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峰
〔摘 要〕 红太阳深知规模化、集约化是市场对文化产业转变生产方式提出的要求,也是文化娱乐企业发展增速的催化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还指出,要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产业集群的形成,首先需要强势的文化品牌。红太阳演艺集团成功打造出了“田汉”、“红太阳”品牌,已经进入产业集群化的拓展之路,并由此开始步入连锁经营、规模发展的集团化轨道。
〔关键词〕红太阳 田汉模式 文化品牌 产业集群化
一、红太阳品牌:都市娱乐演出领跑者
历经十七年市场考验的红太阳,是全国娱乐演艺行业不得不提的领航演艺集团品牌。十七年积淀了独有的品牌建树及文化价值,“红太阳品牌”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那么它究竟有何种魅力,历经十七年风雨的洗礼依旧如此熠熠生辉?这是我们在谈及“互联网+演艺”时需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红太阳立足湖南十七年,获得众多荣誉与肯定,目前,红太阳已发展成为湖南娱乐文化产业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成为领先全国的“湖南剧院及歌厅文化”的著名品牌。2003年进驻“田汉大剧院”后,所获荣誉不断:2004年11月被文化部评为首批“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重点文化企业”,是湖南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文化企业;2010年获评“湖南最受尊敬的企业”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第四届“湖南艺术贡献”奖;2013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服务信得过单位”;2014年5月荣膺湖南文化品牌40强。
二、开创红太阳文娱演艺“后剧场模式”
二十世纪末,长沙娱乐市场的“歌厅文化”异常活跃,通俗表演风靡一时。每到夜晚,人们聚集在大小歌厅里,品茗听歌、观看表演,借助着歌厅里的节目演出和那一杯香茶,排遣一天的身心疲惫。当时的歌厅表演基本采用茶馆演出方式——台上歌手演唱、乐队伴奏,台下观众品茶、点歌听歌,节目套路单一,内容荤素杂陈。针对此种现象,红太阳领导及创作团队在考察市场后,一改当时长沙市茶馆演出方式的“歌厅文化”小打小闹、荤素杂呈的经营局面,开创出一种兼顾高雅与通俗表演要素,融杂技、芭蕾、滑稽、音乐、舞蹈、逗乐于一炉的表演形态,它既不同于传统剧场表演曲高和寡、演员与观众缺乏交流的状况,也不同于歌厅、夜总会“重口味”挑逗观众的表演风格,它雅得有味,且俗得可爱。一经亮相,这种表演形式就受到了长沙市民的热烈追捧,其新颖的表演方式被业界行家评价为“后剧场表演形态”。它的出现也代表着一种新型娱乐演艺形态就此产生。凭借新奇的娱乐文化元素和高贵典雅的环境,加上演艺舞台与KTV包厢的经营方式,红太阳演艺集团一飞冲天,成为此后许多同行追随和效仿的对象,有效地带活了整个长沙市的文化娱乐产业,并确立了湖南娱乐文化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一举将长沙文化娱乐产业由歌厅文化时代推向剧场演出时代。
三、“田汉模式”后的剧院连锁发展
2003年底,湖南红太阳演艺有限公司入驻长沙广播电视局所属田汉大剧院,与之达成开创性战略合作,此举不仅实现了“红太阳演艺”场地宽阔、舞台多变、布景华丽、气势恢弘的演出设想,而且赋予了田汉大剧院新的生机,促使这座文化建筑转而成为湖南一个新的文化品牌,建立了媒体争相报道的365天天天有演出的“田汉模式”。随后,红太阳演艺集团借助其已经具备的强势文化品牌影响力,开始建立起产业集群的架构,先后在湖南主要地市州和广东、河北、河南等地投资、合作,“红太阳演艺中心”步入了连锁经营、规模发展的集团化轨道,开创了国内文化娱乐行业“红太阳演到哪红到哪”的独有现象,进入新一轮蜕变。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红太阳”踩着时代进步的鼓点,一步步铿锵前行。它的发展壮大见证了文化娱乐产业从盲目到有序,从零星到规模,从粗俗到高雅与通俗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引领了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的时代风骚。
2015年,红太阳演艺集团通过与广州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借助上市公司的资本杠杆,在两年的时间内,通过投资参股优质演艺文娱企业和自建方式实现异地复制这两种手段,实现旗下长沙田汉大剧场、红太阳演艺中心、昆明聂耳歌剧院、石家庄红太阳大剧院、南昌新中原大剧院、郴州新田汉演艺中心等集团子公司剧场。而另一方面,红太阳演艺集团发起了“中国演艺阵线联盟”,联盟中拥有17家演艺企业,近30家演艺场所,由此形成全国性的剧场演艺连锁集团。
四、不断创新,高水准作品获市场认可
红太阳演艺集团在田汉大剧院陆续推出了《梦幻之夜》、《又唱浏阳河》、《湖南娱乐画卷》、《奇遇之旅》、《湘女多情》、《勒泰紅太阳之夜》、《红太阳之夜》、《潇湘画卷》,以及在创大型原创舞剧《湘女》等优秀作品,以“主流化、国际化、时尚化”为目标,创造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剧院式综艺表演形态,它为艺术产品生产与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那就是不能闭门造车,而是适应市场的需求、观众的需求,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演艺生产机制。也正是由于坚持了这样的原则,才有了红太阳演艺集团田汉大剧场“精彩演艺天天有”的广告语,得到了强烈的市场反响。2008年10月,田汉大剧院上演全新节目《梦幻之夜》,田汉音乐厅上演原创大型歌舞节目《又唱浏阳河》;2010年6月,大型歌舞晚会《梦幻之夜》获评“第五届杰出华商大会华商资本论坛暨投融资对接洽谈会最具投资价值的项目”;2010年底,《梦幻之夜》、《又唱浏阳河》双双入选“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2012年,重磅推出大型综艺晚会《奇遇之旅》和风情旅游晚会《湘女多情》;2013年元旦,《勒泰红太阳之夜 》大型歌舞晚会在集团控股的石家庄勒泰红太阳大剧院正式上演;2013年10月,为献礼建国64周年、丰富长沙市民文化夜生活而精心策划编排的《红太阳之夜》及《潇湘画卷》两台节目隆重上演;2013年7月到10月,为洛阳龙门景区制作的大型歌舞演出《洛水之阳》编剧、制作小样完成……
