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锡平
【摘 要】本文从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现状入手,发挥微信对教与学的支撑作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以及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明确了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并按照不同的学段进行分类。微信教学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家校协同的迫切需要,而且能够充分支持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
【关键词】微信平台;品德教育;小学生
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WeChat),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 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
由此可见,微信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因而探讨如何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小学生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密切联系了当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进一步丰富了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其次为小学生品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新形势下品德教育的新发展,最后微信平台能够全方位的覆盖学生家长群体,实现家校协同的深度化。
一、小学生品德教育现状
德育培养一直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它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品德教育是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基础性学科,是素质发展的要求。然而现实情况中,此课程的课堂开设多是填鸭式的灌输,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很好的调动,这严重制约了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全面发展。
1. 忽视学生个体需求,违背发展规律
由于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适应、学习模仿等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心态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而相应的求知欲望、自尊心与好胜心理也较为强烈,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怀,并且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但事实上,许多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并未过多地注意小学生这些个体差异及个体需求,只是单一或是大众化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进行差异化教学;仍然在思想品德课上采取了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这忽视了学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主体性,这样的教育方式一方面违背了教育部开设思想品德教育的意愿与原则;另一方面也会对小学生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天性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还会将德育的萌芽培养无情的扼杀。
2. 教学效果欠佳,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大多数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多地注重了抽象化的思想品德理论的传授,忽略了课改的纲要,也忽略了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接受的程度和内化效果。再有,一些思想品德教师缺乏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过多地压制了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所产生的疑问、质疑等,不但没有从品德根源上去引导、帮助学生,反而更容易引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敌对、反感情绪,严重影响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 社会资源整合不够全面
目前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资源主要以书本内容为主,缺乏具有时代特色与区域特色的教学资源,如缺乏对少数民族特色的认识、节日文化的介绍等。这会明显限制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向前发展,由于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会对小学生产生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4. 缺乏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有效协同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与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因素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主体之一则是小学生,而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这四个相关因素对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的言行举止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主导作用,这对学生的德育观、价值观以及品德行为形成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其次,学校是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最直接、最具良好效果的教育基地。第三,社区生活也是小学生课余生活所在之处,社区的思想品德教育宣传工作及服务功能就显得极为重要。第四,社会是承载学校以及家庭的大环境、大家园,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同样会给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承载作用。因此,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这四者之间都会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产生巨大影响。而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对此方面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尚有不足之处。
由此可见,当前小学生品德教育中存在诸多不足,急需研究者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才能不断提升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微信平台环境及其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支撑作用分析
1. 微信平台应用环境分析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免费即时通讯服务聊天软件。
2. 微信公众号功能分析
微信公众号(也叫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平台上新增的一个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微信公众号可分为公众号和订阅号两种。运营主体是组织的(比如企业、媒体、公益组织)可以申请公众号,运营主体是组织或个人的可以申请订阅号,但是个人不能申请公众号。公众号和订阅号的特点如下:
3. 微信平台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支撑作用分析
(1)借助微信平台实现家校协同
班主任可以在学校的统一规划下,将德育相关的信息发布到朋友圈,与家长进行沟通、分享或讨论。家长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到大量有用的德育方面的名言警句、小故事等,家长在网络上浏览到精彩的视音频时,可以直接将网址或者网页进行分享,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参与,实现优秀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家长可以将学生在家的优异表现进行拍照上传,记录学生的成长经历并写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之中。此外家长还可以充分利用私信微信功能,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家表现,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实现答疑解惑,沟通互动。
(2)借助微信群增进学习交流
建立微信群,辅助品德教育的学习,具体作用表现为以下两种:
第一,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建立统一的学生微信群。在群内发表一个品德教育方面的话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在群里使用语音功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由教师为其解答。
第二,学生在家长和班主任的指导下,自己选择成员建立其微信群,然后相互监督和学习,相互鼓励和促进。
(3)借助微信语音功能和私信功能及时解疑
私信微信的推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为学生解答难题带来了很多帮助。学生在课堂、网络和微信群的讨论等多个品德教育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很多问题,而利用微信语音功能和私信功能,就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通过这种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增多,也解决了课堂交流时间少这一弊端。
(4)自助添加公众号,拓展学习
在家长和班主任的辅导下,学生利用微信可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突破常规教学知识内容的限制。目前,微信上有很多品德教育方面的公众号,选择搜索公众号并输入如“思想品德课学习社”等进行关注,就能看到其发布的不定期的文章、视频、新闻等英语资源。学生就可以在公众号中查找有用的参考资料。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变成了建构主义学习中的主体,而教师则扮演着信息提供者的身份。
教师要从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现状入手,发挥微信对教与学的支撑作用,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以及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并按照不同的学段进行分类满足家校协同的迫切需要,使学生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闫晓萍.小学品德教育方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李桂强.《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
[3]卢玮.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吉林大学,2014.
[4]邓小霞.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