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丁颖
摘 要:应用文写作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以启事的教学过程为例,探索了“活动体验式”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活动体验式 教学法 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在今天,被广泛地使用于国家政务和一切公私事务之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技工院校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撰写各类应用文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解决企业文案事务及私人事务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该课程未受到技工院校的重视,课程设置时有时无,课时偏少;其次,该课程内容与其他文学类作品相比,注重格式性和规范性,缺乏生动性和抒情性,难免枯燥乏味,令人厌倦;再次,照本宣科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昏昏欲睡,厌学怕写。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我们尝试在教学中采用“活动体验式”教学法,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切身的体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启事的授课过程为例,阐述“活动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
一、“活动体验式”教学法实施过程
1.设情境、巧导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文化前景,即“情景”相连。好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撩起求知欲。因此,在启事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我们精心选择了国产大片《非诚勿扰》中秦奋写的《征婚启事》片段,巧妙导入。当大家熟悉并喜爱的电影演员葛优和舒淇一出现,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发学习热情。五分钟视频结束后,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就这则征婚启事,谈谈内容上的优缺点及行文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这种文体的适用范围和结构特征。
2.练写作、改真例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先练后讲”看似违背教学常规,其实却是“活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精髓所在。学生先有体验,后学理论,就能由形象感知升华到理性顿悟。
启事的教学中,我们根据班级人数,首先把学生分成5~6个学习合作小组,每组5~6人,各设主持人1名,小组围成圆桌,合作学习。其次,将事先准备好的写作任务通过抽签的形式下发各组,由主持人按照写作任务,安排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合作完成。再次,主持人上台朗读本组的作品,其他同学倾听,讨论,指出优缺点。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指导作用。
3.讲知识、归要点
应用文写作的知识并不难懂,道理也不深奥,一般无需老师讲得过多。“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写作体验,之后再学习理论知识,自然迅速领悟,事半功倍。教师只要将书中应用文的文体概念、特点、结构、写作要领、注意事项等简略讲授,归纳要点即可。
4.读范例、会迁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书中的范例不是必须掌握的,但范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借鉴价值。通过阅读范例,学生学会迁移,能举一反三,会写常见的应用文才是关键。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关注到应用文写作教学和学生专业特点的对接。不同专业教学偏重点不同。对会计、宾馆服务等偏文科类的专业,除讲授日用事务文书外,还加大了通知、会议记录、合同等行政公务文书的教学,以满足其日后的工作需要。而对于机电一体化、建筑施工等以工科为主的专业,则降低要求,确保学生会写请假条、求职信、申请书等常用应用文即可。
二、“活动体验式”教学法实施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体验式”教学法,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有新鲜感,学习气氛活跃,课堂成了展示学生风采的舞台。每当有同学发言精彩,必能引来热烈的掌声,学生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知不觉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组学习过程中,主持人要分配任务,朗读小组作品。刚开始,主持人的选择多为活泼开朗、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持续深入,主持人轮流担任,那些性格内向、发言怯场的同学也有机会展现自我。教师适时鼓励,指导帮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活动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互依互存,分工合作,既体现个性差异,又凸显团队特色。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走向企业、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镇江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