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朝
在“百度”百科中,关于教具是这样定义的:教具是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幻灯等,包括教学设备、教学仪器、实训设备、教育装备、实验设备、教学标本、教学模型等。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在一些基层学校出现了基础性教具被冷落的情况。我做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认为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方面,教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结合我的实践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与体会。
一、教具的选择
心理学上,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教具恰恰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获得感性知识,并诱发他们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时,刚接触新的内容学生无法理解。通过摆小木棒和拨计数器这个过程使数与形相互结合,在操作中从感性上进行具体思考后,再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例如“35+20=?”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这时候小小一根木棒就会发生大大的作用。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木棒,先让他们用小木棒摆出一个加数“35”,然后提问加上“20”应该怎样摆呢?有的学生拿出两根小棒放在四根小棒后面,有的拿出两捆小棒放在四根小棒后面,还有的拿出两捆小棒放在四捆小棒下面,最后,应表扬那些把两捆小棒放在三捆小棒下面的学生,这样可以一眼看出答案。再请学生拿出计数器拨一拨,从而使学生理解先算“35+20=55”,再算“50+5=55”这个计算过程。这样就直观了许多,而且收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教具的使用时机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就要求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教具和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平均分”概念,可以先抛出问题,等学生们抓耳挠头时,老师再拿出准备好的图片,图片可以时水果、动物、运动器材等,让学生好奇这些图片的作用,并用颜色激发他们的感官兴趣,引导学生用形象的图片来学习。接着老师再循循善诱,提出用图片来解题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操作,如果我们的图片是八张橙子,那就向学生发问:“这八个橙子分成两份,能分出几种结果呢?”然后让学生具体操作,将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从而形成“平均”的数学概念。
三、学生亲自动手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能促进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发现知识能力,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还是“平均数”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分组合作操作教具和学具,老师可以让学生踊跃举手上讲台操作,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具充足的情况下,如果有五套同样的教具,老师可以自己拿一套,然后选择八个学生,分别是张浩、孔特、李阳荣、刘亦菲、闫博轩、尚雨洁、张佳、丁睿飞,并把他们分成四组,让他们每一组选择一种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即出现四种结果:张浩得1个,孔特得7个;李阳荣得2个,刘亦菲得6个;闫博轩得3个,尚雨洁得5个;张佳和丁睿飞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样一堂课下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更激发他们主动去思考,往往能收到一堂课顶四堂课的惊人效果。
四、引导学生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
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转换思想,对应的思想,估测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可有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这个名词,其中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交流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教具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如学习了20以内的数以后,让学生自己去数生活中的事物,学校操场上的树有多少棵?班里有多少学生?教室中有多少种颜色?都可以成为学生练习数数的绝好教具;学习了厘米后,让学生量课桌和书本的长、宽,量文具盒的长和宽等等。
总之,我觉得教具及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是我们改变单纯说课的被动的教学模式的有力武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具及学具引导学生与老师、学生与自己、同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