紅太阳聚集国内外顶尖专业资源打造的大型原创舞剧《湘女》,作为省级对外文化演出形象窗口,目前正申报国家文化艺术基金,成为企业产业转型及文化品牌升级的重要作品。舞剧《湘女》以时空人物湘夫人的情感视角为主线,将湘夫人对湘君跨时空的“深情寻觅”贯穿于五个历史时空场景中,与五位性格色彩不同的湖湘之女进行一场穿越时空与灵魂的对话,寻找的是湘女的纯粹灵魂与大爱精神。该舞剧主题鲜明,时代特点突出,把湖湘文化及湘女精神与灵魂的“寻找”,提升为从个人的情爱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从痴情等待到舍己成全他人的爱之伟大,极大地延伸“湘女”这一核心主题,从“寻找”大爱的崇伟炽烈,升华到现代湖湘新女性的精神标榜,对真善美价值的传承与信仰,成为公司组创以来最具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演出与地域文化推广的优秀作品。
五、创新管理思路,“互联网+”时代打造文化演艺
红太阳深知规模化、集约化是市场对文化产业转变生产方式提出的要求,也是文化娱乐企业发展增速的催化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还指出,要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产业集群的形成,首先需要强势的文化品牌。红太阳演艺集团成功打造出了“田汉”、“红太阳”品牌,已经进入产业集群化的拓展之路,并由此开始步入连锁经营、规模发展的集团化轨道。2012年,红太阳演艺集团入驻河北石家庄,对石家庄市“20+X”重点商贸服务业项目石家庄勒泰中心控股,勒泰红太阳演艺中心的《勒泰红太阳之夜》作为石家庄市首个常态演出,开创了石家庄文化娱乐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盛景。
六、“互联网”模式下的管理经营思路
打造金融、商业互动的O2O平台是红太阳演艺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依照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未来红太阳演艺集团将借力中国演艺阵线联盟及海印股份公司,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的演艺产业集群,形成“商业+文娱+金融”的产业格局,最终实现跨区域大发展,走向国际化市场的战略目标。作为湖湘文化对外宣传和交流的重要窗口、娱乐文化的“湖南样本”,2015年12月1日,红太阳演艺集团与广州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在田汉大剧院举行,海印集团首批注资1.8亿元,全面助力红太阳演艺集团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在全国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之际,红太阳演艺集团抓住机遇,借助资本杠杆,以剧场演出、室外实景演出、酒店演艺经营、大型文化综合休闲产业园四大板块抱团作战,开创出了文化产业新天地。
红太阳紧跟“互联网+”时代潮流,以互联网为依托积极打造金融、商业互动的O2O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演艺集群,在未来发展中形成战略性产业链条,整合资源,开创文化产业集群新格局,通过打通全产业链,利用全国性城市演艺平台的优势,逐步聚拢演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资或联盟其中的优质企业,引入到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形成纵向覆盖艺人经纪、演出策划、演出制作、演出经纪、剧场运营、票务销售和观众服务的全产业链,横向上涉足IP衍生品消费、旅游服务、演艺版权、演出会展等演艺衍生行业。有梦的红太阳坚信努力与梦想并行,经营与奉献社会并重,不忘自身的文化使命与社会责任,相信未来红太阳的光芒一定会遍及和温暖更多有梦想的地方!
结语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产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文化产业不仅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引擎,是制造业的新动力,是扩大内需的新路径,更能提升地产价值,成为增强城市商业竞争力的新平台,将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红太阳的文化产业拓展之路上,创新和激情永远排在第一位。这些年来,红太阳在成功经营剧院的基础上,逐步布局演艺文化全产业链、文化产业园等大文化产业。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怀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将继续红太阳品牌多元化拓展之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依靠资本有利杠杆,推进旗下演艺公司的壮大,为集团积极开拓国内演艺文化市场、并购国内演艺娱乐企业、进一步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演艺文化旗舰企业集团。
参考文献:
[1]文艳.太阳为什么这么红[N].中国文化报.2014-10-1.
[2]汤红辉,彭双林.巨资打造两台晚会 长沙田汉推出“湖南文化名片”[N/0L].红网,http://hn.rednet.cn/c/2009/01/09/1685672.htm
[3]中国文化报社.中国舞台艺术产品目录[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2010.
[4]红太阳演艺集团十周年志庆.太阳正红[c].
[5]王绘华 孙紫程.湖南红太阳打造全国性O2O文娱平台 构建互联网化演艺生态圈[N/OL].新华网,http://mt.sohu.com/20150609/n414657326. shtml.2015-6-9.
[6]刘少兵,文艳.演艺文化的“湖南样本”——红太阳之路[N/OL]人民网-湖南频道,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3-10-25/ content_1041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