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细节生动、现象真实”要形成生态景观

2016-05-14 23:42杨新成
师道 2016年8期
关键词:换景福尔摩斯技法

杨新成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知识告诉我们,“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与外部表现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世界上没有离开现象的本质,也没有离开本质的现象”。(《哲学辞典》154页)为此,我们认为,在初中写作中,真实包含“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两个方面的意义。现象真实,即事实真实,是本质真实的基础。研究基地学校的实验班级,我们强调要做好事件真实和细节真实。前者,要做到记叙的6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真实。本文拟重点论述细节真实。本杰明·富兰克林、马克·吐温等编著的《美国语文》第14页关于写作技巧重点时强调,“为使你的听众分享你的经历,你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技术来说明纳入感官的细节,叙述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触摸到或嗅到的东西”,并后附以下范例:

到处是高大茂盛的小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荫覆盖的大湖,景色优美迷人。整个世界就像四月的安塔露西亚一样青翠欲滴。鸟儿歌声动听,让人不忍离去,成群的鹦鹉连天空都能遮没。

那么,什么是细节?百度词典列明,细节是“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也有人认为,细节是细小的情节,如孙犁《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古代史家,写一个人物,并不只记述他的成败两方面的大节,也记述他日常生活的细节。”在初中写作中,我们强调以下3点:一是细节即细小的情节,要求使用好一两个动词;二是上述动词要体现人物的情感以及景物的某些特点;三是这些特点是切合主题思想的。

什么是观察?百度词典列明,“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是“真实写作”的起点。只有观察,才能获得鲜明、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为“体验”准备外在因素。关于观察,我在《初中写作的“伪生活”以及解决策略》中提出了三种策略。其中的第三种是要以“观察日记”的作业形式,驱使学生从阅读到写作、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延伸,并养成观察的习惯。

我们在开展《初中写作“伪生活”的解决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时,拟用观察日记作为解决写作“伪生活”、实现细节真实的主要阵地。福尔摩斯是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主人公,他是个学识渊博、观察力非凡的人。有一次,福尔摩斯同他的助手华生同时鉴别一块刚刚得到的怀表。华生的鉴别仅仅停留在怀表的指针、刻度的设计和造型上,不能发现一丝线索。而福尔摩斯凭借手中的放大镜,看到了表壳背面的两个字母、四个数字和钥匙孔周围布满的上千条错乱的划痕。经过周密的思考,福尔摩斯认为:那两个字母表示主人的姓氏;四个数字是伦敦的当铺的当票号码,表明怀表的主人常常穷困潦倒;而钥匙孔周围布满的上千条错乱的划痕,则说明怀表的主人在把钥匙插进孔去给表上弦的时候手腕总是在颤抖,因而这个人多半是个嗜酒成性的醉汉……福尔摩斯在破案过程中,没有顾及这只怀表的新旧程度和价值,而是紧紧抓住那些与案件有本质联系的细节,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为此,在开展上述课题研究时,我们在一个学期或更长一点的时间里,以观察为关键词,用好定景换点、定景换时等观察技法,以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与细节写作为终极目标,师生坚守观察日记教学的阵地,教师引导、学生实践,争取形成初中写作“细节生动、现象真实”的生态景观。

坚守观察日记教学的阵地,师生首先要依靠语文教材,挖掘观察技法,建构关于观察日记的知识构架,即在知识层面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个知识构架,一是观察技法,二是观察角度。关于观察技法,首先要学好移步换景。这是自然观察法,也是入门观察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人教版八年级(下)柳宗元《小石潭记》

上述文段是移步换景的范例。“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等显示,移步的方向、方式以及距离;“篁竹”“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等显示,换景的具体内容。这种移步,是空间上的横向移动。还有一种空间上的纵向移动,我们称之为移目换景。如人教版七年级(上)朱自清先生散文《春》中下面的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人教版七年级(上)朱自清《春》

上述文段,“树上”“花下”“地上”显示,移目的方向是从上到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蜜蜂嗡嗡的闹着”“散在草丛里”显示,换景的具体内容是花树、蝶蜂、野花等。

我们认为,形成“细节生动、现象真实”的生态景观最好的观察技法是定景换点和定景换时。在时空纵横坐标系上,同一时间里不同方位地观察同一景物(人物、事物),我们称之为定景换点;同一角度不同时间地观察同一景物(人物、事物),我们称之为定景换时。前者,实现同一景物(人物、事物)在时间点上的方位真实;后者,实现同一景物(人物、事物)在时间段上的变化真实。观察日记是实践上述两种观察技法最好的阵地。

朱自清先生是定景换点的高手。他在《绿》(高中课本《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不断变换观察点:先是山边,再到梅雨亭,再到潭边,最后站在水边;但景物始终锁定在梅雨潭的绿。该文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呈现了梅雨潭的绿的立体画面,反映了作者勇于进取的精神。

关于观察角度,我们还是分析朱自清先生《春》中描写春花的文段。

坚守观察日记阵地,师生其次要学习语文教材,挖掘身边的景物(人物、事物),就地取材,实施观察日记的系统训练,即在行动层面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在实施上述课题研究的时候,形成了相对固定且比较成熟的系统训练模式,即:确定对象、定期观察、定时写作、定组评价等“定景、定时、定篇、定评”等“四定”观察日记教学法。

“定景”的要求有以下3点:一是根据城乡特点和生活情况确定观察对象;二是确定的观察对象的数量是两个;三是确定的观察对象要呈现一动一静的特点。

“定时”有以下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系统训练时间确定为一个学期,或者更长一点时间。这个学期,我们一般放在初中二年级的上学期。更长一点时间,指完成系统训练后进行总结评价,我们一般用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第一个月。二是学生观察训练的时间确定为一个月两次,半个月一次(第一次观察静物,第二次观察动物,并交替进行)。我们要求学生观察的具体时间放在周六上午(以半小时为宜)。

“定篇”指学生观察以后撰写观察日记。关于撰写观察日记,我们要求有以下3点:一是观察日记的撰写放在观察之后,确保撰写的即时性。二是观察日记按一定的观察技法和观察角度去写,写出特点、写出层次(为确保上述内容,我们规定每篇观察日记不得少于200字)。三是同一观察对象的日记可能有好几篇。我们规定每篇日记不得重复上篇的内容与形式,上下两篇要写出变化、写出发展。

“定评”指学生按照“区域课改背景下初中写作‘生态评价的基本模式”进行观察日记的生态评价。我们一月一次,按照“个人评价-小组总结-班级整合”的程序评出班级星级作文两人,共4篇。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换景福尔摩斯技法
手绘技法表现
大侦探福尔摩斯
移步换景法
作品一
听妈妈打电话都听成福尔摩斯了
福尔摩斯?红发会(中)
福尔摩斯·蓝宝石(下)
秀秀台
导演的手法——舞台换景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