、意志等明显低于第二类学生。其学习动力因素不足大致分两类:一类多为独生子女,学习条件较好,追“星族”多,但意志力、坚韧力较差,对成才无热情,因而学习上无动力。据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一类学生是由于社会经济变动原因造成离婚家庭越来越多,因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缺少正常家庭教育,家长多数对子女无大的希望,这也是形成学生动力差的原因之一。对这类学生的转化工作主要是充分与家长配合,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家长、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激励起他们学习的动机,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四、整体困难型
这类学困生人数比例也不高。主要表现为——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弱、抱负水平低,求知欲、意志力和好胜心不强。因而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发展明显低于其他学生。究其原因是由于低年级阶段持续较长时间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而有可能造成自卑心理,致使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这类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学习困难程度较大。对这类学生更应主动热情关心,除课堂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必须较长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如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以此保证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让他们甩掉“困难”的帽子也就指日可待了。
另外,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关系。教师本人是否热爱物理、对物理学教学是否投入、教师对科学的价值体系是否信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是否能从物理知识及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能否充分利用实验课和多媒体辅助手段,把教学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乏味为生动形象等等,这些对学困生学好物理课程,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总而言之,做好学困生转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由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因而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学困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